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颈肩腰背痛的药物治疗
——局部麻醉药
本文介绍颈肩腰背痛的局部麻醉药治疗。
颈肩腰背痛;治疗;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的冲动传导而起局部麻醉作用,主要用于神经阻滞疗法。临床上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种类较多,疼痛治疗中常用的局麻药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又名塞洛卡因,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药理特点是穿透力强、弥散性好、起效快,局部注射后3~5 min起效,作用时间为45~60 min。
利多卡因用于神经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胸背痛和腰腿痛等。利多卡因可局部注射,也可通过椎管内给药,给药浓度、剂量和次数应根据所治疾病来定。小儿用量应根据个体差异来计算,但一次给药最多不超过4.0 mg/kg。
利多卡因有两种制剂,即盐酸利多卡因和碳酸利多卡因。临床常用盐酸利多卡因pH 3.5~5.5,注入神经周围需经体内的体液缓冲到生理范围才释放出足够的非离子形式利多卡因,产生神经阻滞作用。而碳酸利多卡因的pH 7.2~7.7,含有CO2,其神经阻滞作用较盐酸利多卡因强。特点是起效快,痛觉完全消失时间短,麻醉效果可靠,毒性作用并不增加。
利多卡因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时,应明确其作用机制是镇痛而不是麻醉,因此,利多卡因的浓度和剂量应适当减少。注入过快或剂量过大时,患者可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寒战,甚至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应警惕。
又称丁吡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特点是麻醉起效慢,但效能强,作用时间长。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和毒性均比利多卡因强4倍。神经阻滞后5~10 min起效,作用时间可达5~6 h。
布比卡因在神经阻滞疗法中主要通过骶管或硬膜外腔给药,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术后镇痛以及癌性止痛。目前常通过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用于术后的镇痛、带状疱疹及癌性止痛。常用浓度为0.125%~0.15%,一般不超过0.25%。小儿一次给药量最多不超过2.0 mg/kg。
布比卡因的不良反应少,偶尔会出现中毒反应,尤其是经骶管腔给药时应警惕。特别应注意误入血管产生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的血浆药物浓度较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血浆药物浓度低,而且一旦心搏骤停,其心肺复苏较为困难。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布比卡因。
又名罗吡卡因、耐乐品,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是第一个以纯单旋的同分异构体形式制成的局麻药。
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 min,作用维持时间为4~5 h。最大的特点是对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优于对运动神经纤维,低浓度(0.2%)时产生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分离阻滞,即此时罗哌卡因主要是阻滞感觉神经产生有效的镇痛作用,而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极小或无,患者术后即可进行四肢运动。罗哌卡因的毒性比布比卡因小,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毒性低、耐受性好,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局部麻醉药,但注入血管时,也可发生毒性反应。
罗哌卡因可通过局部注射,硬膜外腔给药或区域阻滞治疗急慢性疼痛,也可用自动镇痛(PCA)方法进行术后镇痛和癌性止痛。罗哌卡因尤适用于无痛分娩和产科镇痛。常用浓度为0.2%。
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罗哌卡因。严重肝功能不全、孕妇应慎用。
(本文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颈肩腰背痛非手术治疗》一书)
1672-7185(2014)11-0001-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1.001
2013-12-18)
R6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