安书江 韩继伟 孟令一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最基础的战略支撑。高等院校要肩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当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心理构成出发,系统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并提出了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方案。
关键词:创新人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创新型人才的心理构成
(一)创新意识强
斯坦伯格发现,他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动机和兴趣的性格的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是创造新事物或新概念的想像,意向和愿望,包括创造的兴趣,创造动机、创造情感等因素。”因此,创新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前提,人的意识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方式,这种出发点也是人的创造活动的动力。
(二)灵活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凡的、不同寻常的景象,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或重新安排现有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为了获得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性思维”。在以下三个方面具体体现:第一,新颖性的整体思维活动;第二,思维的灵活性;第三,解决问题的唯一性。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三)对创新人格的稳定性
创造性人格特质是创新,研究过程的动态特性的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指出自我实现变量如态度,动机,价值观等人格,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等,可以预测高创造性智力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表明,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含了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是在这基础上诞生的人,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发展和创新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心理质量。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一)创新思维的启发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技能训练等方式,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来促进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克服群体思维束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从众心理,坚持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切以实际为出发点,并且打破思维定势,学会批评性创造性的思考问题。第二,激发创新思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活动,使其能够有一定的自主能动性,自发的学习和工作,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培养求同求异思维。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其功能是引导大学生围绕某一现实社会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不同看法,然后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培养其求同求异思维。
(二)创新动机的激励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动机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激活创新欲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励他们的创新欲望。第二,唤醒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需要,而创新需要则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大學生创新的灵魂,是进行创新的价值追求与动力。第三,激发创新信念。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用理论教育或是游戏引导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使其创新兴趣可以升华为创新信念,帮助其积极地进行创新活动。
(三)创新人格的塑造功能
对于个性的创新素质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塑造创新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情绪心理。社会情绪学习等活动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我们的情绪,让学生经常保持开心,快乐,乐观的心态,保持冷静的头脑,保持创新能力。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人格特质。从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消除内心的焦虑冲突,缓解深层次的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和社会的协调度,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三、创新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
一个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是一个外部知识内化的过程,大学校园里的课堂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课堂教育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和改进,可以保证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普遍性与实效性。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围绕其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来加以辅导,并结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来开展职业指导、应聘心理素质的培养、择业心理的培养等具体内容,使之完成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新生的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相关专业发展前景、专业优势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对新生进行指导。只有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整个环节,只有把大学生的内在潜质都激发出来,培养其主动地创新意识,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引导学生自我尊重,发挥学生创新精神
被人尊重的需求每个人都存在,自我尊重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力量,也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资源,每个人都有需要他人认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自我尊重式的引导,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心理辅导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自我尊重调节的策略。高校应该积极并广泛的组织各类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可以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和知名创业人士组织讲座和讨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成长经历和进一步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想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实际就是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的过程。
(三)引入危机干预机制
除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之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要进行及时的干预,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这对于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干预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与救助,使不良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通过完善大学生群体心理档案管理体系,更好地掌握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河北联合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定期将大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及时通报给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辅导员则以科学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心理测试,在宏观上把握住大学生的总体心理状态,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启动危机干预方案,有效地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校内教改项目:本论文为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1370-40),“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构建与实践”项目论文。
参考文献:
[1] 傅进军,赵祖地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魏荣.大学生潜在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与培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1,(9).
[3] 黄丽江.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4] 任胜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人才,2012,4.
[5] 程美华,刘青瑞,白瑞.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