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2014-01-27 01:31:14谢凤姣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3期
关键词:例因出血性产科

谢凤姣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邵阳 422000)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谢凤姣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邵阳 422000)

目的研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88例,抢救成功率为97.8%,其中保留子宫80例,占88.9%。死亡的2例均为外院转入病例,均为产后大出血,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及胎盘因素都是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的重要因素,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及时的诊断、治疗是挽救产妇生命的关键,在治疗中应当最大程度地保留产妇子宫。

出血性休克;产科;子宫切除术

在临床产科中,出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出血性休克,是因为产妇失血过多,机体循环血量骤然减少,造成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外周循环衰竭、细胞含氧量降低,组织发生酸中毒导致休克,严重者还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为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在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1~37岁,平均(26.8±3.5)岁,其中21例为初产妇,69例为经产妇,有引产史者10例,流产史者43例,引产及流产史者13例,剖宫产史者18例。90例患者中,产前出血27例,产后出血63例。休克程度:轻度47例(失血量在750~1250 mL)、中度33例(失血量在1250~1750 mL)、重度10例(失血量在1750~3500 mL)。临床表现主要为湿冷、面部及全身皮肤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血压<11.97/7.98 kPa、心率超过100次/分、意识障碍、脉搏细弱或消失、尿量<30 mL/h。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患者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①子宫收缩乏力:应用宫缩剂同时按摩子宫,若止血效果不佳,则可采用宫腔填纱,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改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术,仍无法止血者行子宫切除术;②植入出血、胎盘粘连或前置胎盘:对腹主动脉进行压迫止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对出血部位做“8”字缝合,宫腔填纱,必要情况下行子宫切除术;③阔韧带血肿、血管破裂、子宫切口开裂:清除血肿,缝合切口以止血;④胎盘早剥:予以止血、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用纤维蛋白原、肝素,及时行子宫切除术。

2 结 果

2.1 发病原因

6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30例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性休克(巨大儿2例、瘢痕子宫12例,羊水过多3例、双胎3例、产程过长4例、梗阻性难产6例),占总例数的33.3%;12例因中重度贫血导致出血性休克,3例因胎盘植入所致,15例因胎盘粘连所致;27例产前出血患者中,16例因前置胎盘导致出血性休克,11例因胎盘早剥所致。

2.2 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经抢救治疗,9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88例,抢救成功率为97.8%,其中保留子宫80例,占88.9%。死亡的2例均为外院转入病例,均为产后大出血,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在孕产妇死亡病例中,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病死率位居首位。产科出血性休克具有出血多、出血快、难预估、患者耐受好的特点,且在出血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比如子宫不完全破裂、阴道少量出血等[2]。在产妇出现明显症状时,常常都已发展成为了中度或重度休克,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大部分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都伴有产科合并症,如妊高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贫血、胎盘早剥等,所以,针对这些产妇,应当在产后密切留意其子宫收缩情况,重视产妇主诉,特别是产后2 h~1 d,是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时段[3]。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①宫缩乏力。目前,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宫缩乏力。对于梗阻性难产者,由于产妇过度疲劳,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组织发生酸中毒而造成宫缩乏力。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孕产妇的宫腔较大,子宫肌纤维被过度伸展,不容易缩复而导致宫缩乏力。②凝血功能障碍。对于孕产妇来说,原发性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产后出血。例如当产妇并发再生贫血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时,就可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子宫血窦、产后切口大量出血。在产后晚期,子宫复旧不全、切口愈合不良、子宫感染等也可引起产科出血。在妊娠早中期,宫颈出血、葡萄胎、异位妊娠、流产等因素也可导致产科出血。③软产道及胎盘因素。对软产道裂伤治疗不及时,可引发产后出血。另外,胎盘部分残留、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滞留等因素也可引起产科出血。

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当明确发病原因,通过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进行初步止血。准确估算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给机体脏器提供足够的血供。对于重度休克者,不可随意搬动,以免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加快而加重病情。在本次研究中,对本组患者及时采取了有效了抢救措施,经抢救治疗,9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88例,抢救成功率为97.8%,其中保留子宫80例,占88.9%。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及时的诊断、治疗是挽救产妇生命的关键,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尽最大努力保留产妇子宫。

[1] 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等.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1):109-110.

[2] 刘玉兰.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9):85-85.

[3] 冯德珍.产科出血性休克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2):102-103.

R713.42

B

1671-8194(2014)13-0137-02

猜你喜欢
例因出血性产科
认识产科大出血
496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分析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36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8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覆膜支架分流术与内镜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曲张静脉再次出血的比较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