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玉洁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北京100091)
[大视野]
论社会转型期的群众工作*
谌玉洁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北京100091)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沟通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转型期的群众工作蕴含在社会政治体系的运作过程之中。做好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必须转变群众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尊重、发挥基层的群众自治。
群众工作;社会转型期;大群众工作观
习近平同志说过:“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1]。中国共产党90余年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党的群众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分析和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是开展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这些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既是因为党在不同时期中心工作的不同,也是由群众工作的“客体”——群众——的特点所决定的。
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群众多为“先赋角色”,其身份和地位是由“单位”所决定的。对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单位”,周翼虎、杨晓民先生在其《中国单位制度》一书中分析道,“单位制度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功能。从组织学角度看,单位是国家管理公有体制内人员的组织形式,它的组织元素以公职人员(拥有公职、享受社会主义福利承诺,包括干部与工人)为主体,按照一定的宏观结构,形成国家权力。从经济学角度看,单位一直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保障和容纳文化与物质生产力的重要实体。从社会学角度看,单位是标志城乡区别的社会集团,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它决定了人们的职业、身份、消费能力、价值观念、人生经历、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地位的高低”[2]。在“先赋角色”下,群众是以阶级分野,是以同质化程度很高的社会角色为基础划分的。这一时期的群众工作多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中心活动,以领导群众、教育群众为中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其给个人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流动,使个人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致角色”。这种“自致角色”的“社会人”使得群众的阶级分野淡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已为“人民大众”的代名词。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当代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维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而群众也因在社会中资源分配与占有的关系、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等社会因素而产生阶层分野,各个阶层都有着自己独立的利益诉求,且这种分野愈来愈“固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变化,使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群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群众主体和利益的多元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也引起了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动;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结构的分解不同,使得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群众主体的多元化与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相生相伴。其次,群众利益诉求的差异化和复杂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利益诉求也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流动,使个人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致角色”,但在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内外的二元结构、东西部地区事实上的二元结构下面,角色的社会权益如教育、社会参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是由二元结构制约和决定的。外来“自致角色”者是无法获得应有的公正待遇,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会权益的。所以,群众的诉求既有经济问题,也有政治问题,囊括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和层面。再次,群众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不断进步的同时,群众的民主、法治、政治参与、平等、自主意识显著增强。最后,群众矛盾多发、集中。社会转型期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多发、集中、凸显的时期。这些矛盾既有社会发展时必然引发的多方利益矛盾,也有利益集团、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既有改革过程中的“阵痛”,也有在改革的过程中,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前瞻性、整体性,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而留下的大量的、至今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既有群众维权意识的觉醒,也有因为体制转型带来的政府调控社会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既有群众维权的渠道不畅而导致的矛盾的积累,也有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上突发事件的催化。社会转型期群众的这些特点,说到底,是社会思潮多元、利益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及多元诉求的利益群体的博弈,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社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的变迁,对社会转型期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社会转型期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和奋斗,都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为人民谋福祉。所以习近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做群众工作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3]“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4]
2.社会转型期党的群众工作必须站稳群众立场。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都要时刻牢记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因而,群众工作必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
3.社会转型期党的群众工作要在研究群众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工作的对象是群众,而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阶层构成、利益诉求、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群众就是研究社会转型期群众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研究不同阶层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社会转型期党的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对社会发展、社会系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以协调社会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机制、保障社会公正。其本质就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所以习近平指出“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5],也是党和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
社会转型期深刻的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10年,中央党校的高新民教授在研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理论时,提出了“大群工观”,认为“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的过程”[6]。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蕴含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是党对群众工作的一贯要求。
早在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7]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路线和制胜法宝,强调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这一路线称之为“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8]强调了群众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把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也是由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决定的。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9]。坚持实事求是基本途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发现群众的发明创造、发现群众的诉求,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把对群众路线的坚持作为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
将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把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在党的工作的全过程,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利益诉求。通过群众工作畅通民意诉求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凝聚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使党和政府的工作能够思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通过群众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凝聚和发挥群众力量,把开展群众工作变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推动群众不断前进的过程。
群众工作既然蕴含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
1.做好社会转型期的群众工作,必须首先转变群众工作的理念。群众工作理念,是以党的执政理念为核心,包括群众工作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要的工作方针、手段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总体把握。群众工作理念在群众工作具有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全部活动之中,是把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融化在群众工作的所有要素当中。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我们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核心。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2月,中共中央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在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0]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义。“以人为本”,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11]应当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的基本理念。
2.做好社会转型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所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转变社会管理理念,也是大群众工作观的主要内容。社会管理是党、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和保障社会协调运转,对社会诸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诸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社会管理是通过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来协调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规范日益纷繁的社会行为,以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种管理强调和强化服务,注重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追求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和尊重,发挥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所以,社会转型期,创新建立社会管理机制,就是建立起以权益保障机制、权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以及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防控调处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管理机制,为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平台。
3.做好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还必须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亦称非政府组织,是指非政府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正因如此,党的十七大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再者,我国的一部分社会组织,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一部分政府部门职能的剥离、事业单位的改制而来的,承担着参与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也有一部分社会组织是由一部分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共同的利益关系而结成的公民自由、自主、自治和志愿的组织,它们在维护不同利益主体权益的同时,亦关注社会公益。这些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群众积极有序参与、门类基本齐全、有效覆盖社会方方面面的社会组织体系,在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与社会组织平等、互信、合作的观念;必须认识到,社会组织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的发达与完善也是体现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其作为社会主体在志愿服务、社会公益、专业信任等方面的自我协调、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特有价值和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第三部门”,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4.做好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还应充分尊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作用。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在群众工作中尊重群众的自治权利,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作用,是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不同,各利益集团的冲突加剧,社会转型期其实就是社会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不协调因素的活跃,需要利益协调平台的表达;社会矛盾的多发需要畅通诉求渠道。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基层政权机关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相统一,就构成了这样的渠道和平台。形成强力有效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网络。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民主的实现程度是由公民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和法治水平决定的。群众工作通过引导和落实群众自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中学习民主,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民主意识,强化民主能力,依法、理性地行使民主权利,逐步提高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
5.做好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还应当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注意社会成员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帮助社会成员适应社会环境,融入社会环境的脉络之中。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它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等每一个受助者。以引而不决的方式贡献自身的智慧,同时也尊重受助者的选择。社会工作中贯穿的这种助人自助、引而不决的价值观能为群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社会转型期群众主体和利益的多元化、群众需求的差异化和复杂化、群众矛盾多发,使得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显得被动和力不从心。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工作的被动性也是客观上造成党群矛盾的关键因素。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是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从问题、人(案主)和社会环境相联系角度去了解和解决问题。这一方法无疑是适合、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在物质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自我发展的需求,通过尊重、理解、关心,助人自助,化解社会矛盾。而以“团体情境、团体互动作为治疗的入手处与主要途径”的“团体工作方法”有助于处于困境中的个人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与应对现实问题的信息、态度与方法,帮助团体成员有效地适应环境,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12],这些对于当前的群众工作都极具借鉴意义。
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虽然面临着诸多考验、挑战,但也为群众工作提供了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群众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建设方面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尤其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为群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为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组织优势。既然“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我们就当顺势而上,开展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76.
[2]周翼虎,杨晓民.中国单位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
[3][4][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80、181、176.
[6]高新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J].中直党建,2011(10).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928.
[9]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7.
[10]、[1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07.
[12]赵芳.团体社会工作[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1.
On Mass Work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Chen Yuji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83,China)
As the bridge and ties between the Party and mass,Mass work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basis of harmonious society.To improve mass work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we must change the ideas and work methods of mass work,innovate social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pay atten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respect autonomous of the grassroots level.
mass work;social transition period;overall ideas of mass work
D252
A
1673-2375(2014)02-0072-05
[责任编辑:文沂]
2014-01-12
谌玉洁(1986—),女,湖南怀化人,中央党校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农村基层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