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林军+邓艳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工科类通信学科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同满意度较高,而学习能力提升满意度和实践教学满意度较低,培养环节未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课堂教学与导师的指导等因素显著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达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化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分度,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73-04
收稿日期:2013-06-27
作者简介:王昆(1979—),女,湖北赤壁人,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主任科员,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课题“以导师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XC213023);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度立项课题“学科建设工作创新研究:一级学科模式下的学科优化探索”(GJS-XKT12020)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刚刚起步,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育等环节是否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所进行的培养类型结构的重大调整需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达到教育部所期望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满意度究竟如何,这些都是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为此,通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其学习相关的系列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其学习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生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同于以学术培养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它更侧重于培养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相应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在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从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的编排、专业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课堂教材等方面,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
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了解及满意度很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只能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培养过程的安排,无法完全规定或描述培养过程的展开,如: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研究生群体特征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需要,使用的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是否得到充分使用,导师能否依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指导。这些介于培养目标与培养结果之间的“中间变量”无法通过文件体现出来,只能借助于培养对象的主观感受和评价间接地反映[2]。
在信息化、产业化时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为实现在新环境下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在培养具有高素质专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全日制工科类通信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从工科类通信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方面切入,了解研究学生对具体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的编排、专业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课堂教材等的满意程度。只有通过研究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培养状况的满意情况,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印证现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生满意度问卷设计
依据实地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查找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012年10月至11月,我们选取了五所工科高校通信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特定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形式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200份,指导填写问卷,20分钟后收回。,共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问卷主体部分围绕专业认同满意度(8个题项)、学习能力提升满意度(16个题项)、实践教学满意度(8个题项)三个维度,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现存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以及职业能力等问题展开,并组织部分研究生以及教师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初稿,然后抽取100个样本进行预测试,对问卷编码后进行项目分析,求出问卷题项的CR值(临界比率值),并将不符合要求的题剔除,形成最终的问卷。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生满意度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专业认同满意度整体较高
本文建立3个题项作为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认同度的观测点:第一个观测点是研究生的自我满意度,即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一名研究生,是否有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基于对专业的总体认知形成的,它能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专业认同感。第二个观测点是专业的实用性和前景。研究生“认为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好”,“认为本专业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作为第二个观测点的依据。研究生认为所学知识应用性强,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看好专业学位的发展前景,从而选择就读专业学位。第三个观测点是“乐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表明研究生对专业是否有较高的满意度。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研究生对专业认同满意度整体较高。在观测点一上,非常认同的人数比例达35.2%,不太认同人数占16.7%。“非常认同”、“比较认同”和“一般认同”的合计比例达到78.5%,而“不太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合计比例为21.5%。在观测点二上,非常认同的人数也达到很高的比例,在“认为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好”题中选择非常认同的达到31.5%,在“认为本专业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题中选择非常认同的也达到43.8%,总体满意度为83.5%,不满意度为16.5%。在观测点三上,在“乐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题中选择“非常认同”、“比较认同”和“一般认同”的合计比例达到86.4%,选择“不太认同”和“非常不认同”二者所占比例合计为13.6%。各项指标都表明工科类通信学科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很高。endprint
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同度高,一方面与社会对其具有高认同度有关,另一方面与专业本身的专业性强和应用性强也有关系。通信业是我国重点支柱产业,工科类通信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就业面也比较广,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研究所、军队、系统集成商等,所涉及的专业也都是应用性比较强,处于比较新型和前沿领域的学科,专业的覆盖面很广。相关的专业如: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信息网络等,这些专业基本都具有学科领域细化且专业性极强的特点。工科类通信学科具有先天的应用性特点,这与其他一些文科类、基础理论学科相比具有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二)学生对学习能力提升满意度较低,未显示专业学位特点
从“您总是主动了解本专业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等八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5代表从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分数越高,表示对学习能力提升的认同度越高。表1为各题目的平均得分情况。
表1 学习能力提升满意度各题项得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能力提升满意度各题项的平均得分普遍较低,基本上是2分—3分,即是在一般认同和比较不认同之间。得分最高的方面为“您会从自身专业出发,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主动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机会”,表明学生对参与实践锻炼和希望提升能力的热切,工科类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与本科教育相比,工科类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多是跟随导师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不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上主要表现在项目产品的完成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加强,而理论研究方面则主要是表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上。这一部分整体满意度偏低,6个题项得分都在3以下,无论是对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师资力量不够、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等方面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此外得分最低的“您觉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理论两不误,既可搞理论也可以搞应用”题项,也充分反映出学生对专业学位能力提升感知的不明显。
(三)学生对实践教学满意度较低,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在课程内容方面,题项“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中能很好地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有48.9%的学生表示“不太认同”或“非常不认同”,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只有27.6%,而“一般认同”的是23.5%。
教育部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其教学内容更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其教学过程也更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可否认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工科通信类院校的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如:计算通信与网络、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线性动态系统入门、物流信息技术概论、网络互连体系结构与协议、组件对象模型及其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概论、移动数据传输技术等等,多的有20多门课程,这些基础理论性课程有助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很有必要,但是另一方面,与实践接轨、走出课堂、发挥专业特长的课程相对偏少。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有不同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和导师指导等方面有差异,教学和导师指导应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但调查结果表明,情况不容乐观。
在题项“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很贴近学生,教师的讲课易于接受”、“觉得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都很好,教学与社会发展紧密度很高”和“每次社会实践自己都收获很多”上,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满意度低,师资力量的不足,导师能力有限,资源的欠缺,导致学生实习与所学专业脱节,为实习而实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也反映出目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存在的欠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价值观念、专业或职业知识和能力不同,个人成长经验及社会期望等等也不同。不同知识、能力和个性的研究生,对学习、研究理解和掌握程度、进度有差异,达到共性要求的途径也不同,因而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和培养,应因人而异。论文是人才培养的检验报告,是实践教学结果的综合反映,而在“认为您的学位论文很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对以后从事的工作很有借鉴意义”一项上得分偏低。所以合理调动校内和社会资源,除了硬件设施的增强,还要积极打造实践教学基地,促使产学研的贯通,学以致用,为工科类通信高校研究生搭建实践和提升应用能力的平台。
综上,现有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基本上还是套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而事实上,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符合规格的,因为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的教学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也不能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潜力。
通过对部分工科类通信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访谈分析也发现,尽管对于通信类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他们对专业的满意度较高,但是作为培养模式直接作用的群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对目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尤其是期望中的产学研一体化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在满足社会的用人需要方面还存在很大距离,应用型还只是徒有其名。事实上,目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还远没有达到教育部所期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改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起步不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学习能力提升慢,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不到位、产学研结合度不高等不足之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尤其是实践教育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与导师针对性的指导等因素未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为适应社会发展,达到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必须完善现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模式,强化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分度,提高培养质量。endprint
(一)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这种定位就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进行了明显的区分。针对工科类通信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而言,首先,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要发挥学生对专业认同的优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及时制定相关培养方案细则,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上进行科学准确的规定。其次,应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培养质量,树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应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另外,要对培养目标、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环节进行明确的规定,突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比如,要进一步优化通信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结构,增加课程层级性,设置基础类课程和核心类课程,开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二)多措并举,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但远不能满足本单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4]。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研究生表示“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实践基地。根据调研的结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实践教育的需求最迫切,但对于目前的实践教育现状满意度最低。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培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践教育效果。首先要保证实践场所。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通过挖潜和扩容等方式不断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促进产学研结合,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高科研成果利用水平;另一方面,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运用知识参与实践、动手操作、亲身体会的场所。其次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但实际上,实践教学时间往往因为学校安排不过来,或者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因生产、经营与实践冲突而耽误。这就需要学校和实践单位制订科学合理、详细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由校外导师组织实施,双方提供必要的实践时间和实践环境,保证学生的理论得到验证,保证相关的经验、习惯、思维得到锻炼和培养。第三,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应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要求,明确实践教学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环节、时间和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不能把实践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同时,也要对学生校外导师等指导实践教学的人员进行考核,并将实践教学的效果作为他们教学业绩的重要评价指标。第四,在就业的过程中,社会上用人单位也应重点参考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育的成绩和能力作为应聘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教育成绩优秀的应给与优先录取。
(三)内外兼重,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同时辅导的“双导师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重大,能有效地增强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教育的满意度。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有 46.6%的研究生认为导师的指导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在培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首先, 发挥政府、企业和高校职能,激励校外力量积极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尽快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的基金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加强对培养单位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的监管与指导。其次,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聘用与考核。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从管理层面应严把校外导师遴选关。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广泛吸纳国内外的专家和具有相当学术造诣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充实导师队伍,尤其是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筛选素质高、有经验、懂教学、有责任感的高素质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的主体,以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再次,加强双导师制度建设,建立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工作。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在招生指标或考核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担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逐步解决指导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和培养质量
有调查表明,有58%的指导教师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一般”,有36%的指导教师认为生源质量“较差”或“很差”,说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研究生选择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初衷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有 57%的研究生选择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出于无奈,被调剂出来的”。因此,在国家层面,应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条件,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加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可度。同时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监督,杜绝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视为高校创收途径的短视行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一方面在招生过程中应注重对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核,录取学有所长、致力于提高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另一方面应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培养质量,树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
质量人才的意见[Z].教高[1998]2号.
[2]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
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
校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
[3]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的若干意见[EB/OL].[2011-03-12].http://www.jyb.
cn/info/jyzck/200903/t20090326_258511.html.
[4]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