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霞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鼻胆管引流术后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秦 霞
目的 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术后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50例观察对象中,35例症状基本消失,治愈出院,15例胰腺炎症状加重,需要继续治疗。结论 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采用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症状能够明显改善。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RCP术;胰腺炎;护理
鼻胆管引流(ENBD)指的是在十二指肠镜引导下,以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为基础所实施胰胆管疾病辅助临床治疗的技术[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4~63岁,平均(52±14)岁,患者均经CT和B超检查确诊,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黄疸、腹痛、发热等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常规行ERCP手术操作方式,对患者各部位的病变性质进行观察。对ENBD的引流部位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在狭窄部位上方放置鼻胆管。X线片直视下,在保证鼻胆管位置固定的基础上,将内镜逐渐退出。由鼻胆管口中将鼻孔引出,对胃内鼻胆管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并加以固定。
1.3 护理措施
1.3.1 病情监测 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监测,定时测量体温,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发热症状。本研究有1例患者发生了体温升高现象,体温37.5~38.0℃,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同时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黑便、呕血和腹痛等胃肠道出血症状进行,控制肠麻痹和无尿症状。
1.3.2 引流管护理 在患者颊部妥善固定导管,准确标记,定时检查。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减少活动,保持卧床休息,防治咽喉部受到引流管的刺激而发生脱管、呕吐现象;定期对引流液量和性质进行监测,每天更换引流袋,保证引流的有效性和通畅性。患者每天的引流量在500~1 000 ml,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淡,则将导管深入胆管内;若患者每天引流量在50~200 ml,引流液无颜色,则将导管深入胰管内[2]。
1.3.3 心理护理 患者接受ERCP手术治疗后,身体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患者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此时,护理人员应多鼓励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帮助其分散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4 拔管时间的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引流时间,在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消失,血象、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3 d后,可选择拔除引流管。若患者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胆汁引流液较为浑浊,应将置管时间延长为7 d。
50例患者术后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发现,35例患者食欲不振、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其血淀粉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疾病完全治愈。15例患者手术治疗24 h后,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症状,需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胰腺炎是ERCP手术患者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其主要发病原因在于胆总管结石未取出或切口过小,进而加大胆道压力,导致患者壶腹部梗阻;鼻胆管内反复注射或多次反复插管时,鼻胆管过度烧伤、胆管黏膜损伤或开口损伤;进行造影检查时推注造影剂的压力过大等[3]。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助于胆汁的顺利引流,使胆道梗阻能够顺利解除,进而避免胆管括约肌痉挛和损伤,减少胰管内胆汁和造影剂的反流现象,缓解患者全身中毒和黄疸症状,尤其是胆总管结石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碎石或取石患者,应用鼻胆管引流技术,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结石残留嵌顿,使碎石和胆泥顺利冲洗出来,有助于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正确冲洗鼻胆管,不仅能够控制和预防胆道感染问题,而且能够避免鼻胆管发生阻塞,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病率。
[1] 许小江,周丹,梁芳娟,等.鼻胆管引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28(4):387-388.
[2] 张苗苗.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 7(3):355-356.
[3] 肖广远,张静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144-145.
R473.57
A
1673-5846(2014)09-0170-02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无锡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