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之“人”的异同

2014-01-28 19:01张启龙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4年6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先民女娲

⊙徐 哲 张启龙[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昆明 650500]

作 者:徐 哲,文学硕士,云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张启龙,史学硕士,云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史(国家重点学科)。

从古希腊“Know yourself”这句名言可以看出先民时代的智者们已经将目光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转向对自身的思考。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的智慧,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时期人们对周围一切未知的解释。在中国文化中,神话是从散落在各种文献典籍中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出先民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在这些神话故事和历时历代的智者的著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现“人”的影子。应该说,中华文化中的“人”与西方文化中的“人”具有不同的定义,因此,我们可以从神话入手,分析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人”区别,进而研究中西在“认识人”这个问题上的差异。

一、人之性

中国和古希腊神话都有造人的故事,即普罗米修斯与女娲这两位神 造人的故事。《太平御览》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天与地形成后,普罗米修斯降落在大地上,用黄土按照自己的形象造成了人,并将善与恶封存在人的胸膛内,最后雅典娜将灵魂和呼吸吹入人的体内。

通过这两则神话,我们可以从其中获取以下关于人性的信息。首先,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普罗米修斯将善与恶同时封进人的体内,因此善与恶在神话中就已成为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因为人在希腊神话中同神是极为相似的,神有善恶,人自然也就有善恶。在人的发展中,黄金时代时,人是善良的,而在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人类已经表现得相当邪恶,在黑铁世纪中,更全然是罪恶了。由此可以得出古希腊人对于人的善恶早就有所认知,并且认为人的善恶是自出生就有的。而在中国神话中,并没有过多的关于人的本性的描述,我们仅能从中推测出部分,人性是较为单纯的,不管是富贵者还是贫贱凡庸者都能比较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同时,女娲是一位充满母爱的神,是仁慈和善良的,自然她的子孙也是善良的。但从《太平御览》中“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的记载可以看出,中国先民的意识里人的身份已经是不平等的了,这种对人的区分不在善恶上,却体现在了人生而高贵或者生而贫贱之上。这似乎已经为等级制度作了神力的铺垫。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的人是平等的,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传统。

通过两则造人神话之间的对比,中西神话在认识人的人性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对于人生而有贵贱,可能与中国神话经过了后世的改造有关。但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存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存在于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二、无为与张扬——不同的生存状态

人生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在古希腊神话中,“金苹果”,一场战争的起源,贯穿于希腊整个神话中。从表面上来看,金苹果的实质就是引诱,金苹果引诱三位女神来争夺。更进一步三位女神也提出了自己引诱特里斯王子的条件,无论是权力、智慧还是美女对于帕里斯王子来说或者对于一个正常的拥有各种欲望的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抗的一种诱惑。无论帕里斯如何选择都将会引发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而在这个诱惑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那就是古希腊文化中人性的肆意张扬。揭开诱惑的面纱,存在于神身上的人性,即不择手段地满足自我欲望。古希腊中的人和神,在自己的生存方式中选择的是追求和实现自我的意义,而不是权衡考虑各种利弊来牺牲自己的心中所念。这是一种本真的追求,帕里斯没有选择为了自己的王国而放弃自己心爱的美人,在中国文化中,这样的美人就是红颜祸水,这样的王子是迂腐昏庸之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找不到这种满足自我享乐的狂欢精神或者执着于追求自我个性释放的神或者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牺牲自我的价值追求。伟大的神 们,没有私欲,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英雄也是这样,放弃对自我欲求的满足,而是要牺牲小我,保全大家。神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和尝尽百草的神农氏等等。这种能力超群者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代代传承的优良精神,西方人不懂是什么支撑着中国人牺牲自己而为他人。从根源上来说,隐隐能看出中西文化内敛和张扬的色彩,追求自我与牺牲自我是两者对人存在价值的不同定义。

在造人神话中,女娲造人后,人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互帮互助,相互友爱,这与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的和谐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而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崇尚的是力量,就是神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武力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因为大地上有植物动物却没有能够陪伴自己的物种,所以孤独的女娲开始模仿自己的样子造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起源文化中就有人只是自然中的一员的思想,人与自然万物是和谐的关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居于统治地位。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支配其他生物的物种,人相当于是神的附属品,或者说人是协助神来支配世界生物的。这就是“天人合一”与“人征服自然”的差异,这与中西文明起源的物质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的黄土文明,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生活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只要天时好,这一年百姓就会有温饱的生活;而在西方没有适合农耕的土地和天气,所以他们只能战胜恶劣的自然、变化无常的海洋才能求得生活的基本保障。

三、人的力量与神的力量

人与神是什么样的关系,在中国和古希腊的神话中,先民面对这些神秘的力量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希腊神话中,神是故事的核心,主导着世界的一切,神各司其职,负责自然和社会的运转,神的地位无法挑战,他们用强大的力量来控制着人。中国的神话则以人来作为故事的中心,神是围绕着人而言的,人是可以战胜某些神秘力量的。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对人呵护备至,补天排洪,斩杀恶龙,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填补天空,使世界重回安宁;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人之后,宙斯要求人敬奉他,由于普罗米修斯的辩护激怒了宙斯,宙斯便没有给予人火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神性是至上的,神的权威不容挑战。人就像是神的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只能服从于神的智慧,人性无法战胜神性,只能成为神的附属,特洛伊战争也是在神的主导下开始到结束。

中国神话中,人性渐渐增强,神性慢慢减弱,处处可见人战胜神的故事。大禹之父鲧治水失败,将艰巨的任务传给大禹,大禹是神的后代,靠自己的智慧和不辞辛劳的勘测,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克服了洪水,而先民无法解释洪灾其产生的原因,所以洪水是神的力量制造的。纵然洪水有着毁灭性的力量,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却能用人类的智慧和勤劳来治理它并恢复自己的家园,人的坚忍和智慧成为神所无法战胜的力量。

古希腊神话中,人却无法摆脱神或命运的摆布。比如,悲剧英雄俄狄浦斯王始终逃不过弑父娶母的命运,故事总能按照命运的齿轮前进,无论人力怎么来挣扎,即使人可以预知命运的结局,但人的能力都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故事的发展总是按照神已经布好的局环环相扣地发展着。

中国的神话更体现出人性,而希腊的神话却更带有神性。这样的差异与对力量的崇拜有关。古希腊文化传统中有对于力量的崇拜和追求,所以就塑造出了法力无边的神作为集体想象物以控制一切无法掌握的现象。在中国,和谐的文化传统使人通过想象出一些拥有力量的形象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维持着平衡。同时,海洋的变化多端和凶险无常常常让人无法逃避,古希腊人要面对的危险似乎更难预料,他们更需要在信仰中创造出无所不能的神。

通过对中国和古希腊神话的分析,我们能找出很多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些与中西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海洋文明与土地文明之间无法避免的差异。虽然,中国的神话看起来思维更为完善,但我们不可否认神话在后世有散佚或者改造的情况。然而除去这些因素,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出先民对于“人”的认识,这些与后世发展的文明也是一脉相传的。所以,中西的文化差异,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于现世发展上的差异,更应该回归源头寻找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这对于研究我们的文化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1]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

[2][德]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李清凌.中国文化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先民女娲
我的书屋,我的梦1
女娲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女娲造人
普罗米修斯盗火
女娲补天
英语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