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君
栉风沐雨六十载 砥砺奋进铸辉煌
——记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徐可君①
编者按
太湖之滨、龙山脚下,坐落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以及由该院举办的一家全国首批三级康复医院——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一路走来,两家医院成为互促共赢的一株并蒂莲,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迁及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堪称医疗界的“无锡现象”。近年来,以祁国阳院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人文、博学、致远”的院训,求精务实、开拓创新,医院在精神医学及康复医学界独树一帜,成为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守护神。目前,医院人正以敢为人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永续发展的精神,谱写着更加美好的璀璨华章。
六十载悠悠历史长河,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默默地守护着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开创了全国跨行业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的先河,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一行深深的足迹。她孕育创建的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在青涩中蜕变成长,在全国康复医学界独树一帜,见证了中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兴衰与峥嵘。
勤劳睿智的精卫人践行“传承、发展、跨越、致远”的治院方针,恪守“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的医德情怀;一甲子驰骋纵横,由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新建另一家三级康复专科医院,且相生相融、互促共赢,堪称改革开放30多年医疗界之“无锡现象”。
195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将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安置在以收养残老疾幼为主的贫老教养院,1956年迁至钱桥地区,主要收治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简称“三无”对象)的精神病人,1992年更名为无锡市同仁医院,隶属民政局。当时市民若患精神疾病,只能就近送至苏州或镇江精神病院诊治,给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不便,为此1981年市政府在无锡市同仁医院旁建造“无锡市精神病防治院”,隶属卫生局,1993年更名为无锡市第七人民医院。
至上世纪90年代,两家医院已初具规模,仅一墙之隔却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系统,业务类同,各自低水平建设、运行和管理,业务竞争内耗严重,限制着无锡精神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2002年无锡市委市政府作出两院合并的重大决策,组建“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创全国跨行业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的先河,成为当时国内业界瞩目的焦点,堪称无锡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医院建设发展迈入一个崭新时期。
两院合并后,历经十余年卓越奋斗,医院床位规模增长1倍,土地面积、建筑面积扩大约2倍,固定资产增长5倍,总资产增长8倍,整体规模国内同行首屈一指,成功实现1+1>2的整合目标,成为一所集精神疾病临床、教学、科研、防治、康复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包括1个住院本部、2个市区门诊部及4个综合性医院门诊点,主要承担全市精神疾病诊疗、心理卫生指导、社会防治康复、“三无”精神病人收容治疗、社会困难精神病人救助、司法精神疾病患者收容监护,以及司法、残疾、劳动能力鉴定等职能。开设临床精神科、临床心理科、中西医结合神志病科、老年精神科、儿童精神科、精神康复科、口腔科等10余个临床专(学)科,以及王国强心理咨询工作室、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心、睡眠医学中心、自杀危机干预中心、音乐治疗中心、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等临床科室。现已成为中残联精神康复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等学校医学心理学教学基地、全国心理咨询师执业资质培训基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临床学院,以及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及无锡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筑巢引凤育良才。医院科学制订人才建设发展规划,狠抓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通过“筑巢引凤”、“三层次”人才培养、“导师制培养”等方式,引进培养博士9名,硕士68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由整合时的12名增加至77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由整合时的43名增加至241名,数十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省科技领军人才1名、市名医4名、市精神科首席医师1名、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2名、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初步建立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医院核心竞争力跨越式增强。
夯实基础铸名科。医院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加快专学科建设步伐,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平安医院”、“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医疗质量PDCA管理,建立医患沟通制度、住院病人风险评估制度、医疗纠纷事故和医患矛盾排查与预警机制等,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定期开展全院“三基”训练、急救技能大练兵、病历书写竞赛、三级医师查房竞赛、护理品管圈培训等活动,有效提升医疗质量;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研究制定精神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推进常见、多发精神疾病及重性精神病诊疗技术创新,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科诊疗技术,推进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迈入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企业单位”、“江苏省平安医院”和“江苏省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合格医院”称号,临床精神科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心理科成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联合共建)、无锡市临床重点专科、无锡市临床心理疾病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神志病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老年精神科成为江苏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无锡市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明确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精神康复科、儿童精神科和口腔科为院级重点发展专科。一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梯次有序的专(学)科群业已形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攀高联强志争先。医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医学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聘请18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医院高级技术顾问。与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同行机构建立友好交流协作关系,与日本安来第一医院缔结友好医院,共同推进精神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与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精神疾病遗传基因的研究;与澳大利亚圣母院大学悉尼医学院合作开展科研合作项目,成为无锡市医疗系统首个获得境外研究经费支持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各重点专(学)科也纷纷与国内顶尖学术团队联强结对发展,普通精神科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结对,临床心理科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结对,康复医学科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结对。先后承担十余届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承接多项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指令性专业学术活动及专业培训任务,医院业内影响力日益彰显。
科教兴院增活力。医院坚持“科教兴院”理念,建立多个高层次科研学术平台和教学平台,成立江苏省精卫心理研究院、无锡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所和脑科学基础实验室,成为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并获得GCP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拥有硕、博研究生导师9名,教授、副教授13名,承担江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医学院、无锡卫校等中高等医学院校《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理论教学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名,举办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近60项,医院综合临床带教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医院还创刊《神经心理学研究》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核心、统计源期刊论文达60%以上,主编、参编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著近20部。近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近20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和新技术引进奖数十项,并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医院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术地位跃居省内同行第一方阵。
康复模式引瞩目。为探索精神疾病治疗康复的最佳途径,医院成立无锡市精神残疾康复中心,为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的广大精神或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心理康复、适应性康复、社会功能康复和职业技能康复,努力实现精神残疾患者“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公开就业” 的康复目标。医院建立一支由精神科医师、护士、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和患者专家等组成的精神康复多学科团队,坚持精神病人“治疗康复一体化”理念,创立具有无锡特色的精神病人“综合性支持性就业模式”,开展“工作场所社交技能训练”技术,提供“职业康复全程跟踪服务”,使精神病人的职业康复效果提高2-3倍,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在全省推广。自2009年启用至今,来自安徽、河南、山东、上海等地的近5000名患者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精神康复服务,实现康复治疗模式由“封闭”到“开放”,“单一”到“系统”,“医院独立开展”到“社会共同参与”的三大转变,形成精神残疾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新模式,使患者病耻感减轻,复发率、肇事率下降,自知力、服药依从性、独立生活能力、再就业率明显提高,因病受损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许许多多病人在这里找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希望。2012年,医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与评估研究团队”被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授予“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杰出贡献奖”。
社区防治促和谐。作为无锡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技术指导中心,医院建立三级精神病社会防治康复工作网络体系,自1996年起便派出一批热爱精神卫生事业、精通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技术骨干至全市各社区服务中心帮助和指导开展工作,并着力推进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工作。自2008年起,专门成立由50多人组成的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小组,分布到全市24个社区,做好病人回归社会后的巡诊工作,每天在社区进行走访,送医、送药、送检查、送治疗进社区,开展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活动。目前,已在全市各社区建立20个精神病人康复点,有10万余人次享受了精防医疗服务,使每个精神病人都处于监护小组的看护之下,定期服药,较好地预防了患者的复发,从而形成了预防、治疗、康复、回归社会的一体化全过程服务体系。近十年来,医院收治流浪乞讨、“三无”、贫困及司法等精神病人近2000人次,贴付住院费用300余万元,为全市1200余名贫困精神病人提供免费服药和住院救助服务,支付药费约450万元,实施困难救助住院近500人次,支付住院费用200余万元,着力为患者打造“康乐家园”,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平安无锡做出重要贡献。
亲情服务显大爱。医院积极强化诚信行医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倡导亲人服务理念,即对待长者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同龄人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年幼者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为患者提供24小时全程亲情式无陪护服务;要求入院做到“五个一”: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张爱心卡、一份入院指南;住院服务做到“五个勤”:勤问候、勤巡视、勤观察、勤鼓励、勤帮助;出院做到“五个一”:发放一份满意度调查表、一份出院健康宣教、赠送一张医患沟通联系卡、一周内电话回访一次、一月后复诊提醒一次。同时,开设医院“道德讲堂”,以经典文化《弟子规》塑造医务人员高尚道德品质,每月进行“机关作风、党风廉政、学风、医德医风”四风督查,积极推行十八条温馨服务细节,如要求医务人员遇到每位来者必须主动打招呼或微笑示意;查房或做治疗时避免接听电话,如有必要需征得病人同意;病人住(出)院时,医、护员工应微笑服务、起立相迎(送)并给予相应的告知与帮助等。广大医务人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一句问候,一杯茶水,一个微笑让病人备感舒心。多年来,社会对医院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借船出海谋发展。2008年,全国大力推行新医改之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中德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在德中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框架下开展医药经济和生物技术合作的框架协议》,决定开展“康复医学”项目合作,其中康复医院项目由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筹建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与精神卫生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为追求高品质的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聘请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会主席、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励建安教授等8位国内外专家、教授担任高级顾问。以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为技术支撑,引入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治疗师、护士长组成的康复团队,协助医院进行人员培训、科室质量管理和开展临床业务,并常年邀请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坐诊。同时,筑巢引凤,广纳贤才,着力打造高职称、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设置完善的临床康复部、康复治疗部、康复工程部、康复评定部、康复医学教研室等部门,并配置国际先进的模拟仿真测试训练系统(BTE)、职业康复训练及标准化评估系统(VALPAR)等多种康复专科设备,主要开展脑中风、脑外伤后康复,骨关节与运动损伤康复,工伤评定和职业康复,孤独症儿童康复,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脏器病的康复,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百姓创造生命奇迹。
练好内功塑品牌。2011年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正式开业,开放床位480张,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成为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康复医院。医院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服务模式,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团队,围绕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运用现代康复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康复方案,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康复评估等综合性康复服务。为精心打造康复医学品牌,医院康复治疗师苦练康复专业技能,每天召开小组讨论会,每周组织业务研讨会议,每月进行教学查房和业务学习,积极开展BTE技术、Valpar技术、水疗技术及音乐疗法技术研究,逐步培养出一支善学习、肯钻研、掌握一流康复技术的医疗护理骨干队伍,先后荣获江苏省首届康复治疗师岗位技能竞赛团体优秀奖,江苏省第二届康复治疗师岗位技能竞赛物理治疗组团体一等奖、作业治疗组团体二等奖等6个奖项。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实行康复移动查房,由传统的患者在病房等待医生来查房,变为医生到各康复治疗区域主动为病人进行查房,将医生查房与病人康复治疗同步进行,并自主研发应用康复治疗师管理系统,使每名患者每天参加康复治疗项目的时间精确到点,康复流程更科学合理,不仅实现了患者康复治疗零等待,更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有效性。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持续康复效果,医院推出康复延伸服务,为每位出院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家庭训练指导建议,赠送医患沟通联系卡,对一些有需求的患者,还进行上门家访,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理能力,赢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医院开业至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半径不断扩大,来自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的数万名患者已成功康复出院,大多患者实现了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自食其力的康复目标。
砥砺奋进攀高峰。为持续提升行业地位,医院以“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康复医学体系建设。现康复医学科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无锡市医管中心“十二五”重点结对发展专科、无锡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夏里特医学部附属医院缔结友好医院,并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康复医学系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成为华西医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无锡卫校等多所高校的无锡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江苏康复医学培训中心也迁址落户医院,面向全国招收康复学员,至今已举办9期,来自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成为培养我国高级康复医学人才的“摇篮”。医院还先后承办全国康复医院发展研讨会、江苏省康复医学“十二五”规划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目前,无锡被列入“全国康复医学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医院被卫生部列为全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单位,成为全国首批三级康复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分会副主委单位、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无锡市康复医学会会长单位、无锡市康复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旨在构建亚洲地区一流、以脑神经和肢体康复为主体、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正向着“区域性研究型综合性康复教学医院”的目标奋进。
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以医院管理升级、专科功能开发、体制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正驶入全方位、高层次发展的航道。如今,两家拥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文化”的现代化医院,两家“病房宾馆化、环境公园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科学化、技术专业化”的品牌医院,巍然屹立于龙山脚下、太湖之滨,将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奋勇搏击,再创辉煌!
院长介绍
祁国阳,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党委副书记,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法人代表,副研究员。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医院协会理事、江苏省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康复医学会会长、无锡市医院协会副会长、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无锡市医学会及无锡市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从事临床和卫生管理工作三十余年,以其超群的管理才华和精湛的业务技术,通过抓科技增活力、抓服务促信誉、抓质量求发展、抓管理上效益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个人先后荣获多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院长、江苏省医院管理先进个人。
Sixty years of hard work results in brilliance development —— The history of Wuxi mental health center
Wuxi Tongren (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 XU Kejun// Chinese Hospitals.-2014,18(12):21-24
2014-11-24](责任编辑 郝秀兰)
①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214151 无锡市钱荣路156号
徐可君: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宣传处副处长
E-mail:2733840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