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杭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建筑装饰艺术分院 400067)
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与其他文理学科相比有着独特鲜明的特征。因此,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需要相关教师努力掌握该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因材施教,做好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较其他学科大学生而言,环境设计类专业大学生乐于彰显个性,思想活跃,乐观开朗,崇尚自由。他们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充满激情的群体。然而,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思想缺乏深度,不关心时事政治,热衷专业的学习却忽视了自我理想信念的自我培养,因而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
大多数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从高中时期便开始了独立生活,在艺考之前他们便离开家人在外参加长时间的美术集训,往返于各地参加各高校单独命题的专业科目考试。独特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能力,相较其他文理科专业而言,他们拥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有助于他们进行专业学习。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明显缺乏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力,如上课时间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缺乏集体荣誉感;时常晚归不归,热衷于玩网游等。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高考中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而高考中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其他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低得多,这导致很多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源于参加文、理科高考考取大学无望才退而加入艺考生行列,因而造成该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进入大学以后,该专业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乐于追求专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和设计软件使用的熟练度,但对人文社会学科缺乏兴趣。殊不知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积淀能强化设计类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力,促进他们的审美思维的发展以及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正是由于缺乏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造成其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专业发展空间。
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们从事环境设计教育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笔者看来,在教育管理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问题上,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在学生大一时期就应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出现问题的学生,立即进行教育并严肃处理, 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其次,辅导员要着力进行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将专业能力优秀、思想素质较高的学生融入学生干部队伍,充分给予他们机会进行锻炼,树立他们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以他们的组织力和模范作用带动班级学生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设。再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向来对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具有强烈的崇敬之情, 因此,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在进行环境设计的实践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使用设计软件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文化涵养和审美素质,这是学生能在设计行业长期发展并作出成绩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模仿痕迹较重,缺乏原创精神,缺少深刻的内涵,其中基本原因便是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化涵养。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必须改变该专业学生轻文化、重专业的现象。所在学院除了开设好现有的专业课程之外,可适量开设大学语文、历史、社会学、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人文社会学科类专题文化讲座、读书交流会、作品展览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专业老师需要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有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设计大赛,鼓励团队协作,专业老师为其提供比赛信息并进行指导,让他们在比赛中积极展示自己的创意,迸发出自己的创作热情和灵感,让他们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真实实力以及与优秀选手的差距,从而有目的地加强薄弱环节,弥补自己专业的不足。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外向,情商普遍较高,但是因为学习、就业的压力较大,难免出现心理挫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个人正常学习和生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辅导员,应在学生们大一伊始就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不能因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整体乐观开朗的共性而忽略了个体差异。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面”就是全面引导,要教会学生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力量,采用宣泄、倾诉、转移等各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另外,定期组织举办各类心理讲座,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点”就是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如具有偏执乖张、自卑感强烈、人际关系紧张、沉迷于网游等特征的学生,辅导员应建立好心理档案,通过面谈或者使用QQ、微博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多与他们沟通谈心,悉心听取他们的内心想法,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心理特征,培养他们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顺应社会形势发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探索具有实效的教育管理办法,帮助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1]杨喜美,李鹏.生活视角下的生本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2]王仁勇.艺术类学生培养模式中的德育策略[J].职业时空,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