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卓
南航黑龙江省分公司航卫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体会
冯 卓
南航黑龙江省分公司航卫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AMI患者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AMI中痊愈25例,加重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重点,包括入院前、住院期和康复期,即入院前的就地抢救,住院期的CCU和普通病房的治疗,二级预防和康复期的长期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该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细胞坏死所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中年人有许多不同点。有心律失常、低血压、左心衰竭,严重者有意识丧失[1]。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5~82岁,平均62岁。有先兆症状者25例,有并发症伴有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5例,休克1例。梗死部位:前间壁、前壁及广泛前壁25例,下壁12例,下壁+前壁3例。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应进入冠心病监测病房,连续日夜监测,卧床休息2~3周,但应注意床上的下肢活动及按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床上定时轻微活动,翻身以防治坠积性肺炎和心血管功能失调,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入院后应持续吸氧2~3 d,吸氧有助于改善心肌缺氧。
1.2.2 急性期不宜采用强效的镇静剂,但为了止痛则可选用吗啡或安定,吗啡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吗啡有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抑制呼吸等副作用,故对老年患者慎用。血压不低者亦可选用度冷丁。
1.2.3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治疗。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观察变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亦可密切观察,Ⅱ型如果心室率过度缓慢,引起心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大脑缺血,则应及时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低于45~50次/min。出现低血压或心功能障碍,应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并做相应的处理。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纤维性颤动多为暂时性,冠脉供血后可恢复,如果心房纤颤心室率不快或无症状可不处理,如果心室率增快超过140次/min,伴有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西地兰,转复后改用口服地高辛维持,不能恢复可选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转变,心室率超过180次/min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考虑使用同步电击转变。心房扑动多为一过性,易转变为心房纤颤,按上述方法处理。室性心律失常偶尔或单发的,不是频发可以暂不处理,如果频发性,每分钟超过5次者,或是多源、成对、或m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应及时治疗,选用利多卡因。
心前区疼痛17例,不典型疼痛23例,其中胸闷10例,上腹胀痛6例,剑突下疼痛伴有恶心、呕吐4例,肩背部疼痛3例。40例AMI中痊愈25例,加重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或不明显;且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如肺部、脑部及消化道等疾病,曾有过心绞痛历史的老年人,近期1~3周内心绞痛再度出现,且发作频繁、疼痛加剧、发作时间延长,则值得考虑有心肌梗死发展之趋势。或既往无心绞痛历史,突然出现频繁心绞痛或头晕、气短、心悸等症状亦应注意心肌梗死的发生[2]。一般仍以心前区疼痛为主。疼痛的程度在老年人可能较轻,持续时间可能较短,如持续1~2 h或迁延数日,其间往往有间歇性的发作。
老年人尤其是高年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是极其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出现无疼痛,文献报告可达30%~35%,心电图不典型,甚至不出现心肌梗死的图形,出现对称性倒置较深的变化,亦难与心肌缺血鉴别,心肌酶谱因发病的时间亦不能提供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变化。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是有一定困难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谱的变化,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相当多的不典型病例,特别是伴随其他疾病的病例,则必须提高警惕,慎重考虑临床变化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重点,包括入院前、住院期和康复期。即入院前的就地抢救,住院期的CCU和普通病房的治疗,二级预防和康复期的长期治疗。由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且受老年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影响,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有效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中,应积极而慎重地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降低病死率。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297.
[2]曾雅儒.急性心肌梗死311例分析[J].北京医学,2003,5(4):208.
R542.22
B
1674-9316(2014)17-000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