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勤雄,朱国清,应培国,朱晓峰
(中共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浙江嘉兴 314000)
○“枫桥经验”与和谐社会
完善平安嘉兴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翁勤雄,朱国清,应培国,朱晓峰
(中共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浙江嘉兴 314000)
主持人:叶新,潘晶安
嘉兴市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平安建设责任体系、平台建设、服务管理、宣传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深入开展平安嘉兴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与考验。要树立“三种意识”,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完善“三项机制”,以创新的工作措施增强平安建设工作实效;构建“三大平台”,以完善的工作网络打造平安基础工程;健全“五大体系”,以长效的机制建设提高平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平安建设;平安嘉兴;社会管理;民生
加强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自2004年嘉兴市委作出建设平安嘉兴决策以来,嘉兴市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开展专项整治、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安嘉兴已成为嘉兴市社会建设的响亮品牌,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高于全省平均数。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完善平安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如何使平安建设更加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如何准确把握新的目标和任务,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提升平安嘉兴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是我们必须认真调研的课题。
嘉兴市委、市政府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以“大平安”、“大稳定”的要求,拓展工作外延,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治之于未乱,防范于未然”,扎实推进平安嘉兴建设。嘉善的“四头”工作法、海宁的“四个服务”、秀洲的“全员维稳责任制”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等做法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没有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事件、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事件、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有效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责任体系更趋完善。切实把平安建设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层层有责任”的建设体系。全面推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平安建设绩效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及提拔任用、晋职晋级、评优受奖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要求,确保建设平安嘉兴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平台建设更加宽广。在县(市、区)层面,推广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强化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等功能;在镇(街道)层面,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社会矛盾大调解平台,实现“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和规模企业层面,依托综治工作站(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社会层面,着力培育专项政策调解、第三方介入调解、培育民间力量参与调解“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调解机制。全市村(社区)和职工200人以上民营规模企业综治工作室(站)规范化建成率达到100%。2008年,嘉兴市“综治进民企”做法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全省“枫桥经验”十大实践成果之一。
(三)服务管理更加优化。认真贯彻“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要求,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六大专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区社团社工建设、公共安全保障、新居民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管理、新经济组织管理创新),重点抓好实有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两新组织”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政策规范性文件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护路护线联防工作、网络舆情管理、公共安全防范等十个项目,以点带面推进面上工作。
(四)宣传格局更加全面。通过报纸专版、广电专栏、网络平台等多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平安嘉兴建设工作,在《嘉兴日报》开设执法为民专刊,在嘉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政法天地》专栏,在嘉兴电台播出《平安在线》专栏,在嘉兴在线网站中更新政法在线专栏,嘉兴综治网年点击率突破50万,编印《嘉兴综治》杂志,搭建政法宣传QQ群等平台,实现政法系统和媒体的有效互动,形成“报刊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电视有画面、网络有信息”的平安宣传格局,扩大平安创建面,提高知晓率,打牢基础。
(五)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始终强化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和严密防范挤压,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专项打击整治工作,强化疑难命案防控工作,着力构建以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网一体”为重点的治安防控体系,努力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连续四年实现命案全破,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了命案侦破嘉兴品牌。实现了刑事发案逐年下降,刑事破案率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实践证明,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平安建设纳入社会经济的全局之中,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坚持不断健全和完善平安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党政领导、部门齐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作为平安建设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不断提升整体服务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平安建设的根本标准;坚持抓好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平安创建进程。
嘉兴市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市社会治安继续保持平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经济运行稳健,安全生产的各项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在肯定成绩、树立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平安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面临下行趋势。“十二五”期间嘉兴市经济发展在面临着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嘉兴作为开放度较高的沿海城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外部风险的敏感性逐步加大。尽管当前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如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规划全面实施、全省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凸显滨海开发潜力、嘉兴市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日益凸显等,但又必须面对抑制高通胀、区域竞争日趋高级化、社会矛盾进入高发期“三高”背景下的新挑战,受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在人均GDP6000到10000美元这个阶段,改革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基础已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推进的改革更具涉及面宽、配套性强、利益调整层次深、风险比较大等特征。这些必将深刻影响包括平安建设等各方面政策措施的调整。
(二)社会矛盾呈现上行态势。嘉兴市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十二五”时期一批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可能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社会转型仍滞后于经济转型,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特殊利益群体活动较为频繁,许多特殊利益群体要求经济待遇、攀比政策待遇的矛盾突出;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矛盾依然尖锐,规范程序和职工利益诉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规模扩大、主体多元、组织化程度高、对抗性强等特点,尤其是近年来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诉求更趋强烈,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总之,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心态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处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将会更大。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是平安嘉兴创建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
(三)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嘉兴社会正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过程中,社会需求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通过经济建设满足人们的温饱和财富需求那么简单。一是人民群众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民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上升,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对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社会人”管理难度加大。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使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全市有70%以上的人生活工作在非体制单位。这些“社会人”游离于传统的管理体系之外,又没纳入新的管理体系,成为社会管理的“盲点”。三是虚拟社会管控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有网民约200万人,网站论坛约5000个,移动手机上网用户总数已经超过260万,每天独立访问用户近2万人,手机上网用户活跃率居全省第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网络信息难度不断加大。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建立“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法制化”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方面提出了新任务。
(四)公共安全压力持续增大。一是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对社会稳定的传导和影响逐步显现;各类矛盾碰头叠加有深化发展态势。二是刑事犯罪活动在高位运行。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财物大流动的背景下,整个社会诱发、滋生犯罪的因素进一步增多,刑事案件高发的态势在短期内不仅难以根本转变,而且刑事犯罪的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恶性案件、严重暴力犯罪、流动人口犯罪和侵财性犯罪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左右社会治安状况的突出问题。三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形势不容乐观。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安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身体健康等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食品卫生、产品质量等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明显上升,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如果监管工作和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将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平安嘉兴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五)平安建设创新面临考验。近年来,平安嘉兴建设在推进嘉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仍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与加以完善的地方。一是少数部门和单位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发展轻稳定”、“抓平安影响抓发展”、“就平安抓平安”等模糊认识,从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开展的不平衡。二是解决重点突出问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2011年度全省统计部门抽样调查结果看,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低于考核评审条件中规定的85%的要求;平安建设群众参与率不到50%。“两率”偏低虽然有宣传方式方法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少数群众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有电话调查过程中不科学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公众参与平安建设推进力度不够。三是平安建设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平安建设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保障不到位,创建工作力量仍然不足,对一些好的做法和制度,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执行。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平安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问题,对平安嘉兴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和谐稳定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抓好平安建设保稳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硬任务,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当前,我们必须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理念,把平安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平安嘉兴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建议下一步平安嘉兴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打造长三角最具安全感的城市”总目标,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提升创建水平,着力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着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平安嘉兴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实现“两富”现代化和打造“三城一市”目标的实现创造更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围绕上述目标,平安嘉兴建设要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创新和提高“三城一市”发展这一背景下平安建设的理念、模式和基本要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与平安建设的互动双赢,努力建设一个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嘉兴。具体目标应做到“六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妥善调解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政治安稳;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能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重点难点,确保社会安定;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安全;进一步强化公共管理,健全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安康;进一步增强平安创建实效,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基层稳固;进一步强化平安建设成果运用,努力推进平安嘉兴建设深入持久发展,确保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居前。
(一)树立“三种意识”,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扎实推进平安建设。
1.树立“大平安”意识。相对于过去意义上的治安稳定,平安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泛,是一个“大平安”的概念,涵盖了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平安”要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当前。平安建设工作要认真研究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积极探索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认真总结固化平安建设好的经验做法,长期坚持,真正做到解决一类问题,积累一批经验,形成一套机制,大力解决制约平安建设工作发展的源头性、基础性、体制性难题,切实提高平安创建工作的可持续能力,确保社会持续稳定。
2.树立“主动维稳”意识。“稳定是和谐之基”,要坚持主动维稳,把维稳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争取广大群众对维护稳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要注意加强对人的教育,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通过落实全员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维稳形势分析研判制度,健全指挥体系应急力量建设,全力确保全市社会政治持续稳定。
3.树立“源头预防”意识。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要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与化解工作。在经济下行、矛盾上行的大环境下,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要以源头预防为目标,通过深入开展“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定人定位、定岗定责”的要求,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落实责任,跟进工作措施,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内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对经济领域不稳定隐患要主动防范,加强对涉企纠纷的调解力度和对企业职工的正确引导,防止矛盾激化。坚持多种手段,多方联动,集中破解疑难信访积案问题,力求“事要解决”、“案结事了”。
(二)完善“三项机制”,以创新的工作措施增强平安建设工作实效。
1.完善平安建设工作约谈机制。平安建设约谈制度是为适应平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而建立的。各级平安办要深刻领会平安约谈制度的精神,找准当前本地平安建设薄弱环节,加大约谈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通过细化约谈程序和时机、规定约谈方式和形式、强化约谈要求与责任,明确平安建设工作约谈范围和对象,对平安建设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地方和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平安建设约谈,增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平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完善公众参与平安建设机制。在社会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居民群众对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要求与日增加,对平安建设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平安建设公众的参与作用不可替代,但公众的参与意识的引导、宣传的强化、内容的延续性、手段的针对性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平安创建工作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破解。要加强公众常态化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平安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构筑“大宣传”格局提高平安建设公众知晓率;通过完善“大巡防”机制提高平安建设公众参与率;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提高平安建设公众满意率。充分汲取公众智慧,凝聚公众力量,不断激发平安建设工作的活力和动力,努力实现平安建设工作群众知晓率达到85%以上,群众参与度和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高于全省平均数。
3.完善系统平安创建机制。深入推进系统平安创建活动,是进一步深化平安嘉兴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丰富载体,把深入开展系统平安创建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平安嘉兴建设层次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实现“两富”现代化目标、服务“三城一市”建设、保一方平安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各级平安办成员单位都要有体现职能优势的平安创建载体,全市各系统、各行业要实现应创尽创,力争通过各行业的系统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推动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构建“三大平台”,以完善的工作网络打造平安基础工程。
1.搭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自2003年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成立以来,以求助电话96345、专题网站和短信为载体,依托加盟企业、社区一技之长服务者和志愿者队伍,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辐射镇村的24小时信息平台,全天候受理市民各类服务,累计受理各类求助167万多件次,较好地实现了市场资源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60多项荣誉,创新了政府为民服务的新方式。做强96345公共服务中心,加快以96345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就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运用市场机制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使其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平安建设深入基层的有力抓手。
2.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平台。目前,市、县(市、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均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联调机制,通过构建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机制,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无缝对接。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资纠纷、新居民等矛盾纠纷多发和高发领域,建立了53家专业调委会。通过建立民情工作室、个人调解室等工作平台,壮大了“老娘舅”、“和阿姨”、“大阿姐”等民间和谐员队伍。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的整体效能,就要在保障措施上下大功夫,全面推进人员、制度、经费、考核等四大保障工作,以县(市、区)为龙头,镇(街道)为骨干,村(社区)为基础,做到机构专设、编制专列、人员专职、经费专拨,形成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层次、专业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使其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平安建设深入基层的有效载体。
3.建设应急联动中心平台。建立健全社会应急联动体系,是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现实需要,是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实际行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党委、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公共危机和应急综合服务的能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社会应急联动工作会议就建立完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推进社会应急联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本级和县(市、区)分别建成以110指挥中心为平台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指挥平台统一、部门广泛参与、联动工作顺畅、处置快捷高效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全市应急管理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平安建设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
(四)健全“五大体系”,以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平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1.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健全政府主导型治理机制,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根据“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要求,结合综治工作中心更名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全面做强做实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基础平台;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的重要内容,努力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全市“双千双百”活动和政法综治系统“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制定落实帮助企业克难解困的各项措施,加大法律服务和保障力度,确保最大多数群众权益得到维护、社会面安全稳定得到保障。
2.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打击整治什么问题”的思路,着力解决好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要在健全完善打击、防范和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不间断地开展打击整治多发性侵财案件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侵财案件高发态势;要大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织密“天网”,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的目标;要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做到“封住边”、“控住线”、“守住点”、“管住块”、“护住院”、“看住门”。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区别对待各类不同性质的违法犯罪,加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要以规范经济秩序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事关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努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氛围。
3.健全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在网络社会兴起的新形势下,要创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全面构建网络舆情研判导控服务平台,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手机实名制,抓紧在市、县两级建立网络舆情研判导控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舆情信息管理系统,统筹开展对网上相关舆情的监测发现、分析研判、突发处置、评论引导等工作,及时回应网上民生诉求。要“善待、善管、善用”网络社会,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完善网上应对与网下处置、舆情疏导与矛盾化解的联动机制,推进网络主体的互动交流,提高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引导舆论、网络问政的能力水平;要打造网络文化主流阵地,严打“黑”网吧和网络违法行为,稳步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把网络打造成和谐网、诚信网、安全网。
4.健全公共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未雨绸缪,发现得早,处置得当,防范于基层或未然阶段。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对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再明确、再细化,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和监管措施全覆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要严查安全隐患,加强对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的专项检查整治力度,在重大隐患的监管上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整治一个,不留死角,消除事故隐患。要注重专群结合,建立专家人才库,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5.健全平安建设责任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从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入手,完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根据年度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评审条件内容,修订完善年度平安嘉兴部门考核办法和“平安镇街道”考核评审条件,构建起“条块协同、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工作局面。把强化和落实责任作为推动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确保平安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出了问题有人负责。强化党委、政府责任,把党政一把手作为平安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要求,严格考评;强化分管领导的责任,使其真正肩负起分管平安建设工作的职责;强化职能部门的责任,明确政法综治各职能部门的任务目标,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强化责任追究,各项平安创建工作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各级各部门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共创平安,共保平安,共促和谐。
(责任编辑:田禾)
D63
B
1674-3040(2014)01-0016-06
2013-03-16
翁勤雄、朱国清、应培国、朱晓峰,均系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干部。
*本文获2012年度浙江省政法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