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教学与管理过程化改革①

2014-01-24 05:14费湘军王春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院系辅导员素质

费湘军,王春兰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325)

1 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素质上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主要就是难于接受组织纪律和体制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缺少组织和集体观念、娇气、不愿意接受批评、受不了挫折……这些“症状”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传统的管理机制造成巨大冲击。目前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强调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校内外时刻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却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恰恰是成功路上所必需的。然而,传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按照部门化管理来设计的,分别由教务处和学生处主抓,院系和班级进行落实。这些部门虽然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但由于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评价考核体系的不协同,导致部门之间常会因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目标和最佳效益。同时,课程教学与素质培养的两张皮现象突出。原因之一是受高校职能化组织结构设计造成的;原因之二是受高校评价体系的影响,教师以科研为重、教学为辅,教学又以传授知识为主,不能兼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2 改革的目标

(1)创新综合素质培养模型,进行顶层设计。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校大学生“现代人综合素质”培养改革方案。(2)从BPR 理论出发,立足综合素质培养流程的重组与再造,以综合素质培养模型为基础,进行高校组织结构的再造,以此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长期的内生效应。(3)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通过系统重组、结构创新来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现代人素质。

3 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始终,设计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这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是一种系统性的改革举措,其基本思路如下:(1)建立综合素质的结构模型,即进行综合素质的顶层设计;(2)索解每一门课程中的素质元素,根据顶层设计的指标、元素,综合分析课程中素质的结构与构成,凝练出每一门课程的素质项目内容;(3)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与创新,凝练出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课程核心元素;(4)制度创新与完善;(5)培训师资;(6)项目实施;(7)检查、考核与纠偏。

4 对策分析

4.1 综合素质模型的创立是改革的立足之本

本文以《综合素质的理论创新与开发管理》[1]一文中创建的综合素质三维金字塔结构为研究基础。该系统包含2个三维结构:一是影响素质形成的环境系统;二是综合素质的三维金字塔结构系统。综合素质的环境系统包括学校、组织和家庭3个子系统。综合素质的三维金字塔结构系统包含基本素质(以传统的德、智、体、美、劳为主要研究内容)、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等)和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技能、组织文化认同与忠诚、岗位适应与拓展、职业动机、社交礼仪等)。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素质的三维金字塔结构

该模型说明了环境是影响个体素质的基础性因素,素质是环境作用下的结果,素质结构有着层次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沿着学校轴,素质培养逐渐增加和强化了能力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既是高校毕业生需要具备的又是组织对员工的入职要求。沿着组织轴,职业素质作为“组织人”的基础,是组织选用员工时候的一个基本要求,其次考察的才是员工的能力素质,最后,当员工具备了岗位的胜任力素质时,其基本素质(如知识丰富等)又是影响其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了,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循环。

4.2 综合素质培养的业务流程再造

传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按照部门化管理来设计的,分别由教务处和学生处主抓,院系和班级进行落实。这些部门虽然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但由于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评价考核体系的不协同,部门之间常会因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目标和最佳利益,各为中心。且每一职能领域的成员们相互隔离,很少了解其他职能的人干什么,沟通不畅、协调成本大。对于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部门化的组织结构设置而被隔离开来。

综合素质培养的业务流程重构是指建立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素质培养的业务流程,是从学生的需求(student demand)出发到学生满意(student satisfaction)为终点的流程再造,因此,高校需要重新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流程。如图2所示。

流程再造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宗旨,从SD—SS,强化学生的过程管理,将传统院系的职能纳入学生管理之中,以生为本,设置了从学生入学—教育过程—毕业的全流程、全通道的管理与服务过程。该流程的设置体现了学校、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服务为本的理念,我们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培养的质量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图2 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发流程体系设计

4.3 综合素质培养的业务单位结构再造

4.3.1 学校事业层面的组织结构再造

事业层面的组织结构再造,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院系为对象的组织再造,其基本思想是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发流程体系图为基础,再造服务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体系。传统的教务处与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职能和名称需要调整,在院系党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下设大学生事业部,事业部下设服务中心,如教学中心、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中心、素质拓展中心。如图3所示。

图3 院系事业部层面的组织结构再造

此模式的特点:各中心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业务流程来设计办公场所与文化建设,教学中心主要职能是进行学生的教学研究与教师管理,与素质拓展中心构成紧密层的业务关系,适合集体办公,传统教务处的有关学生事务管理职能全部转移给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以研究、开发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工作,与教学指导中心共同研究开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系科为执行层,负责制定和执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实践等其它计划工作;综合办公室负责院系党政、后勤服务等事宜;战略单位一般由院系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院系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与决策,如专业设置与调整、人员任命与调整、教学计划审定等。

4.3.2 班级的组织结构再造

(1)班主任或辅导员结构模式设计。目前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辅导员或班主任一带到底,思想工作、行为管理等都由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管理,专职教师进行知识的教学,2 条线是平行关系,没有或很少有着交叉,协调效应缺失。而本文提出的n-m+m-n班级管理结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大学前面的n年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后m年以专业教师为主,班主任(辅导员)为辅。具体可以扩展为以及几种形式:3-1+1-3班主任匹配模式(大学期间,前面3年专职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后面1年反之);2-2+2-2班主任匹配模式(大学期间,前面2年专职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后面2年反之);1-3+ 3-1班主任匹配模式(大学期间,前面1年专职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后面3年反之)。研究型大学在本科阶段可以说是没有的,因此,大学与n-m+ m-n模式的匹配关系是:研究教学型大学(1-3+3-1)、教学研究型大学(2-2+ 2-2)、教学型大学(3-1+1-3)。

(2)班级双重团队式管理结构。高校班级组织的组织结构再造是根据笔者的《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2]一文中所创建的双重团队式管理结构为创新成果。这种双重团队式管理结构可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在职能层组织结构上的种种弊端,如班级管理功能普遍弱化、班级管理结构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竞争和合作氛围不和谐、班级干部轮换制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保障。

正确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就是要对学生学习、成长与培养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从体制上进行创新。新型的班级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该结构由基层团队(也称为项目团队,可根据特定内容,如兴趣、素质、能力、创新、创业等随时组建)和高层团队(班主任是团队领导,成员由班长、团支书和各大委员构成)组成,依据创立的职位发展轨迹进行运作管理,所有的队员都有上升和下降的通道,这种机制是一种动态的转换机制,该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图4 班级双重团队式管理结构

[1]费湘军.综合素质的理论创新与开发管理[J].管理观察,2011(10):30.

[2]费湘军,段雪爱.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5):23-26.

猜你喜欢
院系辅导员素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