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出土瓦当所属建筑及时代探讨

2014-02-02 02:17俞国璋
荆楚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昌瓦当莲花

俞国璋

(新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新昌 312500)

浙江新昌博物馆珍藏一枚鼓山出土的莲花纹瓦当,据家住鼓山上石演村939号的老人辨认,她家建房挖基时,发现过很多与此莲花纹瓦当一样的碎片。此瓦当全圆形,当径13.2厘米、边轮宽0.9~1.5厘米、厚1.8厘米,当心为凸圈内饰五籽的莲蓬状;主题纹饰八瓣莲花,花瓣椭圆形而外端略尖,整体饱满又带廓纹,莲瓣外端间有三角莲苞形饰;外施一圈凸弦纹,再饰联珠纹一周;圆外廓(又称边轮)宽窄不匀,留有制作时的压痕(如图1)。

图1 新昌鼓山莲花纹瓦当

新昌这枚莲花纹瓦当该是何处和何时的构件呢?下文对此做进一步探讨。

一、莲花纹瓦当产生和盛行的时代

最早的莲花纹瓦当见于秦都咸阳和秦雍城[1]23。当时的莲花纹仅仅属于一种植物纹,与古代先民认为莲花生于水中可以厌火有关,“而北魏以来大量的莲花纹瓦当的出现则是受到佛教兴盛的影响”[2]。相传释迦牟尼刚诞生之后,迅即化为成人,每行一步,便生一朵莲花,名曰“步步生莲”。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得到官府推广。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下诏建佛寺、造佛像,将佛教定为国教,从此佛教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受佛教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一些器物、雕饰、佛像等都用莲花纹作装饰。作为建筑材料的瓦当也大量使用莲花纹。钱国祥说:“莲花纹瓦当自北魏开始盛行。”[3]李梅在对中原地区莲花纹瓦当进行分期时,将北朝早期,即北魏都洛之前的平城时期定为第一期[2],说明此时为最早出现的莲花纹瓦当时间。

南方地区发现较早的莲花纹瓦当,主要有南京钟山一号坛南朝早期遗址[4]、南京富贵山六朝墓[5]。王箐在《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莲花纹瓦当研究》一文中说:“南方地区的莲花纹瓦当最早出现在东晋末期南朝初期。”[1]18并将南方地区莲花纹瓦当分为五期: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东晋晚期至梁代,莲花纹瓦当外区皆无联珠纹,但个别瓦当外区饰一圈凸弦纹;第三期的陈代,有少量莲花纹瓦当外区开始饰一圈联珠纹,风格向隋唐莲花纹瓦当过渡;第四期和第五期的隋至中晚唐,莲花纹瓦当外区多饰一圈联珠纹[1]17-18。

申云艳在《中国古代瓦当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研究”一章中,未发现和阐述莲瓣与边轮间饰凸弦纹和联珠纹的瓦当[6]90-99;在“隋唐时期瓦当研究”一章中,举证了全国各地大量的从隋唐遗址出土的边轮内有联珠纹和凸弦纹各一周的莲花纹瓦当[6]103-107,这实际代表了唐代莲花纹瓦当的主流样式;在“宋辽金元时期瓦当研究”一章中,列举了南北各地出土的宋辽金元时期的莲花纹瓦当[6]124-132,没有一型一式保留着唐主流的风格。以上例证意味着盛唐时的主流莲花纹瓦当至宋已退出建筑历史舞台,也正是李梅所说:“莲花纹瓦当在唐代发展达到兴盛,唐末开始衰退。”[2]

二、新昌鼓山出现莲花纹瓦当的建筑探讨

宋嘉泰《会稽志》载:“鼓山,在县西四里,山形如鼓。”[7]陈百刚先生在《鼓山历史文脉简说》一文中介绍:晋时,王羲之曾在鼓山炼丹、创紫芝庵[8]15;南朝初,王羲之孙尚之在鼓山建王右军祠堂(1);唐时,王羲之裔孙们曾在鼓山修葺王右军祠堂,路应撰写了《唐越州剡县鼓山王右军祠堂碑文》(2)。

文献资料中,王羲之晚年在鼓山创紫芝庵和南朝初期王尚之所建的王右军祠堂为早期的建筑记载(3)。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卒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61)(4)。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誓墓去会稽郡,归隐浙江剡东[9-10]。据王羲之生平,鼓山建紫芝庵应在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61)之前,此时属东晋中早期,莲花纹瓦当尚未广泛使用。陈允兰曰:“莲花纹瓦当约出现于东晋晚期,绵延发展至南朝始终。”[11]29作为辞官隐退的王羲之,又信奉道教,不可能使用象征佛教意义之物装饰自己的居室,因此,后来才流行的莲花纹瓦当不会出现在东晋中早期时的紫芝庵上。同样,莲瓣外饰联珠纹的瓦当在南朝末期才出现,鼓山出土饰联珠纹的莲花纹瓦当也不该为南朝初期王右军祠堂上的构件。

在路应所撰文中,唐开元中(713—741)及元和元年(806),王姓人曾在鼓山两次大修和重建王右军祠堂,这也正是全国南北地区莲花纹瓦当盛行到极致时,相当于王箐对南方地区分期中的第五期。李梅通过对中原地区的莲花纹瓦当进行分期研究后说:“唐代中后期,高宗以后直到唐末,是莲花纹瓦当的种类最全的时期。”[2]此时莲蓬当心的莲花纹瓦当外区多饰一道凸弦纹和联珠纹,与新昌鼓山出土的这枚莲花纹瓦当风格一致。由此,浙江新昌鼓山出土的这枚莲花纹瓦当,可能是唐开元年间(713—741)或元和改元时(806)修缮和重建王右军祠堂的建筑构件遗物。

三、新昌鼓山出土莲花纹瓦当所属时代的历史文献探讨

新昌鼓山出土的莲花纹瓦当,是否属于唐代的遗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一)与唐主流莲花纹瓦当风格相同

陈良伟在《洛阳出土隋唐至北宋瓦当的类型学研究》一文中,将隋唐东都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分成三类,Ⅰ类B型莲蓬式单瓣宝相莲花纹瓦当1 647件,其中Ⅱ式莲花纹瓦当1 112件,为出土瓦当之最,而新昌出土的莲花纹瓦当与此型此式瓦当纹饰最接近,风格相同[12]。陈先生在文中说:“依据现有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隋唐主要流行单瓣莲花纹瓦当”,“其中椭圆形莲瓣最为流行”,且“椭圆形莲瓣使用时间最长,细长形莲瓣是椭圆形莲瓣的退化形式。”接着将五代北宋瓦当的基本类型分三类,即兽面纹、菊花纹和龙纹,并无莲花纹瓦当。可见莲花纹瓦当到了宋代已经不成为主流,不用说唐主流形式的莲花瓦当了。

同样在隋唐东都洛阳城外廓城砖瓦窑址中,出土遗物有莲花纹瓦当二式,其中Ⅰ式与新昌出土的莲花纹瓦当风格相同,纹饰图案相近。洛阳文物工作队推断,该砖瓦窑的使用年代在隋大业元年(605)到唐开元十九年(731)间[13]。尽管南北有所差异,但南北文化的趋同性是不能否认的,南方地区的瓦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受曾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洛阳瓦当影响。

在江苏镇江市出土的瓦当中,被镇江古城考古所认定为唐主流风格的B型Ⅱ式莲花纹瓦当与新昌出土的莲花纹瓦当纹饰最相近,也是镇江市出土的莲花纹瓦当中数量最多的一式,分别从铁瓮城南垣等工地出土。在镇江出土的古代瓦当中,也有部分属于宋代遗物,其纹饰几乎不见莲花纹,而多见简化兽面[14]。在唐代,铁瓮城是润州刺史暨浙江西道观察使治所,当时与剡地建筑文化相互影响的可能性较大。

(二)与唐代莲花纹瓦当的盛行时期相符

唐代,佛教影响进一步扩大,与中国主流文化日益融合,并受到皇室的尊崇,唐僧取经就是显明的例证。“以莲花为原型的艺术被广泛采用,大明宫遗址历年来出土的瓦当以莲花纹瓦当为主。”[15]陈良伟说:“隋唐时期,莲花纹瓦当比较盛行,其一,不但东西两京地区相当流行莲花纹瓦当,而且比较偏僻的地区也流行莲花纹瓦当;其二,不但宫殿、衙署、陵园和寺院等建筑遗址中出土大量莲花纹瓦当,民居庶宅遗址中同样出土数量可观的莲花纹瓦当。”[12]此时的莲花纹瓦当,不但在中原地区发现较多,而且在新疆地区[16],及其他边远各地都有莲花纹瓦当出土[6]102。

(三)与近邻地区已发现的莲花纹瓦当时代相一致

同浙江相邻的江苏,除六朝故都南京和重镇镇江发现有东晋末和南朝时期的莲花纹瓦当外,其他地方目前发现较早的莲花纹瓦当仍是出土于唐代地层或遗址,如江苏扬州教育学院内发现的唐代莲花纹瓦当,内边配饰一周连珠纹[17];扬州市文化宫唐代建筑基址中出土的莲瓣瓦当两种[18],这两种莲花纹瓦当的风格与唐主流风格一致,也与新昌出土的莲花纹瓦当纹饰布局相同。在浙江,目前已公开的古代瓦当有唐、宋和太平天国的瓦当。唐代如诸暨唐墓出土的莲花纹瓦当[19]、宁波唐国宁寺东塔遗址唐时期地层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六式[20],其中被作者分为Ⅰ式的莲花纹瓦当与唐莲花纹瓦当主流风格同,与新昌出土的莲花纹瓦当相近。

(四)宋代以后建筑遗物的不可能性

在宋代及以后,地方文献记载新昌鼓山上主要建筑是鼓山书院和道观建筑[8]19-25。鼓山出土的莲花纹瓦当是否为书院或道观建筑上的遗物呢?

宋代,莲花纹瓦当仍在使用,但已不见唐主流的形式。前面已讲到,河南洛阳、江苏镇江等地出土的宋代莲花纹瓦当已很少见。李梅说:“唐代之后,宋代的莲花纹瓦当看上去更像菊瓣纹瓦当。”辽时为折枝莲花、元时则成整株莲图案,“明代以后不见此类瓦当。”[2]尽管地域不同,莲花纹瓦当使用时间上有差异,但在唐时曾为主流风格的莲花纹瓦当,已很少在宋代以后的建筑遗址上发现。

浙江已经公开三处出土的宋代瓦当,其一是宁波唐国宁寺东塔遗址宋代地层出土的瓦当,有四式,皆为花草纹、花卉纹和夔龙纹,不见莲花纹[20];其二是天台山国清寺宋代建筑遗址出土花卉纹瓦当[21];其三是绍兴宋六陵出土的莲花纹、花草纹、花卉纹瓦当,其中莲花纹瓦当有三式,三种形式的莲花纹瓦当瓣外都无凸弦纹和联珠纹[22]。从上述三处出土的宋代瓦当看,本来在寺庙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包含佛教意义的莲花纹瓦当,却在宋代三处佛寺建筑中不复使用;代表最高统治集团的皇家陵园所使用的莲花纹瓦当,蕴含有另一层意义——颇具当时莲花纹瓦当的典型性,然而与鼓山出土的莲花纹瓦当风格差异较大。因此说:与唐主流风格一致的莲花纹瓦当,很可能不在鼓山宋代以后的建筑上使用。再说书院和道观,宗教意义上属于儒家和道家学派,尽管当时宋明理学渗透和融合了佛道的两家思想,但鼓山没出现佛教寺院,他们不会推颂和使用代表佛教思想的莲花纹[8]21,且“府志和县志中还多次提到:自明道、石敦在鼓山讲学传道后,纠正了迷漫在越中的佛道文化和名士文化所造成的弊端。”(5)莲花纹瓦当也就不会用于书院建筑上了。

浙江新昌鼓山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因其当心为5籽莲蓬,是目前发现同类瓦当中籽数最少的瓦当,增加了莲花纹瓦当的品种;也是浙江地区发现的一枚代表唐主流的,并能明确年代为唐开元间或元和元年的莲花纹瓦当,对研究全国莲花纹瓦当的发展、流布及对该地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说明当地文献中路应所撰《唐越州剡县鼓山王右军祠堂碑文》有关鼓山所记是可信的。鼓山公园在建设中,希望建设者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密切注意地下文物的出土和保护。

注释:

(1)据民国丙寅重修《梅山王氏宗谱》卷四第六~七页载:“尚之:献之之长子,名瑕,晋元熙(419—420年)中由进士历官至丞相。”而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载:“尚之为恬长子。献之无子,以兄子静之嗣。”详见《二十四史·晋史》,北京:中华书局,2013:290,541。

(2)路应,字从众,贞元初,出为虔州刺史。德宗时,加检校屯田郎中。后累迁宣歙池观察史,封襄阳郡王。元和六年(811),以疾授左散骑常侍。见《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4624。

(3)《新嵊琅琊王氏宗谱》卷一,民国己未重修,第十六页《唐越州剡县鼓山王右军祠堂碑文》摘要:“越以剡地为上邑,邑以鼓山为奇胜,贤士大夫多居之。有王右军祠屹立其中,背依山溪之秀,气象雄伟……览生六子,悉官崇阶……四子正生旷,旷生羲之,字逸少,为右将军,会稽内史……舍宅为戒珠寺。创金庭道院于厂岭,晚年遁迹于鼓山,创紫芝庵,置山市田。其孙相国尚之居剡,立祠于山之麓,以奉祀事。轮奂翚飞,成一方千古之壮观……越州,古会稽,鼓山在支县剡地东鄙五山乡石牛镇下。右军早镇会稽,晚遁鼓山,即子房从赤松子游也。王氏尚之,既南朝徙剡鄙,即其居立先祖祠堂,其支族子孙,散之青、徐、扬、建邺,在在有之。开元中,王姓二人相属来伊于剡,帅其部之同宗,改作祠宇,载事于碑。后八十年,当元和改元,王氏伋,字希贤,由谏垣来守越,春行视农至剡,与宗人仁德公为京兆尹者,咸事于祠,思惟本源……乃命因故为新,方鸠事工,惟月若日,众工告成,大祀于祠,族属咸叙,乃相与请词于京师,归而刻之石……唐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襄阳公平阳路应撰。”

(4)对王羲之生卒年,学界有多说,本文采用303年生一说。对学界多说,详见郭廉夫《王羲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8页。

(5)明道,即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教育家和理学的奠基者。石敦(1128—1182),字子重,号克斋,南宋绍兴十五年登进士第,授郴州桂阳县主簿,历官泉州同安县丞、常州武进县、南剑州尤溪县知县等,与朱熹友善。

[1] 王箐.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莲花纹瓦当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 李梅.中原地区莲花纹瓦当的类型与分期[J].文物春秋,2002,(2):31-40.

[3] 钱国祥.汉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的分期与研究[J].考古,1996,(10):66-76.

[4] 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南京钟山坛类建筑遗存一号坛发掘简报[J].文物,2003,(7):18-36.

[5]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玄武区文化局.江苏南京富贵山六朝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98,(8):35-47.

[6] 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7]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1842.

[8] 陈百刚.鼓山历史文脉简说[M]// 聊遣集——沃洲风物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9] 郭廉夫.王羲之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10] 俞国璋.晋王右军归隐地文献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5):10-17.

[11] 陈允兰.南京出土六朝瓦当纹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2] 陈良伟.洛阳出土隋唐至北宋瓦当的类型学研究[J].考古学报,2003,(3):347-372.

[13] 洛阳文物工作队.隋唐东都洛阳城外廓城砖瓦窑址1992年清理简报[J].考古,1999,(3):16-24.

[14] 镇江古城考古所.江苏镇江市出土的古代瓦当[J].考古,2005,(3):36-44.

[15] 邹林.唐代大明宫与唐代瓦当[J].收藏,2005,(11):96-97.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新疆吉木萨尔北庭古城调查[J].考古,1982,(2):165-175.

[17] 扬州博物馆.扬州教育学院内发现唐代遗迹和遗物[J].考古,1990,(4):337-343.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化局扬州城考古队.江苏扬州市文化宫唐代建筑基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4,(5):413-420.

[19] 诸暨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诸暨县唐代土坑墓[J].考古,1988,(6):518-521.

[20]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宁波唐国宁寺东塔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97,(1):81-119.

[21] 周琦,林豪.天台山国清寺出土宋代文物[N].中国文物报,1989-03-03(2).

[22] 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越国文化博物馆.宋六陵遗物萃编[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23-30.

猜你喜欢
新昌瓦当莲花
瓦当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云莲花灯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绍兴新昌科技创新现状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