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宗耀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综 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概况*
艾宗耀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急性脑梗死 中医药治疗 综述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本文现就目前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王康锋等认为外风学说是缺血性中风病因学说的重要内容,祛风通络法是基本治法之一,代表方如小续命汤、大秦艽汤等[2]。于志洋等通过研究文献后认为痰瘀是缺血性中风重要的病理环节[3]。杨晓颖等认为痰热腑实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常见的中医证型,化痰通腑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4]。王永炎认为中风后产生瘀毒、热毒、痰毒等,可破坏形体,损伤脑络,最早创新性地提出了“毒损脑络学说”[5]。于俊生则进一步认为痰浊、瘀血、热毒相互作用,促使了脑梗死的发生[6]。张学文也认为毒邪的存在贯穿中风病变的始终;毒邪的种类影响中风病的证型,毒邪的盛衰决定中风病病势的轻重缓急和预后[7]。石学敏等针对中风病多由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认为“窍闭神昏,神不导气”为其基本病机[8]。
谭凯文认为对于缺血性中风,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9]。赵拥军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致病关键,上气不足,气不行血,瘀血停积,阻滞脑络,气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神志昏迷、半身不遂等病理状态[10]。而刘新胜则认为:肾气虚弱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补肾活血应作为该病的治疗大法[11]。从上可看出,该病主要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毒等病理因素,其中虚证又包括肾虚、气虚等因素,而且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交织为患的情况比较多见。
董婷等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辨证组72例,非辨证组48例,辨证组依据辨证分为气虚血瘀、风痰瘀阻型及热毒瘀阻证,分别予黄芪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针;天麻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清开灵冻干粉针、丹参冻干粉针。非辨证组给予血塞通冻干粉针剂。结果辨证组总有效率90.28%,非辨证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认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当审疾病之阴阳,辨药物之寒热[12]。晋小勇将72例中风患者辨证分5型:气血亏虚型,予八珍汤加减;肝郁气滞型,以逍遥散为主;瘀血阻络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湿痰阻络型,治宜化痰利湿、通络养血,方用导痰汤加减;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痊愈45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05%[13]。从上可看出辨证分型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的关键。
3.1 祛风通络 富作平采用祛风解表药为主配合西药常规治疗,用药荆芥、防风、桂枝、羌活、细辛、地龙、川芎、郁金、牛膝、石菖蒲、远志、枸杞、龟板、水蛭、钩藤等加减,治疗组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有效率达96.25%,对照组共60例,仅予西药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3.2 活血通窍 蔡毅军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大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对照组30例,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2例,无效0例,对照组基本治愈9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笔者曾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解毒方(金银花、当归、玄参、大黄、栀子、赤芍、川芎、红花、全蝎、地龙、茯苓、甘草),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由12.3分降至8.4分,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2周后NIHSS评分由11.8分降至9.6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6]。
3.3 化痰开窍 张世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天麻、半夏、白术、陈皮、茯苓、大黄、石菖蒲、枳实、胆南星、全瓜蒌、炙甘草)治疗缺血性中风65例,结果总有效率92.3%,优于常规治疗的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张玉莲等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予化痰通络法(半夏、天麻、胆南星、丹参、川芎、地龙、酒大黄)配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28例,仅予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在NIHS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尿激酶组[18]。
3.4 清热解毒 廉全荣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作用的醒脑静注射液及基础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总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也优于对照组[19]。
3.5 补肾活血 张强将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辅以补肾活血功效的首乌补肾方 (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肉苁蓉、淫羊藿、三七、水蛭)。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能较好地改善中风患者病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0]。
3.6 益气活血 黎洪展等应用补阳还五汤 (黄芪、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对照组43例,总有效率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21]。
杨红莉[22]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血塞通剂量为400 mg/d,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做对照,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优于对照组84.62%(P<0.05)。吴传良[23]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68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许林丽等[24]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予川芎嗪注射液及西药基础治疗,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0例,予西药基础治疗,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陆伦[25]将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随机两组,治疗组380例予常规治疗加丹红注射液,对照组340例予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尽管以上较多的文献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有较好的疗效,但王瑛等[26]进行的一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循证研究结果表明,其临床效果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存在潜在的发病偏倚,可能与发表偏倚及临床试验设计有关,不能肯定其疗效及安全性。
石学敏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5928例脑梗死,主穴选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选极泉、委中、尺泽,配穴选吞咽障碍加风池、豁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照海,针灸并用,总有效率为98.59%,痊愈率60.42%[8]。邓玉霞通过分析文献后认为针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临床如何选取有效的腧穴、最佳配穴;实施针刺的时机,针刺手法标准化、量化的规范予统一等,有待进一步探讨[27]。
高敏等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包括血栓通注射液、中药颗粒剂(半夏天麻白术汤为主方)、针刺(取患侧肩隅、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商丘);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2.5%,对照组为1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28]。
综上所述,目前对急性脑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深入,治疗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然而,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点深入研究。(1)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3~6 h内的溶栓治疗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对于即将溶栓和已经溶栓的患者如何选择合理的中医干预措施,减少出血、再梗死、脑水肿及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深入探讨研究。(2)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治疗有多种方法,但仍存在辨证不规范,样本量过小,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规范辨证类型,采取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揭示其临床疗效,尤其关注更长期的疗效,比如90 d后或1年后致死、致残率及复发情况等指标及对较长期生存质量的影响。(3)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种类也较多,应从中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注射剂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而获得等级较高的证据,便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4)脑梗死本身致病机理复杂,尤其是急性期多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因而联合治疗可能有其合理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比较各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劣。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4.
[2] 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外风说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2):102-104.
[3] 于志洋,王飞.缺血性中风(痰瘀互阻型)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4-16.
[4] 杨晓颖,张根明.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3):14-16.
[5]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195-196.
[6] 于俊生,陈兆昌.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证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451-454.
[7] 文雅.张学文教授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经验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6):73-74.
[8]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9005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11(1):3-5.
[9] 谭凯文.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地位重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8):9-10.
[10]赵拥军.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3):1-3.
[11]刘新胜,崔书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2,32(1):129-131.
[12]董婷,杨文明,周磊,等.观察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80-184.
[13]晋小勇.中医药辨治中风难治性麻木7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81-83.
[14]富作平.祛风解表药为主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2):59-61.
[15]蔡毅军.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45-46.
[16]艾宗耀,王楠,卢惠荣,等.活血通络解毒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696-697.
[17]张世蒇.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65例[J].河南中医,2010,30(9):852-853.
[18]张玉莲,周震,王立存,等.化痰通络法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1):12-15.
[19]廉全荣,董华丽.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30-431.
[20]张强.首乌补肾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661-1662.
[21]黎洪展,吕永恒,陈琪,等.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2):2408-2409.
[22]杨红莉.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30例[J].陕西中医,2012,33(6):661-662.
[23]吴传良.早期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68-469.
[24]许林丽,孟庆阳,田立,等.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57-58.
[25]陆伦,杨小芳.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1):64-65.
[26]王瑛,孙广红,王吉龙,等.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循证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6-7.
[27]邓玉霞.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53-154.
[28]高敏,徐祖浩,林木灿,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评价[J].新中医,2013,45(11):11-13.
R743.9
A
1004-745X(2014)11-206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1.040
2014-07-12)
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2011YS027);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ZB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