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梅,马 莹,吴 虹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528451)
服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在出院1年内,50%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坚持服药,复发的概率是坚持服药患者的3.7倍[1-3]。目前,国外有研究者创建药物管理训练,旨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取得较好效果[4]。药物管理训练,是指一套鼓励及训练精神疾病患者自行管理药物的计划,希望借此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5]。国内关于精神疾病患者服药管理训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专科护士借鉴香港精神科服药管理训练模式,探讨药物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50岁;受教育年限≥6年,能独立完成测验内容;病情稳定,能够进行药物管理训练;排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排除病情不稳定者、有严重躯体疾病、有拒食、暴食、严重自杀企图等患者;获得本人、家属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共入组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 29 例,女 11 例,年龄(39.31±9.20)岁,受教育年限(9.23±6.84)年;有配偶28例,无配偶12例;有职业15例,无职业2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 例,年龄(39.20±7.51)岁,受教育年限(8.95±7.63)年;有配偶26例,无配偶14例;有职业17例,无职业2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干预方法
2.1.1 常规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均按住院要求,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督促患者服药到肚,防止患者藏药和假服药。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鼓励患者参加室内外文娱康复活动,使患者心情愉悦、促进饮食和睡眠。
2.1.2 药物管理训练 观察组同时进行药物管理训练,包括(1)训练前向患者讲解训练的内容、形式、目的和意义;(2)课堂授课:课程分为 4 次,每次 45 min。由参加香港医管局联网培训的专科护士授课。课堂采取团体心理治疗的模式,每6~8人为一组,通过讲授、谈话的形式与患者交流,并鼓励每位患者讲出内心的感受和经历,使其参与互动,从而达到掌握药物相关知识的目的。内容涉及服药的重要性、精神科药品分类、疗效及不良反应、药品的保管、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3)服药训练实践:首先,由护士指导患者如何取药、核对、服药,直到患者能顺利完成整个流程;接下来,护士从患者服药流程的局部环节给予支持,纠正患者服药环节中出现的错误。通过训练,要求患者达到在病房能按时从药物管理训练药盘中取药、核对药物名称及剂量是否正确,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看护患者服药到肚,患者签名确认已服药。
2.2 效果评价 本研究分别在入组前、药物管理训练3个月后、出院半年、出院1年进行测评。简明精神病量表由精神科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负责评估,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服药态度问卷由护师或以上职称人员负责评估。所有量表评估人员均接受过统一培训,评估一致性经检验Kappa系数均大于0.8。
2.2.1 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是一个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症状进行评估,总分反映患者的病情好坏,分数越低,说明病情越稳定[6]。
2.2.2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 是一套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自知力评定量化工具,评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态度。本量表采取三级评分制,2-全部自知力,1-部分自知力,0-无自知力。总分反映患者的治疗态度和自知力的恢复情况,分数越高,说明治疗态度和自知力恢复越好[7]。
2.2.3 服药态度问卷 (Drug Attitude Inventory-30,DAI-30)[8],总分反映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坏,分数越高,服药依从越好,总分为负数代表差,总分为0代表中等,总分为正数代表好。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统计描述及统计推断。统计推断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
3.1 两组药物管理训练后干预指标结果比较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简明精神病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服药态度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3个月后各评价指标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3个月后各评价指标结果比较(±S,分)
简明精神病量表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服药态度问卷入组前 训练3个月后 入组前 训练3个月后 入组前 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 40 40.35±10.20 26.32±6.41 9.57±5.78 14.30±5.86 6.38±4.62 13.56±9.91对照组 40 43.65±11.19 30.47±9.46 9.33±5.61 10.33±4.94 5.24±5.38 8.56±11.48 t 1.38 2.30 0.19 3.03 1.02 2.06 P 0.17 0.02 0.85 0.00 0.31 0.04组别 n
3.2 两组出院后干预指标结果比较 分别于出院半年、1年随访,半年时,观察组1例失访,对照组2例失访;1年时,观察组1例失访,对照组4例失访。经评估,两个时点观察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服药态度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各评价指标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各评价指标结果比较(±S,分)
注:出院半年时,观察组n=39,对照组n=38;出院1年时,观察组n=39,对照组 n=36
组别 简明精神病量表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服药态度问卷出院半年 出院1年 出院半年 出院1年 出院半年 出院1年观察组 29.30±11.23 30.35±9.43 15.20±4.81 14.75±3.34 17.80±9.11 11.00±7.33对照组 40.62±12.67 39.89±10.41 9.00±7.06 8.76±4.41 5.86±12.47 3.29±6.76 t 4.41 4.16 4.49 6.59 4.70 4.72 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半年、1年随访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出院半年、1年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比较
4.1 住院患者实施药物管理训练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众所周知,精神疾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病,药物维持治疗是影响精神疾病稳定的主要因素,而维持治疗又离不开服药依从性[8-9]。研究发现,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自知力缺乏、对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错误认知[10],因此服药依从性差而导致疾病的复发。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从健康教育和强化患者服药行为入手,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疾病,认识到服药对于稳定病情的重要性,从而坚持服药,病情缓解期延长,复发率降低,这是目前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11-12]。以往的工作中,常规护理只是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督促患者服药到肚等被动的方式来管理患者,较少采用药物管理训练的方式。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目的、强化服药行为的药物管理训练,促使患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这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创新。
4.2 促进病情稳定,提高服药依从性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经过3个月的药物管理训练,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入组前和对照组,提示病情有好转,并且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服药态度问卷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态度好,服药依从性提高。在对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和1年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服药态度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样说明经过药物管理训练的患者在出院后的病情稳定,服药依从性提高,与Kane等[13]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为:患者在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能够更好地掌握大量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早期症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端正服药态度,坚持服药,控制病情[14]。
4.3 降低复发率 表4结果显示,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的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药物管理训练的患者,能够在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其自觉服药的行为进一步被强化,出院后能够坚持服药,治疗未中断,促使病情稳定,与未参加过药物管理训练的患者群体比较,其复发率明显降低。
4.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开展药物管理训练,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可能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下一步将尝试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让药物管理训练在社区进行,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持续提高,进一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裴建琴,张瑞芬,梅文卓.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219-220.
[2]Zygmunt A,Olfson M,Boyer C A,et al.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2,159(10):1653-1664.
[3]Hardeman S M,Harding R K,Narasimhan M.Simplifying Adherence in Schizophrenia[J].Psychiatric Serv,2010,61(4):405-408.
[4]Liberman R P.Kaplan Sadock’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M].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5:3884-3930.
[5]杨彩霞.精神疾病患者药物管理训练概述[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38(3):181-184.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94.
[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50-351.
[8]Hogan T P,Awad A G,Eastwood R.A Self-report Scale Predictive of Drug 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cs:Reliability and Discriminative Validity[J].Psychol Med,1983,13(1):177-183.
[9]杨彩儒,刘建丛,安欣儒.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23-124.
[10]Olivares J M,Thirunavukarasu M,Kulkarni J,et al.Psychiatrists’ Awareness of Partial and Non-adherence to Antipsychiotic Medication in Schizophrenia: Results from an Asia-Pacific Survey[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3(9):1163-1170.
[11]鲍文卿,王美玲.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33-835.
[12]Olivares J M,Alptekin K,Azorin J M,et al.Psychiatrists’Awareness of Adherence to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sults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across Europe,the Middle East,and Africa[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3(7):121-132.
[13]Kane J M,Kishimoto T,Corell C U.Non-adherence to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Disorders:Epidemiology,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Word Psychiatry,2013,12(3):216-226.
[14]裴建琴,张瑞芬,梅文卓.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管理技能训练[J].护理学杂志,2009,24(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