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的研究方法探析
孙广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探讨中药及成分配伍组方的研究方法。本次就传统模式研究与现代有效成(组分)配伍组方研究展开探讨,中药配伍已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建立多成(组)分配全模式,并对组织优化进行研究,可将中药配伍组方上升到组分层次,获得更为明确的作用靶点,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中药;成分配伍组方;研究方法
中药为祖国医学的瑰宝,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按照一定规则将中药饮片配伍组方,按君、臣、佐、使排列,并赋予一定剂型,使处方可发挥治疗的作用,除可在临床应用外,还可对中药的创新加以促进,故对中药及其成分配伍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就传统模式研究与现代有效成(组分)配伍组方研究展开探讨,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全方及拆方研究:①全方研究:为将复方看作整体,行药物化学分析或对整体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但复方配合系统相对复杂,对全方展开研究,各组成药物间的相关性无法说明。②拆方研究:为对中药复方的组方理论及配伍关系进行说明的一种方法,通过拆方,对规律性的结果进行分析,使药物间的配伍机制得以明确,并对药物配伍组合所产生的效应了解,更好的应用于临床[1]。具体包括:a.药对研究法:为依据药物间相互制约、相互协同及药性配对处方应用,为中药复方的核心,可使疗效显著提高。如葛根芩连汤可使小肠推进率降低,主要为炙甘草和黄连的作用,炙甘草可使黄连的作用增强,黄芩与葛根对黄连有拮抗作用。b.单味研究法:为将各组成中药复方的药物与全方分别比较,找出发挥主要效果的药物,并对各药物间配物关系,如拮抗、协同等进行揭示。c.聚类分析法:为分析同类性味或功效的中药处方,对其组成规律进行揭示,就其配伍关系加以探索。将补阳还五汤按功效分为活血组和黄芪组,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中应用,证实活血组、黄芪组、全方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缺血侧脑组织中均有降低表现,阳性神经细胞也呈减少显示。对比得出,作用最强的为补阳还五汤,提示方中活血、益气中药具协同配合作用。d.拆药研究:为从复方中撤出一组或一味药物行实验操作,以对原方中撤出药物的影响进行研究。如桃核承气汤及拆方(去桃仁、去桂枝、去大黄)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应用,结果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拆方及全方作用均较显著。相较桂枝,大黄、桃仁效果更为明显,但全方应用,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提示方中桂枝具协同作用[2]。e.正交设计法:为通过规格化明确的正交表,合理安排每次实验因素,找出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及主次地位和实验观察指标中,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对各水平的诸因素最佳组合方法进行明确。其不足之处在于,有较多的实验水平数,会增加实验次数。f.直接实验设计:为在优质中选择最优质的方法,不局限于表格,方案具均匀性,相较正交设计,实验次数较少,实验方案依据编制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如补中益气汤,各药的用量先结合专业知识确定,对因素-水平表进行编制,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具体实验方案进行筛选,对实验组次加以确定,并制定相关实验技术路线,在对各组实验进行完成的情况下,对药交水平的相关效应指标进行测定及考察,后行多元回归分析,对最优药效值的最优处方进行推导。g.均匀设计法:在多水平、多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法中适合,将整齐可比性(正交设计)舍弃,在其实验范围内让实验点均匀且充分分散,随之也大量减少了实验次数。如模型选用变应性鼻炎小鼠,按12个水平,对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行剂量配比,对其配比剂量及组方合理性展开探讨,结果示细辛、附子、防风、黄芪的疗程与用量呈正相关,白术、麻黄的疗效与用量呈负相关,附子与黄芪、细辛与麻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h.析因设计法:为实验因素(两个或多个)各个水平组合,展开各种存在组合可能性的实验,对各实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及主效应进行探讨。通过对莪术、泽泻、山楂行三水平、三因因素交互作用实验,对三味药使脂肪肝模型大鼠的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低。莪术和泽泻合用,可使ALT、TC、TG水平降低;泽泻和生山楂合用,可使TC水平降低;莪术和山楂合用,可使MDA水平降低。三种药物间均存在交互作用,联用可使转氨酶和血脂降低效果更为显著。i.正交与均匀联合法:此种方法利用方差,可对各因素间的交互效应进行估算,找出最佳的处方组合。
药理作用清楚,中药及成(组)分明确的生物活性物质,与中医药理论结合进行配伍,为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定义,通过拆方研究,对方中活性物质或主要药物进行确定,对最佳的含有有效成分的复方进行寻找。具体包括:①因果关系设计:将复方首先分离,对若干组分进行获取,并对各组分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后依据实验要求,重新配伍组合分离所得组分,获取样本,总结出数据集,进行提高应用效果。②基线等比增减:在效应明确,中药小复方(含两组药物)中较适用,可获得药物间最佳配比范围。③极性分段筛选设计:是对单味药与全方及组分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按单个物质响应值完成分类,按功效对不同配比的制剂进行组成。④药队协同效应:将有相同药效的药物组成一对,对多种协同作用进行研究。同时还包括多目标优化的三联法、配伍计量分析法及复方效应模型评价法等,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中药配伍已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建立多成(组)分配全模式,并对组织优化进行研究,可将中药配伍组方上升到组分层次,获得更为明确的作用靶点,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1] 齐炼文,周建良,郝海平,等.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J].中国药剂大学学报,2010, 41(3):195-202.
[2] 颜素容,王耘,乔延江.基于多主体的中医药复杂适应系统实现途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0):653-655.
R289
A
1671-8194(2014)13-0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