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黄疸80例

2014-01-25 09:12:00王雅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金钱草黄染茵陈

王雅丽

(山西省文水县人民医院,032100)

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黄疸80例

王雅丽

(山西省文水县人民医院,0321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多可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多见,有些持续时间较长,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留有后遗症。笔者2008年3月~2012年3月以茵陈小柴胡汤加减为主,结合西医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规定。①黄疸出现早(24h以内),发展快,黄色较明显,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部分患儿肝脾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呈灰白色。②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116.2~427.5μmol/L),大部分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直接胆红素多小于51.3μmol/L。③尿胆红素或阳性。④母婴血型测定均不支持ABO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⑤肝脏酶谱检查,存在各种酶均不同程度增高,有的一项或两项酶增高,大多正常。⑥HBsAg均为(-),抗-HAV(-),抗-HCV(-),乙肝三项或均为阴性,或抗-HBs阳性。

80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儿,其中住院患儿32例,门诊患儿48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胎龄32~42周;年龄2~25d;出生体重1.5~4.1kg;病程2~20d;血清胆红素检查,轻度28例(胆红素值116.2~171.0μmol/L),中度36例(胆红素值171.1~342μmol/L),重度16例(胆红素值大于342μmol/L)。

治疗方法

住院病人均予以输液(静点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门诊病人予口服常乐康0.5g,每日1次。苯巴比妥片5mg/kg·d,分3次口服,连用3~5d。

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小柴胡汤加减:茵陈5g,柴胡3g,黄芩3g,金钱草5g,栀子3g,炙甘草2g,丹参5g,鸡内金4g,车前子5g(包),茯苓4g,制大黄3g,炒白芍5g。加减:皮肤脓疱疹或脐炎者加金银花、连翘。哭闹或易惊明显者加钩藤、僵蚕。腹泻者加炒白术、焦三仙。2d服1剂,水煎频服。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黄疸消退,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胆红素值小于34.2μmol/L。好转:黄疸明显减轻,肝脏诸酶正常,胆红素值在34.2~85.5μmol/L。未愈:黄疸未消退,症状无改善,肝脏诸酶以及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治疗结果:治愈68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5%。

典型病例

例1.患儿,男,20d。主因皮肤黄染半月余于2010年9月7日入院。患儿是第二胎第二产,孕母32岁,足月顺产,产后无窒息,体重3.8kg。于生后2d发现颜面皮肤黄染,后逐日加重,曾在当地口服中药以及葡萄糖水等,皮肤黄染略有减轻,近5~6d皮肤黄染加重,波及全身,故入院。症见:纳差,时有吐奶,大便色黄,小便黄。查体:神志清,哭声响亮,皮肤黄染波及手足心,巩膜黄染明显,其色略暗,心肺(-),肝右肋下2cm处可触及,质软,脾未触及,脐窝无渗出,舌质红,苔白腻,指纹紫滞显于气关。经皮测胆红素:头、胸、足为23mg/dl、17.3mg/dl、9.8mg/dl。化验:血常规:正常。血型:B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97U/L,总胆红素357μmol/L,间接胆红素350μmol/L,肝炎三项均阴性。优生优育。患儿母亲血型:B型。四诊合参,诊断为黄疸,属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退黄。处方:茵陈5g,柴胡3g,黄芩3g,金钱草5g,栀子3g,炙甘草2g,丹参5g,鸡内金4g,车前子5g(包),茯苓4g,制大黄3g,炒白芍5g。2剂,水煎服,2日1剂,频服。配合光疗以及西药输液治疗(静点碳酸氢钠等)。4d后患儿黄疸明显减轻,大便稀,次频,量不多。经皮测胆红素:头、胸、足为17.4mg/dl、13.5mg/dl、6.8mg/dl。上方去大黄加焦三仙各5g,炒山药4g,再进2剂后患儿精神食欲好,无呕吐,大小便正常,皮肤黄染大部分消退。巩膜无黄染,经皮测胆红素:头、胸、足为10.8mg/dl、7.5mg/dl、5.4mg/dl。化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27U/L,总胆红素83.5μmol/L,间接胆红素70μmol/L,诸酶正常,好转出院。

例2.患者,男,15d。主因皮肤黄染10余天,于2011年1月就诊。查体:精神一般,易惊,易哭闹,纳可,大便干,色黄,小便正常,皮肤黄染明显,波及双膝下,巩膜黄染,其色鲜明,心肺(-),肝脾未触及,脐带已脱落,肠鸣音正常,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显于气关。经皮测胆红素:头、胸、足为15.4mg/dl、16.9mg/dl、6.4mg/dl。化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24U/L,总胆红素262μmol/L,间接胆红素250μmol/L。血型:O型。肝炎三项均阴性。优生优育。患儿母亲血型:B型。四诊合参,诊断为黄疸。予以口服常乐康0.5g,每日1次。苯巴比妥片5mg,每日3次,连用5d。中药以茵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茵陈5g,柴胡3g,黄芩3g,金钱草5g,栀子3g,炙甘草2g,丹参5g,鸡内金4g,车前子5g(包),茯苓4g,制大黄3g,僵蚕2g。3剂,水煎服,2d服1剂,少量频服。1周后复诊,患儿黄疸明显减轻,已不哭闹,精神食欲好,大便稀,小便正常,睡眠好。原方加炒山药4g,继服3剂。患儿皮肤黄染基本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头、胸、足为6.8mg/dl、5.0mg/dl、3.6mg/dl,基本正常。再进中药2剂调理后复查肝功能正常,患儿痊愈。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性神经系统受损,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婴儿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认为不同的种族和地域、不同的胎龄和体质量有不同的胆红素峰值,特别是对于低体质量和高危新生儿,生理范畴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也是脑性瘫痪的潜在病因之一。因此,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快降低血清胆红素,尽可能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防止脑性瘫痪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中医学“胎黄”范畴,以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症状,其基本发病机理是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孕母感受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于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透发于外,而皮肤面目发黄;或小儿禀赋虚弱,湿热内阻,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郁滞,脉络瘀积而发黄。基于此,笔者选用茵陈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热利湿、化瘀消积退黄。茵陈可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促进胆汁分泌及胆管扩张,表有湿者能微发其汗,里有湿者能利尿除湿,故阳黄阴黄、表湿里湿皆可用;栀子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且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阳黄;制大黄可加速清热利湿和退黄效果;车前子用于利尿祛湿清热;茯苓淡渗利湿健脾;黄芩清热燥湿;金钱草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有清热利湿作用,也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扩张胆管作用。加用金钱草后患儿大便颜色变为深褐色或褐黄色,可能因药物作用于胆管和胆道系统,并促其扩张,增加了胆红素的排泄;柴胡、丹参畅达肝胆之郁结,疏通脉络隧道之壅塞,使气血畅行,肝胆调达,胆液得以循经输化,不致浸淫于肌肤之间,而瘀积之候随之消除。本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适应证广,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3-10-21)

猜你喜欢
金钱草黄染茵陈
春来茵陈最为鲜
保健与生活(2023年4期)2023-02-10 05:43:39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28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利胆退黄夸茵陈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2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金钱草外敷治腮腺炎
农家之友(2017年3期)2017-03-27 05: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