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碧兰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后监护室,江苏 昆山 215300)
双层(三明治法)降温冰毯应用于ICU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戴碧兰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后监护室,江苏 昆山 215300)
目的 探讨双层降温冰毯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医院80例ICU中枢性高热患者,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降温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层降温冰毯降温,对比降温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84±1.61)d,显著低于对照组(5.58±1.84)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2,P=0.028);观察组1 d内体温恢复正常发生率45.00%,2 d内体温恢复正常发生率70.00%,生存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38;χ2=6.342,P=0.031;χ2=6.021,P=0.035)。结论 三明治法双层降温冰毯护理应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确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降温冰毯;重症监护室;中枢性高热;降温;护理
中枢性高热患者属于非感染性高热,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长期高热不降低不但可能引发脑水肿等不良并发本文旨在探讨双层降温冰毯应用于ICU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选择80例患者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医院80例ICU中枢性高热患者,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男性63例,女性17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2.49±6.22)岁;脑血管意外41例,重型颅脑损伤36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降温方法,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控制血压,酒精擦拭降温及局部冰敷。观察组在常规降温基础上实施双层三明治冰毯(GAYMAR)降温,即患者卧于冰毯上,其前胸腹部再覆盖一层用床单包裹的冰毯,具体护理措施在讨论章节提出。
1.3 统计学方法:对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1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84± 1.61)d,显著低于对照组(5.58±1.84)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2,P=0.028),见表1。
2.2 降温结局:观察组1 d内体温恢复正常发生率45.00%,2 d内体温恢复正常发生率70.00%,生存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38;χ2=6.342,P=0.031;χ2=6.021,P=0.035),见表2。
中枢性高热患者躯体以及脑部温度过高,患者情况危急。本文对ICU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双层降温冰毯护理,即“三明治法”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如下:①基础护理。确认冰毯性能良好,患者卧于冰毯上,护士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采取平卧位,最大面积将体表与冰毯接触,但需要避免颈部与冰毯接触造成心动缓慢。在患者前胸腹部再覆盖一层用床单包裹的冰毯,降温过程中床单出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连接仪器过程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对肛温传感器探头使用一次性指套包裹[1-2]。②降温护理。降温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寒战,产热增加,不利于患者治疗。因此降温过程中控制4 h左右达到治疗温度,约1.5 ℃/h温降,并且监测患者肛温,控制不低于36 ℃。此外,每小时监测一次腋窝温度,控制与肛温相差约1 ℃[3-4]。③静脉通道护理。由于患者降温过程中会出现浅表血管收缩,对普通穿刺造成很大难度[5-6],因此需要对患者建立深静脉置管通道。④体位护理。低温环境下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士帮助患者经常翻身,约90分钟/次。翻身同时对局部皮肤进行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7-9]。长期治疗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每日应使用温水擦拭2次。⑤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患者治疗期间颅内血肿症状可能由于低温不易发现,降温过程中需要监测相关生命体征,保持动态监测,出现异常对症处理。全程给予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如出现呼吸道分泌物,需及时清理及湿化,保持SaO2>0.95。
R473.5
:B
1671-8194(2014)33-02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