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中的应用研究

2014-06-05 15:31杨事欣刘立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9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重度

杨事欣 刘立华 刘 丹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中的应用研究

杨事欣 刘立华 刘 丹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中的效果。方法自2013年4月至9月,我院护理心理小组自发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为活动主题,通过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及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观察。结果护士主观重度压力由活动前的38.6%降低至19.3%,目标达成率为83.1%,进步率为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解决护士心理问题,提升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圈员的各方面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圈员所在科室护士的压力得到显著降低,使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品管圈;管理;护士;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做出偏离常态功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护士是一种高风险、高强度、备受关注的职业,临床护士存在着较大的职业压力[1]。职业压力对护士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的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正确地向他人表达个人情感,宣泄不良情绪或自我调解是减轻职业压力的重要方法[1]。

在我国目前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护士缺编、劳动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院护理心理小组自2013年4月至10月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调查了解引起护士职业压力的诸多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压力,共涉及内、外科8个科室,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院护理心理技术小组通过为期一周的招募组成了8名成员活动小组,成员均为各疗区护士长,其中内科护士长5名,外科护士长2名,辅助科室护士长1名。小组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成员6名,圈长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2 主题选定: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2]先罗列出工作中遇到的非常普遍的一些问题。每位圈员从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和上级政策等4个维度进行主题选定, 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选出分数最高的:“降低护士职业压力 ”为本期主题。根据主题,圈员们采用脑力激荡法设计出四个圈名及四个圈徽,通过投票的方法,最终确定“阳光圈”为圈名,寓意为护士姐妹们抛却烦恼、忧愁和压力,以一种开心、快乐、轻松地心态阳光面对每一天。

1.3 计划拟定: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2013年4月为主题选定、计划拟定,5月为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阶段;6~8月为对策实施阶段,9~10月为效果确认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总结资料及成果发布阶段。

1.4 现状调查:制定并发放了“压力评估问卷”表,对所涉及的8个科室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达到83人。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压力评估阳性6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4.70%,压力中等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6.14%;压力过大32人,占38.56%。

1.5 目标设定:根据心理学干预的原则,我们选取重度压力群体作为我们干预的对象。设计了预期目标值,设定将重度压力的人群由32例降低至13例,由38.56%降低至目标值为15.37%,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比例×圈员能力)[3]。

1.6 要因分析: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从人、机、物、法、环5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结论为人、专业技能、关系、环境、自我感觉5个方面原因,绘制出压力体系“鱼骨图”,见图1。我们对这5方面原因进行要因论证,其中“自我感觉”方面原因是我们心理学能够干预的对象。为此,我们设计了二级“自我感觉类压力问卷”。发放问卷后调查了解到其中“没有目标感、自我价值感低、职业倦怠”3方面显示出>80%的比例原因,我们将其绘制成“自我感觉压力源柏拉图”见图2,并将其作为我们本次干预的重点。

1.7 对策拟定:针对护士“自我价值感低、没有目标感、职业倦怠”的问题拟定进行护士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观调整。拟定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讲课、“心理学相关知识”讲课以及“沟通技巧”培训。

1.8 对策实施:自2013年6月4日至8月26日期间,针对护士“自我价值感低、没有目标感”进行了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观调整:包括阳光心态教育、角色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讲课。针对护士“压力感强、职业倦怠”进行了压力管理策略的培训:包括心理学知识讲课,沟通技能、放松技术的训练等。采取的形式包括讲课、座谈、个别关怀、科室团体活动等。讲课除圈长给予圈成员的一级培训外还要求圈员对所在科室护士进行二次培训以及相关案例的演练。同时,圈长对圈员所在科室护士全体进行了垂直培训。科室活动方面,各科室根据自身情况,分别组织了不同形式正能量的活动内容,如:评选科室明星护士,组织护士集体活动等,从而形成了科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重度压力感的护士给予了个体关怀、心理及情绪的疏导。

2 结 果

2.1 效果确认

2.1.1 有形成果:经过9周的干预后,再次对参加调查的83名护士发放“压力评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干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重度压力的由32例,占38.6%降低至16例,占19.3%,与预期目标值15.37%相比,目标达成率:为83.1%(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目标值)× 100%,进步率:为50%(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100%。

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是因为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参加活动的“创伤骨科”的调查结果呈相反的态势。参加活动的“创伤骨科”在调查之初是“创伤骨病科”,接受慢诊患者。后来由于医院总体工作调整,科室改为接受急诊重症患者。一时间科室床位凸显紧张,护士的工作强度激增,人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护士的压力指数由调查前的轻度压力7例、中度压力1例、重度1例,变为调查后的轻度2例、中度5例、重度3例。针对上述情况,科室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①给予科室护士广泛的心理支持;②对重度压力感的护士给予了个体关怀;③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及与其他科室、部门的协作;④对科室工作实行弹性管理。经过为期1个月的适应、调整与干预后,再次调查科室人员压力状况,结果显示轻度压力3例、中度压力6例、重度压力1例。再次统计重度压力的由32例,占38.6%降低至14例,占16.9%,与预期目标值15.37%相比,目标达成率为93.41%(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目标值)×100%,进步率:为56.2%(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100%。说明:干预措施行之有效。2.1.2 无形成果:本次品管圈活动,每名成员在活动前后都对沟通能力、自我价值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QCC手法5个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打分,每人每项最高10分,最低1分,结果显示全体圈员在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见表1,并将其绘制成无形成果雷达图,见图3。

图1 压力源解析鱼骨

图2 自我感觉压力源柏拉图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表1 活动前后圈员能力自我评价表

2.2 标准化与研讨改进:将本次活动实施对策进行标准化。

分析此次品管圈活动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

3 讨 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所创,后在企业中广泛发展,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3]。品管圈作为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TQM)的一环,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quality control,QC)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进行维持和改善的活动[4]。QCC活动的宗旨是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本次以解决护理心理问题、提升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目的,将品管圈的手法大胆应用于护理心理层面,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不仅圈员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护士的中、重度压力得到显著降低。但本次圈活动由于主要考虑干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考虑的不多,因此下一圈活动我们将考虑对客观因素影响大的问题进行干预。

[1] 吴爱芬.护士述情障碍与其职业压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86.

[2] 刘扬.通俗易懂的QCC头脑风暴法[J].中国质量,2005(2):59.

[3]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5-6.

[5] 吴小红.以QC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19(6):3.

R47

B

1671-8194(2014)29-0398-02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重度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宫斗剧重度中毒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