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寨川小流域治理开发成效与经验

2014-01-30 22:48李武彦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8期
关键词:嵩县管护水土保持

李武彦

(嵩县水利局,河南 嵩县 471400)

嵩县黄寨川是水利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之一,并于2000年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称号。该流域治理的成功实施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类似地区推广。

1 基本情况

黄寨川小流域位于嵩县何村乡,海拔327.4—769.8 m,是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伊河的一级支流流域,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流域总面积19.4 km2,水土流失面积17.42 km2。多年来,当地群众在上级党政领导下,以水利部、财政部“十百千”示范治理为契机,始终把小流域治理开发作为振兴流域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坡耕地改造和营造经济林为突破口,以蓄水保土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脱贫致富为目的,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使农、林、牧各业得到综合发展,流域群众摆脱了贫困并迈向小康,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治理开发成效

截至2012年底,黄寨川小流域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 km2,其中坡改梯840 hm2,整治川台沟坝地79 hm2,营造水保林172 hm2,栽植经果林389 hm2,建小型淤地坝15座、谷坊93座,修建集雨水窖85眼、截排水沟5.6 km,初步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经过连续、规模、科学治理,黄寨川小流域已初步建成了多功能、深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防治体系,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科学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1992年的5 568 t/(km2·a)减少到2012年的1 158 t/(km2·a),地表径流量减少54.8%,洪峰流量大大削减,退水历时延长;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3%提高到了28%。在流域治理中按照流域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科学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使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有机地结合,实现了“林上山,田下川,山顶戴帽,果树梯田缠腰,山脚、河滩造地”的宏观布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整个流域上看层层绿、下看层层田,防护林、风景林、经果林成带、成片、成网分布,从根本上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了山清水秀。

2.2 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随着流域治理程度的提高和各业生产开发的同步发展,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粮食生产逐年增加,经济收入与日俱增,目前该小流域既是水土保持示范区又是商品生产基地。2012年该流域农业生产总值达7 5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 963元,人均粮食469 kg,分别比治理前的1992年增长16、24和1.87倍,群众生活条件和水平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

2.3 社会效益卓有成效

通过治理,流域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耕地产出率提高,人地矛盾得到了缓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流域经济实力,有效减少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治理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广大干群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人们的现代农业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使流域治理不断向着“高、深、细”的方向迈进。通过流域治理实现了“三通”(村村相通、组组相通、田间相通)、“二增”(增产、增收)、“二改”(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嵩县各地以黄寨川为样板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 主要经验及做法

3.1 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县委、县政府对流域的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其被列入“十百千”示范流域后,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水利局、计划、财政、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畜牧、审计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小流域治理领导小组,并在县水利局设立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指挥、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下设信息资料、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监理、财审5个工作小组,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任务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2 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模式

根据地形地貌及土层厚度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果则果、宜封则封。治理措施布局上,在流域及荒山荒坡上部大力实施封禁治理促进自然修复;在流域中部重点发展经果林;在坡脚,因土层较厚,重点建设高标准梯田;在沟底进行改滩造地,在支毛沟内修建谷坊和淤地坝工程。

3.3 严格质量标准,建设精品工程

在流域治理中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大规模、上档次的治理目标,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布设治理措施,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精品示范工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每年的治理中,都十分注意找典型、树样板,以流动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广大干群参观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使流域治理工程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在具体工作中,确保“三个配套”,即:工程干到哪里,水利工程配套到哪里;荒山治到哪里,林果业等生物措施配套到哪里;所建工程全部达到生产路、蓄排水设施等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3.4 治理开发紧密结合,发展流域经济

按照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路,把小流域治理与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起来,以治理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治理。

3.5 落实管护责任,巩固治理成果

在加快流域治理的同时,为巩固治理成果,保证工程长期稳定发挥作用,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管护治理成果的政策措施,狠抓治理后的管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程效益的发挥。对水平梯田、改滩造地、坝地等实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水保林、封山育林区抽调人员组成护林队统一管护,对经果林采取承包或股份合作办法加强管理;集雨水窖、沼气池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用、自有;对谷坊、淤地坝及微积水等公用工程,一是成立管护小组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二是注册编号,逐项登记,采用承包、租赁等方式落实管护责任,明晰产权、经营权和管护权。

猜你喜欢
嵩县管护水土保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嵩县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嵩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