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福
今年轰轰烈烈的浙江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了,每年高考结束时坊间都会对浙江高考语文卷展开热烈讨论,今年也不例外,比如大家对于高考浙江卷的作文众说纷纭,最后以考试院出面道歉而画上句号,这说明社会和民众对高考关注度非常高。而笔者作为高三一线教师对于这种变化很认可,今年很荣幸作为高考改卷者参加了对论语题的批改。改完以后对今年论语题有点感想,觉得今年的论语题目仰望星空了,但在脚踏实地、现实的关注度不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这么说,诸君且听我分析,对与不对且不论,也算是姑且言之,姑且听之。
子贡曰:“贫尔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应该分四个层次看待这个问题:
一、贫而谄,富而骄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君不见前有某知名相亲节目女嘉宾发出了“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拜金豪言,后有郭美美的炫富夸张举动。这是典型的“贫而谄,富而骄”的现象。穷人巴结逢迎富贵者,这是贫贱者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他们奉承的目的是讨好人,讨好人是希望得到人家的照顾,想让自己得到好处,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自私。所以谄佞的人往往不顾是非原则,这种行为使正义和公理受到损害。富者对贫贱者傲慢骄横,这也是富贵者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富人“骄”的原因是释放自己的得意情绪,它的根源是人们纵己凌人的天性,它的性质是见识层次的低下,表现是得意忘形。“恃才傲物”犹不可取,“恃财傲物”就更显得富者没有品位,道德人格低下。然而近几年,中国部分人显得相当的富,富起来后又相当的显摆,尤其表现在喜欢购买奢侈品方面,一掷千金。据某刊物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奢侈品是中国人购买,中国富人的奢侈全球闻名,以至全球顶级品牌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到中国去”的流行口号……“中国富人”频频曝光于国际媒体,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章不断为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感到震惊。但可惜的是,这些中国富人并没有留下多少美名。国内如此,国外亦然。可见在当今中国确实存在贫而谄,富而骄的现象。所以我们的理想应该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这句话的意思是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人,虽然穷却不谄媚、巴结奉承别人,我们前面说穷人巴结逢迎富贵者,这是贫贱者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贫贱者奉承富人的目的是讨好人,希望得到人家的照顾,多少有点想得好处的味道。所以能做到“贫而无谄”也很不简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的赵坚教授就曾在刘志军气焰嚣张的时候向他开炮,2006年他写过一篇《高铁市场在哪里》的报告,让刘志军很难堪,不得已堂堂铁道部长只好亲自向他解释。比起“富而无骄”来“贫而无谄”在现实中更难做到。因为“富而无骄”是很多中国富人暴发户的心理,他们缺乏安全感,常有及时享乐的想法。因此,“富而无骄”对今天的中国富人特别有教育意义,应当成为他们的一条行为准则。我们社会上贫富心理对立,一定程度上是“富而骄横”“富而无礼”“嫌贫爱富”等市侩哲学和风气所造成的。如果穷而受欺、穷而受辱的现象不断发生,而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短期内变成富人时,“仇富”就成了唯一选择。而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对先富起来的富人们德行的良好期望,希望这些富人们能够“达则兼济天下”。但现实是这批富人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挑起“济天下”的重任,却到处招摇过市,用钱撩拨着世人的神经,活脱脱的暴发户形象,根本无法买到尊重。而个别富人还打着“济天下”的旗号,炫耀着自己的暴力慈善,同样被社会所诟病。如何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呢。这就需要制度保证社会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其实“贫而无谄”相对“贫而无怨”还是要低一个层次。
三、贫而无怨
“贫而无怨”即贫穷而不怨恨,这是比较高的境界了。人贫穷了就容易有怨。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我都贫得一贫如洗了,生活过不下去了,还不允许自己发一发牢骚,天理何在,所以我理解。每天当衣衫褴褛的穷鬼看着人家“腰缠万贯”“有房有车”什么的,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心情也就很平常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因贫穷而怨恨甚至沦为盗匪的现象,贫穷还有可能会使夫妻分離、家庭解体,“贫贱夫妻百事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试想你过着很穷的生活而你不怨恨,我们凡夫俗子很难做到,因为这至少需要很高的修为和坚定的信仰,只有少数的贤哲能达到,譬如庄子,他一生穷困潦倒。楚王曾经想聘他做宰相,但庄子却拒绝得很干脆,因为他看尽物质享受的虚空,决心做心灵的守望者。自己宁愿做那只在烂泥里自由自在的小乌龟,也不愿死后自己龟壳被华丽的丝巾包裹而受别人祭拜。他毕生过着贫穷但闲适的生活,虽然物质上他一无所有,但他精神的财富若垂天之翼,营养众生,传承万代。一代贫者庄子,他又何尝不是最富有的人?贫者为贫而怨,所以“贫而无怨”在贫富日益分化的今天能做到已经很是不容易,在一个复杂多欲的社会,人民对为富不仁者的仇富心理下,提倡“贫而无怨”我想这应该是出题者的本意。
四、贫而乐,富而好礼
“富而无骄”已属不易,故“富而好礼”更难,但许多物质与精神双赢的“大家”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帮我们的富人找回了失去的良知。比尔·盖茨曾经是财富贯天下的世界首富,可他的处世态度却极其低调,从不讲排场并且力戒骄奢。盖茨逐步放下手上工作,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真正意识到:赚钱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富有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兼济天下的大义。财富不是为买名声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过更好的生活。对自己的善举,盖茨并没特别张扬,只是说自己热心慈善事业是源于父母的影响。微软神话为他冠以世界首富的美名,而他内心品格的美好更为他赢得了永恒的魅力。但我认为比“富而好礼”更高追求的是“贫而乐”。
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但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见贫而乐比起富而好礼来更难得。这是最高的一种境界,贫而无怨难,更难在贫而能乐,更难在安贫乐道。富贵者的豪华生活增加了贫者的妒心,抱怨自然而生。若要无怨,在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上必定要禁忌好高骛远,想要“贫而乐道”者应放宽心态,做人要踏实本分。贫者应将朴实的精神引以为自己的目标,通过诚实的劳动逐渐积累物质的财富。学会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在底层中享受微不足道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感动。贫者在物质上尽管贫困,但他应做精神的富翁,这就像孔子最满意的弟子颜回,他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极其简单的物质生活,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穷到极点了,大家可能会讥笑他。但颜回却与众不同,“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才是孔子赞美他是自己最好的弟子的原因,这种境界才是孔子心中面对贫穷时能做到的最高境界。虽然贫穷,但能安于贫穷,不为贫穷所困,在简陋的生活中发掘生活的真意,找寻属于心灵的喜悦。对圣贤来说,其实无所谓贫穷与富裕,贫也罢,富也罢,都不过是外在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上的富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财富。“朝闻道,夕死可矣”“若能得道,生死亦可不在乎”,更何况外在的物质享受呢?所以能“安贫”的关键是“乐道”,心中有真理,心中有信仰。这种高尚的追求在商品物欲化大潮的冲击下更是难能可贵!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