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霜
(重庆綦江区脑血管医院,重庆 401420)
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研究
廖 霜
(重庆綦江区脑血管医院,重庆 401420)
目的研究血氨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采用胶乳增强的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CC和β2-MG,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α1-MG,比较两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患病组的血CC、尿mAlb、α1-MG和β2-MG的浓度跟健康组相比,升高性非常显著(Ρ<0.05,Ρ<0.01),血CC的检测结果和尿mAlb、α1-MG、β2-MG相比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Ρ<0.05);糖尿病患者病程少于5年和高于5年的两组血CC和尿mAlb相比并无差异显著性,但和α1-MG、β2-M;相比具有差异显著性(Ρ<0.05);患病组的血CC和尿mAlb、α1-MG和β2-MG的关系成正相关。结论血CCCC是检测早期肾脏损害最为敏感的标志,联合尿mAlb、α1-MG和β2-MG的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程度以及损害部位具有一定价值。
血氨蛋白酶抑制剂C;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5月~10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9~78岁,病程为5个月~14年。将这些患者全部变为患病组,所有诊断标准均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修改的WHO诊断标准诊断。按照病程的长短将之分为两组,一组为病程低于5年的,为28例;二组为病程超过5年的,为36例。所有的病患尿常规蛋白检测均为阴性,血尿素以及肌酐正常,泌尿系统无干扰,没有肾脏疾病和肾结石等其他病史。此外选择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5岁,无其他器官性质的疾病,心、肺、肾和高血压均正常。
1.2 研究方法
1.2.1 指标检测:对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静脉抽血2 mL,分离出血清检测CC,留晨尿10 mL,检测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采用胶乳增强的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CC和β2-MG,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α1-MG。
1.2.2 仪器和试剂:选择德国BN Ρ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作为研究仪器,上海德灵公司经销的Dade Behring公司的原装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ΡSS19.0软件做为统计处理软件,结果用()表示,t检验显著性,χ2检验百分率显著性差异。当Ρ<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明显,相互关系可以用线性相关进行分析。
2.1 患病组和健康组的血CC、尿mAlb、α1-MG和β2-MG的详细检测结果。其中患病组的血CC、尿mAlb、α1-MG和β2-MG的浓度跟健康组相比,升高性非常显著(Ρ<0.05,Ρ<0.01),百分比超过上限参考值,分别超出49.1%、28.4%、36.7%、23.1%,血CC的检测结果和尿mAlb、α1-MG、β2-MG相比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Ρ<0.05)。
2.2 患病组不同病程的血CC、尿mAlb、α1-MG和β2-MG的对比结果及阳性率。其中糖尿病患者病程少于5年和高于5年的两组血CC和尿mAlb相比并无差异显著性,但和α1-MG、β2-MG相比具有差异显著性(Ρ<0.05)。
2.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患病组的血CC和尿mAlb、α1-MG和β2-MG的关系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3、0.47、0.752(Ρ<0.01)。
由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害是临床难以治愈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的糖尿病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受损[1],伴有肾小管功能受损[2]。目前的常规测定如肌酐、血尿素和尿蛋白定性都无法检测出早期肾脏损害。随着技术的发展,尿mAlb、α1-MG和β2-MG已广泛在临床推广,且对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尿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尤其是早期的肾小球损伤诊断和检测意义更加明显[3]。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时,基底膜富含的负电荷硫酸肝素减少,mAlb的通透性便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出现[6]。而α1-MG和β2-MG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过滤后,95%~99%在近曲小管处便被重新吸收,肾小管损害后,这二者在尿中的含量便增加,所以α1-MG和β2-MG也可作为早期肾小管损害的检测指标。本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尿mAlb排除量和健康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性,阳性率为28.4%,尿α1-MG和β2-MG的排除量和健康组相比,也具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性,从表2中我们还能看出它们的含量会随着病程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比较,尿α1-MG还比β2-MG更加灵敏。虽然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情况,但仍然具有局限性,很容易受到一些肾外和肾性的因素干扰。想要实现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一级、二级预防,还应找到更加实用和灵敏的检测指标,以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C)的出现,为临床带来了福音。CC属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相对分子质量小,带正电荷,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基底膜,且能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和完全代谢,没有肾小管分泌,在组织中产生的速率恒定,不受患者性别、年龄、饮食、肌肉、恶性肿瘤、溶血等因素的影响。血CC是肾功能正常和轻度损害的内源性指标,它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肌酐,所以它能成为反映肾小球过滤率的优良的标志[6]。本次研究发现患病组血CC、尿mAlb、α1-MG和β2-MG的浓度均比健康组高,阳性率比健康组有着明显的升高,且血CC的升高率更加明显,与尿mAlb、α1-MG和β2-MG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血CC一样具有反映早期肾脏损害的功能。研究发现血CC比尿mAlb对于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检测更加灵敏,阳性率高达49.1%。检测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损害,且病程越长,肾小管的损害更加严重。总之,CC是检测早期肾脏损害最为敏感的标志,联合尿mAlb、α1-MG和β2-MG的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程度以及损害部位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47-967.
[2] 姚春艳,杨沆,邓光贵.尿微量蛋白检测与糖尿病肾病[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1(12):121-122.
[3] 陈宇,高燕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6):330-332.
R587.1
B
1671-8194(2014)10-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