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陆璐
摘 要: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是高校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学校、企业以及工科大学生三个视角来研究工科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尚需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工科大学生实习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实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71-02
收稿日期:2013-08-24
作者简介:王蕊(1979—),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学生品行成长研究所所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渤海大学201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与实习改革”(2—5)阶段性成果之一
实习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检验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始。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实习这一过程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对学生实习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且在尚需改进的方面提出对策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工科学习的专业性和其对于工科学生操作能力要求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科学生实习与其他专业学生实习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因此,本文拟从学校、企业以及工科大学生三个视角来研究工科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尚需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工科学生实习的改进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失衡,生产实习机会少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此外,高等学校的教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虽然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增加了,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社会和企业相脱节,导致企业不得不对刚参加生产实习的大学生重新塑造。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学校在对工科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基础教学部分,然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由于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基础阶段学习无可厚非,但是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精力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学科的学习存在缺陷,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学生为了满足日后就业时一些企业对英语的要求,将基础阶段的学习大量用于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过程中,而忽略其他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
(二)企业接收工科实习生有限
工科学生实习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对生产流程的熟悉并且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工科实习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其进行生产实习的难度更大,企业的要求更高。企业在选拔工科实习生时自然希望他们能够很快找到位置,进入角色,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故,也不希望为此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由于我国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有时企业只是碍于合作关系接纳实习生,并不能真正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因此,学生往往成了从事办公室端茶送水或者收发文件的文职工作者。工科学生实习不能接触到生产一线将使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降低。而企业在日后招聘的工科毕业生也只是形式上参加过“生产实习”而未真正接触过生产实习。这就在现实中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企业急需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学生难以找到真正愿意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
(三)对实习的认识有待提升
大多数工科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时能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学生一般会考虑实习单位的规模、岗位以及与专业的契合度等,也有些学生更看重在实习期间能否在生产一线真正参与实习。可见,大多数学生是理性的。但是,部分学生则是“眼高手低”,把眼光放在名企的实习上,忽略身边的一些实习岗位,出现一些公司被追捧,而一些同样需要实习生的公司被忽视。以至于仅有少量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大多数学生错过实习机会。另外,部分工科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准确。有的学生认为实习仅仅是一个过程,只是为日后找工作时能在应聘简历实习经历一栏有内容可填。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接受过早地参与车间生产一线实习,怕苦怕累。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首先,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的,接收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尤其是工科实习生,对上岗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正是工科实习生所欠缺,需要在实习岗位上锻炼的。其次,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用人单位由于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也面临着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安全问题。第三,实习效果不理想。由于企业需求与学校在教学之间存在衔接上的不对称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2.学校:高校对实习管理不灵活,评价体系不规范。实习效果是实习制度的灵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实习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单一选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多元化选择,理应对高校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学生存在“走过场”的心理,学校对于实习又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存在部分学生做虚假报告等不良现象。有的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存在缺陷,缺乏足够重视和长效机制,往往是派送一两届学生之后,就由于校方或者企业的原因而中止了合作。校方再联系新的实习单位后,一切工作都要重新开始,学校与企业又面临着熟悉、磨合的新问题。
3.学生:首先对实习认识不够明确。实习应该是在实践中应用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检验、丰富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然而,部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实习是“走过场”,在实习岗位上成了“看客”,造成实习的效果不理想。其次过于看重实习企业规模和实习岗位高低。一些学生盲目地追求实习单位的规模和实习岗位的高低,而忽略实习的本质,以至于他们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过程中错过很多能够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不足,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差,不认真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还给实习单位留下不良印象,为以后实习工作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1]。endprint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改进工科学生实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首先,学校应建立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学生实习进行宏观组织与管理;二是制定专门的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和规章;三是建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各二级学院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且开展专门的实习教育课,可纳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认识教育,以及实习单位的选择和学生自身定位等方面的教育。
2.本着专业对口原则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这样做一是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索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人员稳定、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可实战训练等特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探索良性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是科学组织实习的保证。第一,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接受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或进修,当企业遇到实际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配合企业做一些研发、改进等工作。第二,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定制培养的方式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定期向企业输送能够适应企业生产实践要求的实习生,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实习基地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学校每次为联系实习单位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编写具有针对性实习大纲和实习讲义[2]。
4.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学校在将学生输送给实习单位后,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学校应协调好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如何融入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中。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实时的考察与考核,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虚假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前,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和学生一起举行座谈会,就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情况、实习效果以及今后实习安排进行沟通[3]。
5.科学制定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现阶段许多学校对实习学生以“实习考核表”和实习日志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其无法对一个学生的实习进行准确的评价。学生实习应该对有工科生产实践特点的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案例等进行综合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我国高校工科学生专业实习一直是教学中的软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实习”的状态。学校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并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出现为“实习”而实习,或为学分而实习的现象。为杜绝这些现象,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工科学生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丽.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
技信息,2011,(12).
[2]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工科院校校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3).
[3]张兴法,徐超,韩效钊.工科院校毕业实习的研究与实践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