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014-01-27 23:25陈勇军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超越批判消费主义

陈勇军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主义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目的维度和方式维度建构生态消费范式,是克服西式消费主义的理论尝试,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消费范式也是有所裨益的。

关键词:消费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异化 批判 超越 生态消费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消费日益取代生产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它被经济学家们誉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始就相继步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即消费社会。与之呼应,消费主义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消费主义的盛行给现代文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批判消费主义、规避其影响、建构一种崭新的有别于消费主义的生态消费观,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当下中国都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性主义:消费主义的哲学基础

(一)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

消费主义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既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作为个体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统一。作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旨在“把个人的幸福、个体的自由等同于消费,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贪婪追求过度或无度消费作为人生理想”(王治河等,2011)。作为意识形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消费主义作为维护政治统治地位的手段,认为消费即是平等和民主。鲍德里亚曾深刻地指出,消费社会里的所有政治游戏就在于“通过增加财富的总量,从总量上达到自动平等和最终平衡的水平,即所有人的福利的一般水平,以此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2008)。在消费主义的日益影响和作用下,西方社会尤其是当今美国业已形成“高生产—高消费—高浪费”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那么,消费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呢?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消费主义根源于西方现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黑格尔语)认为,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笛卡尔著,庞景仁译,1986)。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被称为“方法论的怀疑”。笛卡尔相信理性的权威,把怀疑看成积极的理性活动,指出一切事物唯有通过理性的内在证明才能获得真实的存在。

(二)现代消费主义的表现

以笛卡尔、康德等为代表的现代理性主义,一方面作为启蒙的思想大旗,推动了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带来了科技和工业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祛魅了自然,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笛卡尔语),对现代消费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查尔斯·泰勒在《现代性之隐忧》中指出现代理性主义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片面发展、工具理性主义猖獗、温和的专制主义。其对现代消费主义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理性主义以主体-客体“二元论”来认识世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当作最高存在的主体,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人为自然立法”(康德语),以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对人的欲望的不断满足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格里芬指出,二元论宣称灵魂本质上独立于身体,就此而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是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大卫·格里芬著,王成兵译,2011)。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容易导致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认为消费是个人的自由,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其本质上就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表现和结果。

第二,现代理性主义日益单向化为技术理性,制造着物欲。理性可以分为技术理性(也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因而,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唯一信仰,甚至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于是,技术理性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占据统治性地位,而理性的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价值理性被人们遗忘。在技术理性的推动下,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品日益丰盛、琳琅满目,但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而生产。这样,生产日益沦为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工具,加之价值理性的失落,消费背离了需求的本质,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享乐。

第三,现代理性主义主张理性至上,驱逐了人的感性、精神等非理性因素。人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物,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存在物,所以非理性因素的感性、精神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没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工具化生存、机械化生活、工程化思维使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怀疑、孤独和忧虑之中。那么,此时的人们“对满意感的寻求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人工手段,借助于对技术产品的占有”(大卫·格里芬著,王成兵译,2011),即是说,只能寄托于异己的、有形的“物”的力量,将消费、不断的消费有形的“物”作为驱赶怀疑、孤独和犹豫的最好的方法。因而,“物”已经成为控制人的最好手段。

自启蒙运动之后,现代理性思维方式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最为重要的本质规定,恩格斯曾对此评价道,“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毫无疑问,现代理性主义对于西方世界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完成现代化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西方发达国家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殖民掠夺,在完成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理性主义的消极影响也日趋突出。正是在后一层意义上,柯布(2007)指出“现代理性已经把我们带入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越批判消费主义
Film review:WALL·E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跨界与超越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