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市的调查

2014-02-02 14:29冯志明阮平南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共青团发展

冯志明 阮平南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馆;北京100124)

一、研究背景

青年自组织是缘于某种共同目的、以具有自发式的结合关系而形成心理相互作用的自生性青年群体,它以网络为先导、自愿为前提、信任为机制、分享为目的,是青年沟通、交流、聚集、联络的新载体。如老百姓国学会、雪月游戏动漫社、周杰伦粉丝团、李宇春歌迷会、铁刷子骑友会、绿手套户外运动联盟等。这类组织出现时间不长,发展速度迅猛;组织相对松散,运转充满活力;在政府视野中隐形,在社会生活中显现[1]。由于产生、发展环境的特殊性,青年自组织具有主体上的自发性、领域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草根性、形式上的开放性和目的上的多样性等特点。

青年自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满足了广大青年的多样性需求,适时填补了我国转型时期传统社会组织方式导致的空白地带,并为青年的各种创新性需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提供社会服务、培育和谐文化、参与民主管理和反映意见诉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青年自组织的组合方式、组成目的、组织结构都是复杂多样的……有时候就导致青年自组织失去控制。”[2]深刻认识青年自组织,探索其发展趋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为把握北京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现状,找出北京青年自组织普遍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现实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挑战,笔者于2013 年3 -5 月对北京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本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深度访谈,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行业的青年,以及部分青年自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大致集中在20 -40 岁。为增强问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采用了整群、配额等抽样方法。考虑到被调查对象所在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对关键的人口学变量进行了配额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30 份,最终得到399 条有效个案访谈结果。此外,还对直接参与“伙伴计划”、“青年汇”以及“社团孵化中心”等活动的工作人员、青年自组织负责人、各行业青年代表等三类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座谈。根据调研结果,通过SWOT 体系对北京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了北京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二、北京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

(一)促使青年自组织发展的内部条件

1. 青年自组织数量大,种类多,与青年联系广泛

北京市青年自组织数量大,且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目前,北京市青年组织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北京团市委主管和联系的青年组织、其他单位主管单位的青年组织和无主管青年自组织。截至2013 年3 月,这三种形态的青年组织各有八十个、三百二十多个和七千六百多个。北京市青年自组织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大多由青年个体根据业缘、趣缘、地缘而成立,涉及娱乐、交友、体育、电玩、旅游、车迷、环保、公益等诸多领域。青年自组织与青年联系广泛,贴近青年,更了解广大青年群体的特点和需要,在青年事务的处理和青年工作的开展上具有独特优势。

2. 青年自组织结构扁平化,效率高,反应灵活

青年自组织大多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以工作职能作为部门划分的依据。青年自组织通常根据需要设置职能岗位,使职能部门任务专业化。这种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便于各职位成员发挥职能专长,其分工可以提高组织运转效率。职能制结构的优点更多地体现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组织活动通常涉及诸多方面,需要各方配合才能顺利实现活动目标,这种职能分工能够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保证活动效率。

3. 青年自组织运行网络化,成本低,成员互动频繁

随着网络的兴起并日渐普及,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年自组织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论坛、博客及微信。青年自组织的网络化运行,一方面节约了组织运作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使得青年自组织成员之间、青年自组织之间、青年自组织与共青团之间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组织运行高效便捷。以此为平台,介绍并宣传青年自组织的宗旨及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成员加入。

4. 青年自组织活动具有灵活性,贴近青年,吸引力强

从调查情况看,青年自组织在开展活动方面是比较灵活自由的,或者说是比较“民主”的,青年自组织的这一特点,既调动了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是青年自组织之所以吸引成员的一个重要因素[3]。大多数青年自组织为“公益”而存在,每个青年自组织都有自己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常态化项目和临时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相关活动。由于青年自组织根植于社会基层,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青年,活动吸引力强,在扶贫、维权、慈善、文化、中介等诸多领域实现了对政府和市场的有效补充。

(二)青年自组织发展面临的内部困境

(1)资金难题。由于青年自组织没有合法身份,无法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也很难获得社会捐助和募款。青年自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除了AA 制以外,青年自组织运行所需资金有三种途径:一是从捐助款中提取工作经费,二是向基金会申请活动资金,三是向企业求得援助。第一种途径是很困难的,通常捐助人都希望捐助全额完全落到受助人手中,通过青年自组织进行捐助是基于对该组织的信任,如果青年自组织将部分资金提留作为工作经费,则会破坏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第二种途径对于青年自组织来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基金会都有自己确定的公益项目,如果向基金会申请经费,就只能做基金会的项目,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做不了。第三种途径也不太容易实现,有些企业要么不愿意掏钱,要么援助条件苛刻。(2)人才缺乏。青年自组织是自发产生的群体,没有专门编制,也没有物质激励,缺乏利益驱动和竞争激励,只能从文化、感情、信息资源相对薄弱的方面寻找动力,组合动力。这势必造成青年自组织人员的流动性加大。同时,青年自组织普遍缺乏管理人才,而管理人才的短缺又使得自组织筹款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不足,其结果是自组织难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难以获得社会各方的认可与支持,组织也就更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3)组织结构松散,内部管理粗放。多数青年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严密的组织架构。因为缺乏资金,无法聘请专业人员维持组织运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工作一般由志愿者或组织发起人完成,在团队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无法做到有序、科学,只能靠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摸索,导致其财务制度、会员准入制度、民主选举制度等制度体系不完善,组织标志、宣传刊物、组织歌曲等方面均不够健全。(4)正能量发挥不够。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青年自组织无法保证积极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于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缺乏自觉和足够的重视,青年自组织的正能量发挥不够。同时,对于非主流的、低俗的、有害的观念和行为缺乏应有的抵制,甚至有些青年自组织还助长或推动这类不良风气的传播,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青年自组织发展的外部有利条件

1. 经济变革与社会发展为青年自组织提供了产生、成长的土壤

在经济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加强,各类社会组织不断兴起。同时,青年流动日益频繁,青年分布也产生了新变化,各类青年组织蓬勃发展,青年自组织不断涌现。经济的发展会带来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的创新,也给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带来强大的资金支持,有助于青年自组织保持独立性。另外,青年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多子女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加之商业社会的消费主义走向,社会结构多元化与立体化的趋势加剧,这些变化会不断推动青年民间社会的重新联合和再组织化。

2. 青年需求多元化需要青年自组织提供高效的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结构多元化与立体化的趋势加剧,青年价值多元、需求多样、流动频繁,有参与民主的政治需要。青年自组织可以有效回应青年的这种需求。青年自组织通过开展活动,一方面提供了青年社会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另一方面扩展了青年社会参与的空间和渠道。各种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推动了青年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参与,锻炼了青年的动员能力,培育了青年的参与精神。不断开展公益活动,可以实现组织与公众的持续互动,逐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公众的参与力量,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参与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社会问题的妥善解决。

3. 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青年自组织提供了参与青年事务管理的机会

党和政府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把相关工作和项目交由青年自组织承办,扶持青年自组织参与青年服务事务,使青年自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青年自组织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敏锐地捕捉青年关注的热点,真实地反映青年的愿望和诉求。青年自组织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区、园区、街道的青年事务管理,为党和政府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在广大青年中传播和倡导时尚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在党和政府与青年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4. 北京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支持、引导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

2008 年,北京市在全市社会建设大会上公布的《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思路。“北京共青团不是以政府角色建立或强化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庇护——依赖关系’,而是要在互信协作基础上,构建与社会组织之间功能互补、合作共治、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纽带关系’。”[4]因此,共青团能够发挥其吸引青年、覆盖青年、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独特优势,有效地帮助青年自组织规范管理和运作,实现组织内部优良生态的自主建立,并通过提供一定的资源、项目、人才等支持,使青年自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培育和谐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青年自组织可利用机会,获取共青团更大的支持,形成良性发展。

(四)青年自组织发展面临的外部困境

1. 合法性困境成为北京青年自组织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北京青年自组织大多以非正式的组织形态出现,没有上级归口管理单位,也未经社团登记注册,具有明显的民间自发性。目前,我国对青年自组织的监管,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没有通过登记与注册的青年自组织便不具有合法地位。虽然宪法赋予了公民结社权,但是,现行法规及派生出的行政规定,对青年自组织的合法化进行了严格控制和约束,剥夺了青年自组织独立存在的可能,导致大量的青年自组织被拒之于合法登记的门槛之外。

2.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青年自组织身份问题直接关系着组织各方面资源的获得和组织的长远发展,没有合法的身份,青年自组织就存在“非法”的嫌疑,不能在现有制度下获得减免税和募款资格,缺乏公信力,无法获得稳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不能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面临缺乏资金、没有场地、设备短缺等难题。另外,青年自组织无力雇用专业工作者,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建设,只能依靠青年领袖的个人影响力或公益热情苦苦支撑,专业能力差,阻碍了青年自组织的健康发展。在重预防和追惩而非服务的管理体制下,青年自组织无法改善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得不到有效的引导,缺乏公共性和政治性激励,导致目前我国青年自组织主要以自我服务、自我实现、自我消遣为生成动机,难以真正发挥提供社会服务、协助社会管理的作用。

三、北京青年自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北京青年自组织发展的不确定性

由于加入简单,组织开放,青年自组织成员的构成存在不确定性。青年自组织在人员构成上,以个人自觉自愿为原则,青年自组织对其成员并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或措施,加入或退出组织都比较自由。虽然有些组织有成文的成员守则,但是对于成员参加活动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多数青年自组织只有少数固定成员参与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大部分成员都只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且,遇到需要更多人力的情况时,会采取临时招募志愿者的形式以满足其活动需求。另外,青年自组织在筹资和运作方面过于依赖组织负责人,组织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负责人的个人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组织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旦组织负责人发生变动,则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存亡。

2. 北京青年自组织极易陷入恶性发展循环

青年自组织是自发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青年组织。独立性是青年自组织形成、运作和发展的根本,是组织凝聚人心、自我激励的无形力量。北京青年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独立性也面临挑战。而且,独立性问题与其他问题之间又相互关联,极易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青年自组织能力较弱、不被政府信任,易陷入合法性困境,因而难以获取支持使之陷入资源困境,资源缺口又使其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不足,反过来制约组织的能力提升,形成第一圈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青年自组织由于资源困境,必然要向外寻求支持以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这又容易弱化其自主发展的独立性,易陷入独立性困境,一旦与政府形成“庇护—依赖”关系或被其他力量支配,将造成其能力建设上客观的限制和主观的懈怠,进而导致能力困境,形成第二圈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将积贫积弱,难上加难。

四、北京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对策

1. 加强组织内部规范化建设,提高组织稳定性,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组织内部规范化建设,完善组织运作体制,建立必要的人员管理制度、合理的治理机制。利用BBS、QQ 群、微博、飞信、微信等网络方式加强青年自组织成员间的频繁互动,增强组织成员间相互信任和组织凝聚力,增进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持组织活力,发挥民主的力量和效用,改善组织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加强自组织之间的合作,提高组织活力和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青年自组织运行灵活的优势,积极拓展组织外延,加强青年自组织之间的合作,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努力满足青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努力提高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发挥青年自组织低成本运行的优势,通过互联网传播公益理念,让政府、普通民众和各种社会机构了解青年自组织的活动与宗旨,提高其知名度和声誉。

3. 进入共青团工作视野,争取共青团的认可和支持

在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形势下,抓住北京共青团“枢纽型”组织建设的机会,使青年自组织进入共青团工作视野,发挥青年自组织贴近青年、与青年沟通频繁和易于组织青年开展活动的优势,与共青团形成工作合力,争取活动项目和工作经费,广泛组织开展青年活动,提升服务青年的有效性,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赢得共青团的认可,争取资金、人力等组织发展所需的资源支持,争取进入良性发展循环,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结语:目前,北京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主要面临着合法性、能力、资源和独立性等困境。而且,各种困境之间相互关联,极易使青年自组织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青年自组织要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契机,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进入共青团工作视野,发挥自身贴近青年、与青年沟通频繁和易于组织青年开展活动的优势,积极拓展组织外延,加强青年自组织之间的合作,更加关注青年群体作为组织主体的诉求,提升服务青年和社会的有效性,从而赢得社会认可和共青团的支持。不断提升资金、人才等发展资源的获取能力和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为解决合法性问题创造条件,努力进入良性发展循环。积极配合、协助政府和共青团管理好青年事务,更好地满足青年需求,实现青年自组织的公益理念和目标,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首都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1]马春雷:《青年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其引导》,载《中国青年研究》,2007 年第11 期。

[2]谭建光 张文杰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自组织——来自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调查研究》,载《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3 期。

[3]共青团浙江省委课题组:《论我国青年自组织状况与发展——浙江省青年自组织调研报告》,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 年第1 期。

[4]冯志明:《共青团:作为“摆渡者”的“枢纽”角色》,载《中国社会工作》,2012 年第10 期(上)。

猜你喜欢
共青团发展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探讨如何开展好建筑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