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连接学生角色和社会人角色的关键阶段。新生教育对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独立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新生教育普遍存在定位误区、方式较为单一、时间过短、没有系统规划、缺少有效评估等问题,要改进大学新生教育,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理念,整合多元主体,改进教育方法,用好新媒体技术,强化效果监督。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80-02
收稿日期:2013-08-24
作者简介:桑伟林(1982—),男,山东莱州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研究。
大学是大学生从中学阶段到步入社会的连接阶段,是连接大学生学生角色和社会人角色的关键阶段。大学新生在经历了高考后,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学环境,开始扮演全新的角色,开始面对多元目标、独立生活、选择发展方向、自我管理、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大学新生教育可以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从依赖走向独立,使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这对学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能抓住这一关键阶段,避免认识与实践的误区,已成为许多教育管理学者关注的重点。
一、当前大学新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定位存在误区,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沟通合作
新生教育不只是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将其作为一项关系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全员性、系统性工作来对待。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高校新生教育的实施局限于学生工作系统和教务部门,更有甚者仅仅依赖学工系统来实施。而具体实施大学新生教育的主体是辅导员,部分家长和高年级学长(朋辈)也参与其中。而现有的参与主体,如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之间,辅导员、家长、高年级学生(朋辈)之间也并未形成制度性的沟通协作关系,这些主体都只是基于自己的领域和范围按照各自的方式开展大学新生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二)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针对性差,学生参与主动性不高
各高校新生教育从方式上来看主要以说教式教育为主,参观实践等的体验式教育活动较少,缺乏平等沟通的对话式教育和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还不能做到根据每个新生特点和需求,分类分层次地去深入了解并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对于相关内容,主要通过书籍、新生入学手册、规章制度等传统信息传达方式进行传播,而短信平台、博客、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技术利用较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动参与意识的树立和被激发调动状况不佳。
(三)教育时间过短,缺乏系统性
多数高校的新生教育在时间上往往局限于新生入学阶段或第一个学期,在内容上也多以零散的校史校情、环境适应、行为规范教育为主。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发达国家尤其美国高校十分重视新生教育,他们结合新生成长与发展需要,实施新生体验计划,统筹安排整个大一学年,通过强化第一年的教育或体验来帮助新生获得成功[1]。据一项针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查显示,大一学生有不及格科目的比例为0.36%[2]。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注意到,新生到了大一下学期,其新鲜感过后,容易出现自我松懈和迷惘,不少学生出现不及格科目是在大一下学期。因此,新生教育不能等同于入学教育,它不是短暂的点状的片段式教育,而应该是短期集中阶段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系统性教育。
(四)缺少有效的评估标准,实效不足
多数高校中,一年级学生都由刚刚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即使不是工作新人,多数教育者也缺乏经验和专业化的培训,再加之受时间短暂和课程安排的局限,缺少新生教育效果的评估标准,很多高校新生教育只是机械地完成计划中规定的教育内容和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而不注重教育质量和实效的监测。这就造成了新生教育实效不明显或无法测度,达不到对工作的有效反馈和激励。
二、大学新生教育的实施策略
大学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环境、学习及生活,实现角色转变,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才发展,也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明确新生教育定位,完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一)更新教育理念,整合多元主体,形成教育合力
新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促进学生学习理应成为新生教育工作的内核,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应借鉴美国新生教育生态性,即全面地、系统地、开放地思考新生教育,提倡新生教育应给学生提供学会整合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尝试与机会[3]。把新生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之中统筹考虑,给予新生所需要的最佳教学资源。改变过去单纯将新生教育归于学生事务或教学事务之一或二者简单联合的做法,发挥学校各个部门、学生组织的作用, 明确分工, 团结协作, 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同时,同辈群体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重要纽带,是新生的心理依靠和大学适应期的指路人[4],新生教育应注重发挥同辈群体的教育引导作用。尝试把新生家长纳入到新生教育体系中,家长更熟悉学生的特点,学生也希望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制度,通过“家长给学校的一封信”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性格、成长过程的介绍和对孩子发展目标的希望等,增加辅导员等教育者对新生的了解。调查发现,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包括学涯、生涯规划上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任课教师才是学生了解学科与专业的主要途径[5],应发挥专业课教师在新生教育特别是学术适应转化中的作用,配置好新生班主任,有条件的专业可以尝试施行新生导师制。通过以上各种资源的整合协调,形成教育合力。
(二)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endprint
在目前大学新生教育中,尽管存在从理念到具体方法的各方面问题,但是,方法和方式的失当是影响大学新生教育效果的直接原因。应以实现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总目标,使学生个体对教育内容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或吸收。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努力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信息化。针对新生的不同阶段特点和活动空间,结合教育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多开展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入学之初,对制度教育、军事动员、校史校情教育等采取集体统一甚至授课的方法,更多地采取文字为主的教育方法。随着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适应,对心理健康、生涯规划、行为习惯等内容的教育,主要以团体辅导、案例讨论、学习互助小组、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方法,且以口头教育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新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师生平等对话,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完成知识与经验的成功内化。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宿舍的特殊空间环境,开展好宿舍文化建设,多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交流评比活动,促进同宿舍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认同感。
(三)用好新媒体技术,搭建新生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90后”的高校新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受新媒体的影响深刻,习惯于利用多媒体手段获取各种所需信息;同时由于多校区办学的状况,师生之间交流不便,使传统教育交流手段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教育者应学习掌握各种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熟知新媒体的话语表达方式,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加强教育引导。高校可开设新生教育专题网站,将相关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实现。在具体教育实践上,针对校史校情、制度措施、各类常识等内容,可以制作视频短片或信息网站,以便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和下载。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公民素质等观念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比如微电影、手机报等增强内容的可接受性。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教育、适应性障碍等问题,可以通过博客、微信、人人网等社交网络载体,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同时也可通过这些工具和信息载体,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为及时实施主动干预提供基础。
(四)强化教育效果的评估监督,重视新生教育的持续性
大学新生教育的监督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育者测试大学新生,了解新生对教育的接受情况,评估新生教育方法和内容存在的问题、接受程度和实效。二是相关管理机构监督新生教育的落实情况。评估监督可以通过对教师上课的考勤、上课内容的测评、学生测试结果、学生教学意见的收集以及问卷调查、学生评分和师生交流等方式进行,一线教育者可以在了解教育效果、接受教育反馈的基础上,改进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管理机构可以了解各学院和教师对新生教育的开展程度、开展方式和内容以及开展效果,以监督新生教育的实施情况,更新教育内容,调整教育方法。
同时,新生对入学教育的内容需要一个逐步理解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并随着入学时间的增长,新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还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和困惑产生,这就需要持续对入学的新生开展教育[6]。高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计划,在入学集中教育阶段之后,将教育内容渗透和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让新生教育的各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新生认识自我、认识大学,顺利实现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屈林岩,王向红.美国大学FYE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
研究,2010,(11).
[2]李路路.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3:4,50.
[3]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
辅导员学刊,2010,(4).
[4]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
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5]岳中方.论大学新生教育的实施策略[J].江苏高教,
2011,(1).
[6]房三虎,房文花,伍星.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新生入学
教育思考——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
刊,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