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的临床护理
张 洁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3例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采取胃肠减压管护理、腹腔引流管护理、营养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经过针对性护理后,21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胃切除术;胃肠吻合口瘘;护理
胃肠吻合口瘘是一种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若患者并发吻合口瘘,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产生循环呼吸衰竭[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3例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3例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33~74岁,平均(45.2±
2.5 )岁;手术方式:12例毕Ⅱ式,7例毕Ⅰ式,4例胃全部切除;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4例,高位胃体溃疡患者9例。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运用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腹腔持续引流以及加强营养治疗等,同时采取胃肠减压管护理、腹腔引流管护理、营养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
1.2.1 基础护理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护理人员嘱患者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护理口腔,降低口咽部位细菌定植以及上呼吸道细菌进入食管、下呼吸道的概率。
1.2.2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主要对患者的体温、情绪、颈部伤口和引流管放置等进行严密观察。若患者术后3 d左右,体温约为38 ℃,且出现多汗、烦躁不安、失眠、皮下气肿、压痛以及颈部伤口局部红肿等症状,则表明发生颈部瘘,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快速处理。
1.2.3 胃肠减压管护理 首先,妥善固定胃管,使用胶布对胃管进行固定,并用棉线将胃管扎紧,从鼻腔处绕枕头1周后在患者耳朵上方固定,使用别针将负压吸引器进行固定,进而使胃管有效固定,防止滑脱;另外,防止胃管受到挤压、折叠以及扭曲等导致出现引流不畅,若胃管堵塞,则使用少量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对胃管进行冲洗;使用注射器进行抽吸时,力度不宜过大,避免由于负压过大导致损伤胃管孔;此外,每天对负压吸引壶进行更换,保持负压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逆行感染。
1.2.4 腹腔引流管护理 若患者血压稳定,患者应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畅通;另外,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患者翻身、活动过程中引流管脱落;护理人员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保证引流的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到挤压,出现扭曲、折叠现象;注意引流管道的放置不能超过腹腔引流口位置,避免引流液出现倒流而引发逆行感染;严格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避免感染;对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进行观察记录。
1.2.5 营养护理 主要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护理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其中,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能够保证患者体内水分的充足,并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和电解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对患者输血浆、全血或白蛋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内营养,加快瘘口的愈合速度,并对24 h液体出入量进行详细记录;肠内营养支持主要使用空肠造瘘管进行,其能够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加快瘘口与伤口的愈合[2]。
经过针对性护理后,21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近年来,胃切除术的应用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在逐渐提高。并发症发生可能受溃疡再次复发、手术方式以及患者胃容积减小,不能消化、吸收食物等因素影响[3]。胃肠吻合口瘘患者主要伴有腹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升高、上腹部疼痛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为有效降低胃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疼痛以及胃肠减压情况进行严密观察,避免患者胃肠道内产生积气、积液现象,并有效降低胃肠内压力。在本组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胃肠减压管护理、腹腔引流管护理以及营养护理等干预措施,21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护理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徐细宝,徐德卫,宋余琴.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92-92.
R473.57
A
1673-5846(2014)09-0167-02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综合科,江苏无锡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