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

2014-02-03 05:12杨和平
文教资料 2014年29期
关键词:全面提高课标语文课程

杨和平

(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安徽 宣城 242000)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

杨和平

(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安徽 宣城 242000)

新课标的关注点是“语文素养”,着力点在于“全面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作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完成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要任务展开论述。

新课标 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 主要任务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全文共13次提到“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可以这么说,2011年版《课标》的精髓和灵魂就在“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上,其关键着力点就在“全面提高”这一实施行为上。本文结合《课标》和语文教育实际,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提法谈一些观点、体会和建议。

一、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这一点毋庸置疑。《课标》用了三个“为”阐述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一是“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二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三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作为“基础”,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明确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1年版《课标》首次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且这个任务是在“综合”和“实践”的环境中完成的,同时,在“实践”的环境中还要完成“综合”的任务,即“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也是语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和“在习得和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即“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在这个性质的统领下,《课标》提出四大理念,首要理念便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性理念,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标》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指出“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个表述同样突出语文素养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热爱语文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语文课程设计思路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着眼于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设计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突出“继承”、“汲取”和“借鉴”等原则,这为语文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保证。在课程设计上,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设计要求“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分四个学段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四、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目标设计包括“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和内容”两个部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和“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属性出发,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整体目标共有10条,前半部分侧重表述“人文”素养,后半部分侧重表述“工具”素养,1至2条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3至5条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素养,6至10条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素养,10条总体目标与内容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该达到的“语文素养”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分四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五、教学建议强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课标给出四条整体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标》从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教学建议,一是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二是阅读教学,三是写作教学,四是口语交际教学,五是综合性学习,六是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建议,为保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议非常具体,如对于写字教学,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样具体明确的要求。在具体建议部分,《课标》还强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强调“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强调“跨学科学习,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六、评价建议关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出“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关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是对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很好的积极引导。为保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落实,《课标》提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等多条建议,并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评价建议。如谈到古诗文阅读评价建议时,《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评价建议明确了评价内容和方向,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多地阅读和积累,进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七、教材编写建议“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于教材编写,《课标》在第7条提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编写如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分10条提出了具体编写建议。这10条建议大致包括六方面内容,均体现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首先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如第1条提到的“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第4条提到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第5条提到的“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第7条提到的“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都强调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第二要有利于教师教学,如第8条提到的“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第9条提到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三要有“人文性”特点,建议的第2条“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第3条“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均强调“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内容之一。第四要有“工具性”特点,第5条指出“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第6条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内容。第五要有“规范性”,课标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等。第六要有“创新性”,课标强调“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教材编写建议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八、课程资源开发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议第1条给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种途径,并列出了数十种课内外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建议第2条提出了“本地资源”和“本校资源”,提出了“已有资源”和“潜在资源”,提出了“人的资源”和“生成资源”等,围绕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以帮助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议第3条提到了 “设备支撑”和“社区支持”,这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积极利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腿。只有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才能多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有所作为。

九、“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

《课标》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一个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但要真正落实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和要求,还面临几个必须克服的现实难题。

第一,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怎样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决定了其重要地位。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学科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段越高,语文课程越不被重视)。课程被压缩,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压缩,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程度被“压缩”。究其原因,一个普遍共识是:“语文学科考试的区分度不大。”时间投入多少与考试成绩不成正比。那么,在无法改变以“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现阶段,怎样才能让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得以真正落实?我们以为,设法让语文学科的检测评价更加科学,让检测评价更客观地区分语文素养的实际高下,并适当提高语文学科在水平检测和选拔性考试中的分数权重,这样,方能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让语文课程受到真正重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第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保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全面”理解“全面”的内涵。我们以为,这里的“全面”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学生个体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一发展,不是单一应试能力的提高,而是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二是“教学对象的全面提高”,提高的不是一个班级中的某个人、某些人、某些“升学有望的人”,而是“面向全体教学对象”的“全面提高”。三是“教学过程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不是一时一地的提高,过去、现在、将来都处在“提高”状态,不可此一时彼一时。但在教学现状中,“考什么教什么”、“只教尖子生”及“不能持续关注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等现象较为普遍。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则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二则要从“科学的教学评价”入手,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这两项评价都趋向科学合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

第三,综合性学习怎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综合性学习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点,《课标》有多处表述。如“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但在贯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偏颇。一是“多在课上”,“少在课外”,“几乎不到校外”。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不支持和教师不愿承担安全风险。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姓‘语文’”,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从选材到设计,极易诱导教师将该综合性学习开展成“戏曲欣赏”活动,在实际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确实有很多教师忘记了“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这一要求。

十、为更好贯彻执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对《课标》的再修改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在表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时,给予“语文素养”和“全面”这两个概念更加明确的解释和界定。并且,在每个部分,将关于“语文素养”的表述放在第一条,或首要位置,以起到统领作用。第二,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增加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建议,对教材应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给出编写建议。第三,对“教材编写建议”的语言表述做适当调整,关注建议本身内在的逻辑顺序。如第5条的“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和第10条“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可以放在一条中表述,归类更加明确。10条建议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排列,应该怎样进行分类,需要进一步进行整合。第四,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词汇表》。《课标》给出了《常用字表》,这对于规范汉字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但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汇教学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效,同时为规范和推进词汇教学,我们建议利用常用汉字编写《常用词汇表》,以让教学和评价做到有章可循。第五,对学校的语文教学管理提出建议。真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学校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管理,需要学校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学校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这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高效实施,因此,我们建议在课程标准中增加“学校语文教学管理建议”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一个恒久又重大的命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仅是笔者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时的一些心得、思考和建议,供各位参考。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全面提高课标语文课程
韩长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证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增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分层次、递进式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探索物理实验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