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对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2014-02-03 10:11方哲红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畲族民族历史

方哲红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畲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因历史上长期迁移,分散居住,没有大片固定聚居区,早在东汉时期,作为长沙武陵蛮的一支,畲族已生活在广东潮州凤凰山一带。曾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经济和狩猎经济,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山地农耕特色文化。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畲族的历史源流、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传承发展主要是依靠家庭口传身授[1]。畲族最核心最主要的传统文化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畲族的传统文化同宗教活动和家族活动融为一体,一种是祭祀同姓近祖,这是父系家族制度的产物, 一种是祭祀整个民族的共同始祖忠勇王、三公主,以及民族共同拥有的地域性保护神,包括区域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英雄和家族领袖等[2]。由于畲族长期深受剥削阶级压迫,对历代统治阶级和外来侵略极端仇视,百折不挠的叛逆者意识是畲族传统文化中所固有的顽强生命力,显示畲族传统文化中独特民族精神价值[3],是畲族民族认同的一种象征,渗透到了畲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1 畲族原始文化的历史变迁

畲族在统治者的长期压迫下为求生存,从唐朝开始,前后经历了近千年的民族大迁徙,由南向北,向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人烟稀少的山区迁移,居无常处,生产生活极不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直到明清之际,大多数畲族才在闽、浙山区定居下来。大迁徙一 次是在唐总章二年(669年)“靖边方”,统治阶级疯狂地镇压蛮僚畲族聚居区的畲民,结果激起畲族人民顽强反抗,战争延续四十多年,直到畲族人民反压迫斗争首领雷万兴死后第三代,整个畲族聚居区被夷平,畲族人民被迫向福建江西等地迁徙[2]。一次是到明朝中期,闽赣边界大帽山,以蓝天风为首的反压迫斗争又起,延续十几年,最后畲族被迫迁往闽东、浙南等地。明清以来,畲族大量迁往闽东、浙南,形成新的畲族聚居区。畲族的历史大迁徙对畲族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塑造了畲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创造和构筑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畲族传统文化。

2 历史变迁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畲族的文化历史变迁是在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不论是国家力量还是民间力量都曾发挥过不容小视的作用。

2.1 国家力量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国家力量最明显的体现在于陈元光开漳建置和清朝编户齐民,这两个历史事件几乎成为畲族文化变迁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陈元光开漳建置一开始就以文化冲突的面目介入了畲族文化变迁历程,镇压“ 蛮獠啸乱” ,通过战争的极端方式解决畲汉文化冲突,迫使畲族文化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全国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其取得军事上的控制权以后,又采取措施, 招抚流亡,设置郡县,对归附的畲民实行编图隶籍,统一管理[1]。这些措施吸引了众多汉人纷纷涌人畲族聚居区,第一次改变了畲族文化的原生孤立状态,造成了“ 民獠杂处” 的新局面。陈元光开漳建置,为以后汉族文化在这一地区取得优势地位,造成对畲文化的巨大冲击奠定了基础。

2.2 畲汉互动的民间文化交流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清朝实行普遍的“ 编户隶籍” 和“ 编甲完粮”,使国家的力量伸向民间乡野,最终把畲族固着在土地上, 改变了他们“ 屡迁不止”、“ 自安化外” 的习惯[3]。畲汉杂居后,畲族从刀耕火种和狩猎经济转变为山地、农耕农业经济, 从屡徙屡迁到定居一地,从族内婚到畲汉大量通婚,从单一民族文化发展为包容大量汉文化因素的混合文化体系,从一个孤立闭塞的独立文化整体调整为全国文化的一个次文化组成部分。从“ 民獠杂处” 后畲族传统文化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清楚地显示了民间自然同化的巨大力量。

3 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3.1 二元结构的农耕、山地文化对畲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畲族原始固有的生产方式为游耕和狩猎,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畲民长期迁徙在崇山峻岭,是老虎、野猪、猴、犬等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畲族人民充分利用合适的地形和自然物,就地取材,制作捕兽工具,依野兽的种类,采用不同的狩猎方法,“以木弩捕猎为主,乃有异籍……食住浙山村,捕野禽射豕肉,纳家之用,世代相承[4]” 。《景宁县志》亦云“景宁畲民散居在岩谷常持鸟枪以角禽兽”。清末丽水县永丰赤坑村一带虎伤众人,雷明瑚兄弟组织全村射虎,除虎有功,曾受宣平县(今永丰乡,1985年划归丽水管辖) 奖给银制“射虎牌”16 枚[2]。畲族传统体育是在从挖掘、采集植物、捕鱼、狩猎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形成的,这是畲族最初的体育形态,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传统体育项目。如“狩猎”、“赶野猪”、“打铳”、“考龟”、“猴抢果”、“米筛舞”、“竹林竞技”、“登山活动”等体育活动项目。

3.2 原始宗教文化对畲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畲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其社会文化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整合的传统机制主要由以血缘关系和族缘观念为基础的家庭组织和父系世系(宗族)组织构成。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是畲族最核心的文化之一。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使其更易受到外族的欺凌,所以畲族强烈保持其图腾文化,这对于巩固本民族内部的感情和团结,共同抵御外侮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对盘瓠图腾崇拜有着坚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和牢固的思想感情,并举行图腾祭祀仪式[6]。祭祀舞蹈有“祭祖舞”、“功德舞”、 “舞龙灯”、“狮子舞”、“舞铃刀”等。再如,畲族遇事便求卜问卦[2],问凳又称凳卦,是浙江省畲族独特古老占卜术。在现畲民中仍然保存着古老的“问凳”求卜问卦的器具,畲族将它作为祈求神灵、去灾难的信物。如果没有这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 原始民族很难想象如何去战胜心理上的恐惧感,在历史的大迁徙中克服各种困难。现在“问凳”、“舞铃刀”等经过挖掘整理、科学规范已发展成为畲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

3.3 战争的演绎对畲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畲族在长期的迁徙和反抗压迫的历史发展中,要保持其民族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具有特别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历代统治者施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他们不仅要抵抗自然灾害和豺狼虎豹的无情侵袭,还要和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作抗争。在众多的斗争中,他们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防卫制敌功夫,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也就应运而生。畲族武术以畲拳最著名,棍术次之。畲拳乃畲族独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创编者名叫雷乌龙,被尊称为“乌龙公”。

如畲民喜欢的“打尺寸”活动项目,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蓝奉高,在唐代畲民起义赤手拨箭的英雄事迹。又如 “肚顶棍”、“骑海马”、“手顶棍”、“盘柴槌”、“插竹把”、“畲家拳”等都是畲民练武的重要内容[6]。畲族的传统体育,也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中产生,为了防身和保卫已取得的劳动成果、抗击压迫和外侵之敌所采取的防守与进攻的手段及措施等技术的军事性内容发展而成。这充分反映出了畲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的畲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性。

3.4 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对畲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迁徙中,他们不断地面临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处处感到势孤力单,这必然增强他们民族凝聚力,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成为畲族内部传统社会的凝聚力和支撑力的重要保障,通过一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来凝聚力量,传承本民族文化。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日子,畲民身穿盛装,扶老携幼出门登山,风雨无阻,成群结队,尽情攀登,夜晚通宵营火盘歌,举行最具有刺激性的“竹林竞技” 、“操杠”等比赛。特别是每年季节性庄稼丰收或猎物收获,都要进行各种传统体育活动,如蹴石磉是景宁畲族人民创造的深受群众喜爱、别具情趣的传统体育活动。又如“擦红脸”它源于畲家婚礼中的“擦乌脸”,原为伴娘将锅底的锅灰用各种方法涂抹在伴郎脸部的游戏活动。这些体育活动使节日活动显得热烈隆重,为民族节日增添了迷人的风采,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

4 结束语

畲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民族,源远流长,畲族传统体育是畲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迁徙和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满足人们的身心需要,经过不断地提炼而成的。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畲族特定的社会历史变迁是紧密相连,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心理积淀,是畲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从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轨迹,可折射出畲族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经过不断提炼的山地文化、原始宗教文化、战争的演绎和传统节日文化等对畲族传统体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蓝炯熹.畲族家族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 吴东海.畲族图腾崇拜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初探[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

[3] 浙江省少数民族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少数民族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4] 兰润生,等.试论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源流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

[5] 赵忠伟,等.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9).

[6] 龙远蔚,等.畲族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00-103.

[7] 方哲红.畲族传统体育 “打尺寸”[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1):46-49.

[8] 吕立汉.畲族文化研究论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9] 方哲红,等.畲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6(1).

[10] 张建平,等.畲族体育文化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

[11] 方哲红.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9).

[12] 方哲红.畲族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文化特征[J].体育学刊,2003(2).

[13] 赵理强.畲族传统体育探源[J].浙江体育科学,1995,17(3):55-57.

猜你喜欢
畲族民族历史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我们的民族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畲族民歌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