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建筑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
——以大理喜洲镇白族民居为例
王璐璐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一个特定的民族建筑代表着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气与生俱来的气质和文脉,喜洲白族民居的艺术造型,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本文分析大理喜洲镇白族民居的造型及装饰,以及其中蕴含的白族文化内涵,阐释了建筑对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建筑;白族民居;文化传播
建筑是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和民族风貌的窗口,建筑中的格局、材质、规律、装饰、雕刻、绘画等元素,就是传播学中丰富多样的非语言符号,在民族的内部和外界进行着信息的传播与传递。其中,大理喜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就是民族文化集聚和传播的典范。
谈到大理喜洲的白族民居建筑,不得不说起这个地方的历史和经济文化。喜洲是隶属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以来,这个小镇里商业发达、人才辈出,是大理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至今依旧坐落在喜洲的一幢幢古朴而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曾经见证了大理白族文化的辉煌历史,它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代表。
喜洲自古以来基本上是农业经济,地理环境背山面海,地势并不开阔。但是,在这样并不开阔的土地上,这里的人们却用勇于开拓的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劳动和拼搏,创造出了繁荣的经济,让这座小镇有着“商城”之称,同时,它还赋有“富甲南滇”的美名。“喜洲自元代到明代就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商家,到了清光绪年间,其商业到了大规模发展的时期,至民国已进入鼎盛时期,”1民族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喜洲还非常地重视文化教育,史载以来,这个地方就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有“二甲进士八十个,举人贡生数不清”的俗语,而这样的文化就凝固到一座座民居建筑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一些封建官宦和商人为了显示自己祖上门第的地位,千方百计大兴土木修牌坊建民居,把自己的家风地位及情趣审美等统统荟萃到民居建筑上。这一切,让喜洲形成了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幢幢青瓦白墙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院落,徜徉于这个民族文化大观园,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历史的时空。
作家老舍到了喜洲曾经说了这样的话,“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即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柱。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白族民居的文人式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
“在白族民居建筑中,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它们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符号元素。”2“三坊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样式,并普遍地用与白族聚居区。它由一栋上下两层三开间的正房和左右两侧各一栋上下两层三开间的厢房,以及正房对面与两厢相接的照壁组成。白色的照壁,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是白族文化中创造的一个隐喻和圣洁境界。照壁通常以素白为底色,上面时常会有昭显主人家风学识、情趣风格等的书画题字,也有祈福阖家幸福吉祥的福字,同时还会请一些名家高手在照壁上题诗作画,将主人风雅之态展现于居室。
木雕工艺是大理白族民居的一绝。大理白族尤其是白族文人非常喜欢用木雕装饰居室,除了木雕门窗外,屋檐、梁枋等部位也用木雕装饰。木雕门窗在民居中犹如一幅幅立体画卷,正房门一般为六扇格子门,每扇分上中下三段,下段以浅浮雕图案装饰,上段或中段以上常用镂雕工艺雕刻,使其透气。图案以“雅”取胜,并反映出“ 喜上眉梢”“年年有余”“松鹤延年”等寓意。
彩绘工艺又是白族民居的一大特色,有画和图案两种。民居的外墙体、屋檐下部、大门门框周围、正房和厢房接合处的跑马转角台多体现为画作。而大量的图案则绘于墙体周边,门框外部,檐廊梁枋等部位,图案丰富、色彩明丽,起到较强的装饰效果。传统文人寄情山水自然,以琴、棋、书、画、诗、歌、音律明志怡情,陶冶心灵的文化品性,在白族民居建筑的彩绘空间得到舒放,并成为白族人文精神中恒久的印证。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从明朝始到现在已有数百年历史,它经历了明清(1368——1911年)两代累累战事,而且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得以幸存了下来。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在保持继承本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建筑风格,并且还善于吸收国外的建筑艺术为我所用,去粗取精、用其长处,大理白族民居在主题结构上大量吸收中原文化,而装饰则是本土文化最纯粹的体现,无论是白墙青瓦中的自然风景水墨画,还是典雅之笔的梅、兰、竹、菊、松、鹤、雀,或细部精巧的雕刻,相对于汉式建筑的封闭规矩和庄重严肃、气势磅礴,白族民居始终是灵秀精巧、自由开放的江南气质。这样立足于本土又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正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群所蕴含的文化的真是写照。可以这样说, 大理白族民居从历史走到今天,体现出民族文化在发展中的生生不息,它所走过的发展之路,是一条生命之路,,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今天的喜洲街上,一大批明、清、民国及当代各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群,深深地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史学家、艺术家、民俗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建筑学家。正是因为它是大理白族社会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人们才真正了解和认识了白族人民的昨天与今天。
注释:
1.《大理风景名胜大全》,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48页.
2.赵勤著.《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