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蕊 王梅梅 宋绪花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护理体会
徐真蕊 王梅梅 宋绪花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3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性乳腺癌切除术,术后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例患者经插管溶栓后均未发现肺栓塞等并发症,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经治疗后均好转,其中2例在15 d内好转,1例21 d好转,患肢功能良好。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DVT,手术前后应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患者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乳腺癌术后;化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内膜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流动缓慢等。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DVT,严重者可发生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已有研究表明,因治疗不及时而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高达40%~50%。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例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DVT的临床护理及预防。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55~70岁,左侧2例,右侧1例。术后均给与巴德PICC置管,采用新标准辅助化疗TEC方案,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术后30~50 d,患者出现下肢不同程度酸胀,凹陷性水肿、疼痛、皮温升高及活动受限。重点分析本组3例患者DVT发生的治疗及护理。
1.2 治疗方法
本组3例患者均先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插管溶栓术。患者取仰卧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自健侧股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血管鞘和造影导管,造影观察血栓分布情况及下腔静脉情况,明确下腔静脉内无血栓形成或解剖变异,下腔静脉直径不超过2.8 cm,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滤器顶端平最下肾静脉下缘。在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在X线透视下自健侧置入溶栓导管(COOK公司),使溶栓部分位于血栓内,将导管留置,并连接微量泵泵入尿激酶,行局部接触溶栓治疗,使用尿激酶总剂量为50万单位~250万单位。在导管溶栓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部皮下注射,每12 h 一次,每6 h监测血凝四项,FIB(纤维蛋白原)≥1 g/L。
本组3例患者经插管溶栓后均未发现肺栓塞等并发症,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经治疗后均好转,其中2例在15 d内好转,1例21 d好转,患肢功能良好。
3.1 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术前、术中、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在围手术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若患者站立后感觉下肢沉重、酸胀、疼痛,应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并及时通知医师。我院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进入ICU监护者常规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行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以及长期卧床期间,应同时加强DVT的预防,如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加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控制高脂肪食物,增加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预防便秘[2],避免排便时腹内压升高影响静脉回流。
3.2 患肢护理
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制动、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观察患肢脉搏和皮肤温度变化,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对照。注意患侧肢体保暖,避免单独在下肢后部垫枕,造成下肢深静脉压迫[3]。嘱其勿按摩、热敷患肢,防止栓子脱落。下肢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术后绝对卧床休息,平卧24 h以上,保持患肢伸直,穿刺置管溶栓侧肢体制动72 h,若感体位不适,可协助水平移位,以防管道脱落。穿刺局部伤口敷料用胶布交叉固定,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免皮下血肿或大出血发生。
3.3 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专业知识的认知,不可避免对手术具有一定的担忧,疾病的严重性也影响到患者的心情,护士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及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尤其帮助患者了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同时嘱患者及家属及时向医务人员反应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做好心理辅导,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讲解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治疗方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3.4 用药护理
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用药目的,药物的相关风险。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将尿激酶50万单位加入50 mL生理盐水中,应用微量输液泵2 mL/h连续泵入,24 h维持给药,给药72 h,每6 h检测血凝四项。使用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影响疗效。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全身出血情况,包括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有无血尿、黑便等。嘱患者用软毛刷刷牙,以防牙龈出血,鼻腔干燥时勿用力抠鼻,以免鼻出血。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时汇报医师。掌握正确的输液途径,宜选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选用下肢输液。
3.5 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长期使用医用弹力袜的目的和意义,让患者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起床后即穿上弹力袜,并活动患肢,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定期门诊复查,坚持规律服药,注意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凝血功能等,如患肢出现红、肿、热、痛或皮肤色素沉着应随时来医院复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纳差、疲乏无力等反应以及手术创伤使患者自主活动时间减少,卧床时间增加,造成血液流动缓慢,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后细致的护理,以及早期有序的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对乳腺癌术后DVT应重预防,去除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并注意观察患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治,均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张文杰.大肠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和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5):446.
[2] 张燕.骨科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80-83.
[3] 郭迎春,朱丽芹.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64-65.
R473.73
B
1671-8194(2014)13-03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