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美光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球后注射的临床护理及其操作中护士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谷美光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球后注射;护理;心理障碍
球后注射是眼周注射的一种方式,可使药物直接进入眼球后部肌锥内,在局部起作用或经眼球壁渗透入眼内,治疗眼后节疾病和视神经疾患。是眼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皮肤和结膜是常用的两种注射径路,以前者最为常用。球后注射操作虽然不难,但须十分小心,并严格掌握刺入深度以免伤及血管、神经和眶内重要组织。所以,此项操作存在着与其他操作不同的特殊性,其操作方法较为复杂,注射后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患者疼痛感较重,由此时常引发护患纠纷。这造成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大,对球后注射操作存在着较强的抵触感,久而久之使护士产生排斥、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反应。这种心理失衡的现象会大大削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表现出对患者和工作失去热情。所以,在做好球后注射护理的同时,必须分析导致护士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与球后注射操作的特殊性,操作对象和护士的心理状态有关;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重视自我心理维护,加强护患之间关系的沟通,争取得到管理层方面的支持,从而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增进护士的身心健康,以积极、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1 球后注射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球后注射的适应证:眼内手术的麻醉,眼底部的炎症如球后视神经炎、脉络膜炎,以及视网膜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和青光眼剧痛者均可作为局部治疗的给药途径;禁忌证:①怀疑有眶内感染者;②有明显出血倾向者;③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④怀疑眶内有恶性肿瘤者。
1.2 球后注射的操作步骤
①仔细检查球后针头的针尖部,有无倒钩和其他异常,衔接好针头,按医嘱抽取药液,排好气待用。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3%碘酒和75%酒精行下睑缘至眶下缘附近皮肤消毒。③嘱患者向内上方注视,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顶端,右手持吸好药物的注射器,左手固定下眼睑消毒区边缘的皮肤,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垂直快速刺入下眼睑皮肤约1 cm,将针头略向内上方(鼻根处)即眶尖方向缓慢推进至球后部,此时针头深入约2.5 cm。如从结膜囊进针,则先拉开下睑,从同一位置的下结膜囊刺入。④轻轻抽动针柄,无回血,让患者运动眼球,无牵拉感觉后缓慢注药。⑤注药完毕轻轻拔出针头,嘱患者闭眼并用无菌棉球覆盖针眼处,以手掌按压5 min以上,使注入药物迅速扩散,并防止出血。检查无出血,作胶布固定棉球,嘱患者2 h后可去除覆盖。⑥整理用物,用蒸馏水充分冲洗球后针头,脱脂棉保护针尖,单包装高压灭菌备用。
1.3 临床护理
①操作前向患者说明注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第1次接受接受球后注射者,要耐心解释,以消除恐惧心理取得配合。②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下眼睑皮肤有疾患者,不能经皮肤做球后注射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可采取结膜径路。③操作易轻柔,进针要缓慢,防止刺伤血管和神经。④进针部位定在阻力较小的眶周脂肪,如遇到阻力不可强行加力,可稍后退调整方向再进针,因为强行加力就有可能损伤眶骨壁,眼球或眼肌。⑤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速度。进针深度不宜超过3.5 cm以防刺入颅内,也不要过于偏向鼻侧,以防刺伤较大血管及视神经。所以,球后针一般选用5号3.5 cm长针。进针后,皮肤外留1 cm为宜,过深容易损伤血管和神经,过浅达不到治疗深度,且眼睑肿胀严重。进针时不宜过速,针尖不适锋利及过细,掌握好进针方向,切忌针尖在眶内乱刺。⑥如果注射药物加有局麻剂时,如2.5 mg地塞米松和0.5 mL 2%利多卡因球后注射时,要先抽取地塞米松,后抽取利多卡因,这样既能保证治疗药物地塞米松计量准确,又能保证先注入的是麻醉剂,减轻患者的痛苦。⑦注射完毕,注意观察有无球后出血现象,如眼睑皮肤肿胀,眼球突出,运动受限等,如有上述体征出现,应以单眼加压绷带包扎止血。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1]。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必要性,告知一般不会有严重并发症,让其观察并了解治疗过程,消除其恐惧感,鼓励患者提高勇气,使其很好地配合,顺利完成这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治疗。
1.4 并发症的护理
要做好技术上的充分准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预防皮下出血、直刺下直肌、视神经损伤、秋后出血、黑朦或视力下降、眼球穿通伤等并发症的发生[1]。即使出现并发症,只要处理及时正确,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球后出血是球后注射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注射完毕后,有眼球突出,眼睑痉挛绷紧,眶内压升高,结膜或者眼睑皮下瘀血等,应考虑球后出血[2]。此时,立即用纱布垫住,用手加压,压迫1 min,松弛10 s,再压迫1 min,松弛10 s,连续3次。证明不再出血时,可加眼垫,用绷带包扎1 d,以防止再出血,次日复诊。注意不可用力过重,以避免造成视网膜动脉阻塞,对可疑病例应检查眼底,了解有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抢救,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静脉推注烟酸等,也可行外眼切开或者前房穿刺。
2.1 球后注射操作的特殊性
球后注射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其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复杂且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因此容易发生皮下出血、结膜水肿、黑蒙和球后出血等并发症。注射时穿过的组织结构在护士操作过程中感觉基本相同,易造成操作失误。且在注射过程中,针头穿透各层组织时对护士的心理感觉较差。
2.2 操作对象的特殊性
球后注射多用于眼科内眼手术的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后部的眼内炎症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这些患者常有视力障碍,且病程较长,饱受病痛折磨,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急躁、忧虑等情绪不稳定现象,大多数患者接受注射时比较恐惧甚至担心造成失明或视力下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些许不适患者就会反应强烈,常与护士发生争执,有些患者在对疾病诊断不清,刀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将存储已久的不满情绪一并发泄于护士身上,更甚者歪曲事实,咒骂护土,动手打人,使护士为患者服务、为治疗着想的工作热情受到挫伤。
2.3 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患者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和各种保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新的护理模式的改变,使护士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方位服务,这种身心全面照顾的整体护理是具有创造性且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3.1 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语言艺术是与患者作好沟通和交流的首要条件,美好的语言能温暖患者的心。因此护士要使用充满自信、恳切的语言,发挥语言的心理效应,给患者温暖、信心和力量,使患者有安全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同时耐心而中肯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建立正确的疾病信念模式,是进行沟通的关键。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谈心,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护士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往中应主动创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开朗、坦诚、乐观,主动与其交流沟通。以自己端庄大方的举止,自然沉稳的仪表,亲切感人的语言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只有在自然、和谐、宽松的心境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护理才能。
3.2 重视自身心理卫生保健提高适应能力
护士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其适应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采用积校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逐渐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及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努力作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的心境。采取适宜放松方法,与关心自己的家属、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从而消除不良情绪,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3.3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与参与
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护理管理者应关心、重视护士,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要经常深入到护士中去,作其知心朋友,与其建立同志式感情,理解她们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沟通与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工作上关心支持,政治上教育帮助,生活上体贴照顾,为她们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护理部可定期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对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和提高心理素质都十分有益。
[1] 段烈英,蒋纬,梁平,等.球后注射并发症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28-29.
[2] 李美玉.眼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2-563.
R473.77
A
1671-8194(2014)23-03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