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颖 杨 柳
(辽宁省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110032)
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董 颖 杨 柳
(辽宁省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110032)
婴儿期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发期,及时发现并诊断、治疗,可防止因贫血对婴儿健康造成的伤害。
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以7~24个月为高发年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必须积极防治。
①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妊娠期母亲贫血,导致先天铁储备不足。②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导致铁摄入量不足。③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④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要量增大。⑤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
2.1 高危因素 具有缺铁的高危因素。
2.2 临床表现 面色、眼结膜、口唇及甲床苍白,长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易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
2.3 评估指标
2.3.1 血红蛋白(Hb)降低 1~3月婴儿血红蛋白<90 g/L,3~6月婴儿血红蛋白<100 g/L,6~12月婴儿血红蛋白<110 g/L,可诊断为贫血。
2.3.2 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2.3.3 贫血程度判断 血红蛋白90~109 g/L为轻度、60~89 g/L为中度、<60 g/L为重度。
2.3.4 其他 有条件的机构可行铁代谢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1 口服补充铁剂
3.1.1 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 即补充元素铁1~2 mg/(kg·d),餐间分2~3次口服,总剂量≤30 mg/ d。常用铁剂及其含铁量,即1 mg元素铁相当于:硫酸亚铁5 mg、葡萄糖酸亚铁8 mg、乳酸亚铁5 mg、柠檬酸铁铵5 mg或富马酸亚铁3 mg。维生素C 300 mg/d与铁剂同服以促进铁的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B12,也可促进贫血的恢复。口服铁剂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痛、便秘、大便颜色变黑、腹泻等副作用。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可改用间歇性补铁方法[补充元素铁1~2 mg/(kg·次),1~2次/周或1次/d],待副作用减轻后,再逐步加至常用量。餐间服用铁剂,可缓解胃肠道副作用。
3.1.2 疗程 应在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
3.1.3 疗效标准 补充铁剂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4周后血红蛋白应上升≥10~20 g/L,可肯定为缺铁性贫血。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不增高,应查明病因,明确诊断。
3.2 其他治疗
3.2.1 一般治疗 合理喂养,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也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营养素;预防感染性疾病。
3.2.2 病因治疗 根据可能的病因和基础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1 做好宣传 广泛宣传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防止铁和其他营养素缺乏。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与合理喂养的必要性,提倡母乳喂养。
4.2 饮食调整及铁剂补充
4.2.1 孕妇 应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 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娩时延迟脐带结扎2~3 min,可增加婴儿铁储备。
4.2.2 婴儿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应从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为2 mg/(kg·d)元素铁,直至1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4月龄开始补铁,剂量为1 mg/(kg·d)元素铁;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
4个月内小儿尽量不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以免影响人乳中铁的吸收。5~6个月后可再及时添加铁、锌强化的米粉及果泥、菜泥、含铁丰富的蛋黄;6个月可添加肝粉;7个月可添加鱼泥、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在2次喂奶之间喂予,1~2次/d。
4.2.3 幼儿 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多提供富含铁食物,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纠正儿童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
4.3 寄生虫感染防治 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同时进行驱虫治疗。
R179
A
1672-7185(2014)01-001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1.008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