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茵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将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个体知识传授的简单过程,以至课堂教学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尤其是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进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并注重评价环节内容与方式的合理使用,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计;观念;引导;自主探究;课堂评价
新课程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关注过程、获得体验。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反思,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先看老师操作,然后机械的回忆、重复,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效率低下。在学校开展的“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教互动、精讲精练”十六字方针为基本特征的自主学习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之下,我充分认识到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重要性,转变原有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式。
结合“以学定教、先教后学”的原则,现在采用的主要模式是:教师通过广播形式展示学习目标,抛出必须完成的总任务,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要求,把总任务分解成了几个可操作和易操作的小任务。学生讨论,老师提供必要的、建设性的意见。然后,根据得出的结论,让学生探索实践。简单的任务自学完成,复杂的任务则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整个实践过程,老师提供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学案,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到达成功彼岸。
这中间很关键的环节是互助学习小组的组建。一开始就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基于自愿组合,且能体现ABC不同层次,同小组相邻,每组3~4人,一名组长。这种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分组,有利于复式分层教学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
培养。
二、积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服务者
课题上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任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与完成任务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了高效课堂,老师备课时除了常规的钻研教材、明确目标内容外,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任务设计也很关键,这个任务,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又要让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做得有动力。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学框架,精心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特点的教学结构,在情景设计上用心思。它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要从教材出发,抓住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上网获取信息”时,我将整个上课过程模拟为一次网上海南之旅,学生是游客,老师充当导游。对于这样的一次“旅行”,学生充满新鲜感,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项活动的感兴趣程度,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同时配合教学任务,还要搜集好各类素材,这些素材也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另一个重点是围绕任务编写让学生一看就懂的学习资料,而且不能忽略了教材的引领作用。新版教材中的“实践学习”就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资料。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操作技能,在学习资料里可以加入“知识链接”一类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多途径、多方法完成任务。
三、注重评价内容与方式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我通常采用逐项评价指标,用批注方式对每项进行说明,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任务完成后,为让学生体验成功,被同伴认可,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对学生网页评价时,采用小组捆绑式,以小组为单元评价,促进互助,提高大局意识。请所在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做口头汇报,介绍自己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然后让学生互评,指出他们认为的优缺点。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过程,老师认真倾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表达的条理性。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评的过程,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也能让老师更好地洞察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后,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对不足之处适当指出,但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在思想情感上引导他们朝积极的方向努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自信,充满探索和求知的激情,充满自由的生机和学习的活力,这个课堂互助学习的过程势必会成为学生心驰神往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育发展研究,2007(Z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