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松
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的头号问题是:学生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习成为学生创造、游戏的乐园。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目的性
设计个性化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弄清教材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设计的每一道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练习意义,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基本能力……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学目标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重点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针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尝试这样设计。
1.填一填:+==
+===( )
【设计目的】掌握书写格式,弄清计算全过程。
2.做一做:+= -=
-= 1-= -=
【设计目的】 计算结果有假分数、真分数、整数、零、不是最简分数、还有被减数是1的,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3.试一试:+( )=1 ( )-=
-( )=
【设计目的】 不但巩固了计算方法,而且加深了对分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作业。
1.用数学描述生活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融入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
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后,设计这样的作业: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反映1~10这些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作业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他们深刻地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用数学解析生活
学习一年级课本中的“统计”之后,到底应该让学生怎样去实践巩固?由于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尚浅,知识水平也是处于低级阶段。可以这样考虑:你知道同学们到校的方式有哪些?有多少同学是乘车、步行,或者家长接送呢?利用下课时间每人调查10位同学,并制成调查统计表。
三、体现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知识水平不一。设计作业时应考虑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教师要“按需分配”,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依据每节课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几组层次不同的作业。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2道:(1)189×68+89×32,(2)101×73,(3)125×88,(4)4327×99+4327。
还可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中等生可选择★★,稍差生可选择★。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总之,作业设计要做到有弹性,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信心。
四、突出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内容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五年级下册 “最小公倍数”之后,可以设计与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比如,在美丽的永安洲江畔,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3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老渔夫说:“我连续打4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在这一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五、赋予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策略多样化。学生易下手,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例如,我校四年级师生325人要去春游,出租公司有大客车和小客车,大客车每天每辆需1000元,限乘40人;小客车每天每辆需650元,限乘25人。你认为怎样租车合适?这样,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创造性劳动。没有好的作业设计,就不算是备了一堂好课,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层次不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个性化作业。endprint
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的头号问题是:学生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习成为学生创造、游戏的乐园。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目的性
设计个性化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弄清教材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设计的每一道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练习意义,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基本能力……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学目标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重点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针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尝试这样设计。
1.填一填:+==
+===( )
【设计目的】掌握书写格式,弄清计算全过程。
2.做一做:+= -=
-= 1-= -=
【设计目的】 计算结果有假分数、真分数、整数、零、不是最简分数、还有被减数是1的,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3.试一试:+( )=1 ( )-=
-( )=
【设计目的】 不但巩固了计算方法,而且加深了对分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作业。
1.用数学描述生活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融入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
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后,设计这样的作业: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反映1~10这些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作业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他们深刻地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用数学解析生活
学习一年级课本中的“统计”之后,到底应该让学生怎样去实践巩固?由于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尚浅,知识水平也是处于低级阶段。可以这样考虑:你知道同学们到校的方式有哪些?有多少同学是乘车、步行,或者家长接送呢?利用下课时间每人调查10位同学,并制成调查统计表。
三、体现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知识水平不一。设计作业时应考虑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教师要“按需分配”,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依据每节课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几组层次不同的作业。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2道:(1)189×68+89×32,(2)101×73,(3)125×88,(4)4327×99+4327。
还可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中等生可选择★★,稍差生可选择★。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总之,作业设计要做到有弹性,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信心。
四、突出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内容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五年级下册 “最小公倍数”之后,可以设计与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比如,在美丽的永安洲江畔,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3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老渔夫说:“我连续打4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在这一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五、赋予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策略多样化。学生易下手,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例如,我校四年级师生325人要去春游,出租公司有大客车和小客车,大客车每天每辆需1000元,限乘40人;小客车每天每辆需650元,限乘25人。你认为怎样租车合适?这样,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创造性劳动。没有好的作业设计,就不算是备了一堂好课,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层次不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个性化作业。endprint
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的头号问题是:学生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习成为学生创造、游戏的乐园。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目的性
设计个性化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弄清教材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设计的每一道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练习意义,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基本能力……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学目标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重点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针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尝试这样设计。
1.填一填:+==
+===( )
【设计目的】掌握书写格式,弄清计算全过程。
2.做一做:+= -=
-= 1-= -=
【设计目的】 计算结果有假分数、真分数、整数、零、不是最简分数、还有被减数是1的,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3.试一试:+( )=1 ( )-=
-( )=
【设计目的】 不但巩固了计算方法,而且加深了对分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作业。
1.用数学描述生活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融入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
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后,设计这样的作业: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反映1~10这些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作业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他们深刻地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用数学解析生活
学习一年级课本中的“统计”之后,到底应该让学生怎样去实践巩固?由于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尚浅,知识水平也是处于低级阶段。可以这样考虑:你知道同学们到校的方式有哪些?有多少同学是乘车、步行,或者家长接送呢?利用下课时间每人调查10位同学,并制成调查统计表。
三、体现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知识水平不一。设计作业时应考虑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教师要“按需分配”,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依据每节课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几组层次不同的作业。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2道:(1)189×68+89×32,(2)101×73,(3)125×88,(4)4327×99+4327。
还可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中等生可选择★★,稍差生可选择★。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总之,作业设计要做到有弹性,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信心。
四、突出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内容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五年级下册 “最小公倍数”之后,可以设计与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比如,在美丽的永安洲江畔,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3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老渔夫说:“我连续打4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在这一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五、赋予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策略多样化。学生易下手,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例如,我校四年级师生325人要去春游,出租公司有大客车和小客车,大客车每天每辆需1000元,限乘40人;小客车每天每辆需650元,限乘25人。你认为怎样租车合适?这样,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创造性劳动。没有好的作业设计,就不算是备了一堂好课,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层次不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个性化作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