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栋
(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李 栋
(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样收治的10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53例患者采用补液利尿常规治疗,乙组53例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显著改善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洛酮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清醒,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药治疗更为安全高效。
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
酒精中毒是指一次过量饮用酒精而导致患者机体发生异常,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肝脏系统。其中急性酒精中毒可在短期内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当前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做好及时抢救工作,对于成功救治患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给予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取样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36±1.2)岁,偶尔饮酒者34例,长期饮酒者19例;昏睡36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6例,深度昏迷4例。乙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7±1.3)岁,偶尔饮酒者38例,长期饮酒者15例;昏睡34例,浅昏迷8例,中度昏迷6例,深度昏迷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过度饮酒史,经观察患者呼吸及呕吐物中均可闻乙醇气味;患者有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重度患者陷入昏迷之中。将药物、气体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昏迷及昏睡等患者排除。根据急性中枢抑制剂中毒分类以及诊断标准,将病情划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中毒:从兴奋转为嗜睡,行为笨拙,言语不清,步态不稳,有恶心呕吐,各种反射存在,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中度中毒: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强刺激可唤醒患者,不能正常对答,很快后恢复到浅昏迷状态,呼吸情况改善,血压回去正常;仍有角膜反射;重度中毒:患者处于深度昏迷,早期可见有四肢肌力明显增强,下肌发射情况亢进,病理反射显示为阳性,后期观察可见全身肌肉弛缓,呼吸变慢,血压明显下降,观察可见患者有少尿、休克、肺水肿疾病[2]。
1.3 方法:均先给予所选取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补液对症治疗。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轻中度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0.4~0.8 mg与40 mL 5%葡萄糖均匀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纳洛酮0.8~1.2 mg与40 mL 5%葡萄糖均匀混合,之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30~60 min重复1次,直至患者的神志恢复清醒。轻中度中毒纳洛酮总用量为(0.7±0.5)mg,重度中毒纳洛酮总用量为(2.1±0.43)mg。所有患者均未采取洗胃或催吐治疗。
1.4 观察评价指标:在患者入院后,对临床症状予以详细观察,详细记录酒精中毒发生至就诊时间、中毒情况、饮酒量、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病理性及生理性反射等,并在治疗后每间隔10~20 min记录一次神志以及意识恢复情况,详细记录用药到患者神志恢复清醒、可正确回答问题、症状消失以及观察记录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标准:显著改善为昏迷以及昏睡患者开始清醒,症状消失为完全清醒,可正确回答提出问题。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6.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显著改善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甲组显著改善时间(125±42)min,症状消失为(445±115)min,乙组显著改善时间为(40±13)min,症状消失时间为(148±50)min,乙组患者的显著改善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饮用过量酒精后诱发的中枢神经性兴奋或共济失调状态,此类患者多数处于昏睡及会米状态。人在饮用大量酒精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酒精被胃内吸收后,其余多数被十二指肠与空肠吸收,而人体快速吸收进来的酒精远比肝脏具有的氧化代谢能力范围多,可穿透血脑屏障进至人的大脑[3],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之中,而下丘脑所释放的因子可促进垂体释放大量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一类物质可对患者脑内阿片受体直接会间接的发挥作用,诱发中枢神经先出现兴奋之后出现抑制,在此之后对患者小脑、皮层下中枢、呼吸中枢及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发挥抑制效果,致使患者出现运动神经异常,甚至可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4]。纳洛酮为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属于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可竞争性结合阿片类受体而有效抑制中枢性神经兴奋。纳洛酮对阿片类受体的亲和力明显优于脑啡肽和吗啡,通过静脉注射后可快速减小,1~2 min血药浓度可快速达到峰值,可对阿片类受体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岁介导的诸多效应发挥拮抗作用,促进交感神经与肾上腺髓质释放处大量儿茶酚胺,促使前列腺素与心排血量增加,对患者呼吸系统予以刺激,增加出血量,改善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有利对患者脑部的血氧供应予以改善,促进患者今早清醒,对阿片类物质增多时引发的意识障碍予以改善,同时可改善急性酒精中毒对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带来的毒害作用,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5,6]。同时纳洛酮还具有减少氧自由基释放效果,改善患者的酒精中毒症状。本次研究中,甲组常规治疗,乙组采用纳洛酮治疗,乙组患者的显著改善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临床治疗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值得广泛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1] 任慧琴,赵俊胜.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3):288-289.
[2] 刘超.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 6(13):81-82.
[3] 李倩.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6):767-768.
[4] 蔡伟文,周晗.纳洛酮联合阿拓莫兰、654-2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1):38-39.
[5] 向明权,梁军,吴健鹤.纳洛酮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28例疗效观察[J].蛇志,2014,26(1):55-56.
[6] Wang M,Zhu P,Jiang C.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antioxida nt activity in vitro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n acute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peduncles of Hovenia dulcis[J].Food Chem Toxicol,2012,50(9):154-155.
R595.6
B
1671-8194(2014)29-0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