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学和临床的鉴别诊断

2014-01-24 14:34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脑萎缩侧脑室脑室

张 华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中心卫生院CT室,221621)

浅析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学和临床的鉴别诊断

张 华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中心卫生院CT室,221621)

文章阐述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学和临床的鉴别诊断。

脑白质疏松症;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学;临床;鉴别诊断

脑白质疏松症(LA)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CT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然而很多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还不够,曾有文献报道,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本文对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55例和Binswange病37例的CT征象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说明二者之间在CT和临床表现中的鉴别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55例和Binswange病37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5例脑白质疏松症中,男36例(65.4%)、女19例(34.6%);年龄51~86岁,平均6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肢体运动障碍等;合并高血压者36例。37例Binswange病中,男25例(67.5%)、女12例(32.5%);年龄65~89岁,平均72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多虑、情绪波动、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痴呆等;合并高血压患者29例。

1.2 方法 常规CT头颅平扫:被检者取仰卧位于扫描床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平面并与床面的中线重合,头部置于头托内,下颌内收,使两侧听眦线所在平面垂直于床面,两侧外耳孔与床面等距,即X线摄影中的标准头颅前后位。定位线与两侧听眦线在同一平面上。从定位线开始向上扫描至颅顶。机器为美国GE Brivo CT325双排螺旋CT,层距、层厚为7 mm,窗宽100 Hu,窗位35 Hu。

2 结果

55例脑白质疏松症中,均有阳性发现。CT主要表现为对称分布的脑白质病变,两侧大脑皮质下、脑室周围斑片状或弥漫性互相融合的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呈月晕状。本组病例检出病灶累及侧脑室后角周围区域41例、侧脑室前角周围38例、放射冠区31例、半卵圆中心29例。43例合并脑萎缩。

37例Binswange病,CT检查侧脑室外上方低密度区,呈扇形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分布,边缘模糊。其中发生在侧脑室前角及后角23例、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14例、大脑额叶白质1例。33例伴腔隙性脑梗死,大部分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3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LA和Binswange病的诊断明显增加,但其中许多病例的临床表现(无临床症状 )与诊断并不相符 ,尤其健康老年人也常见到脑白质疏松症。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二者的临床诊断标准。

LA是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等[2]于1987年首先提出的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以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性改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3]。可由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多种疾病引起,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病变主要位于脑白质,病理表现为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出现脱髓鞘、室管膜层细胞脱失、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及轴突减少;皮层下白质穿动脉内膜增厚、脂质沉着、小血管玻璃样变或淀粉样变;小血管周围间隙和脑室周围间隙扩大。LA只是与各种病理情况相对应的一种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为记忆、情绪、定向等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出现LA的正常老年人,不仅可无智能认知障碍,甚至有的病例智能还高于同龄人,由此可知LA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CT表现为:两侧大脑皮质下、脑室周围斑片状或弥漫性互相融合的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呈月晕状,不强化,常两侧对称;常伴发脑萎缩,所以常可同时发现脑室及脑沟增宽;皮质下弓状纤维和胼胝体很少受累,脑干尤其是脑桥中上部、中央部易受累,较少累及延髓、中脑及小脑。

Binswanger病系由OttoBinswanger于1894年描述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病理解剖资料而得名,是一种发生于脑动脉硬化基础上,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血管病[4]。病理表现为大片脑白质脱髓鞘而弓状纤维保留及明显动脉硬化。病变主要累及皮质下深部髓质,包括基底核,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髓质,呈脱髓鞘性改变;脑髓质内小动脉变性、硬化,同时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改变。多发于>50岁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老年性痴呆、记忆力下降。有腔隙性脑梗死时,可出现肢体无力或偏瘫等。以往多认为必须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合并痴呆才能诊断。笔者认为,痴呆是逐渐或阶梯式进展的过程,可有自行缓解或相对稳定期,此时临床表现为记忆、智能减退。CT表现三大特征:①左右侧脑室外上方低密度区,呈扇形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分布,边缘模糊,无强化;②可伴有左右侧脑室不同程度的扩大,脑池、脑沟增宽等脑萎缩改变;③可伴有基底核区单发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总之,LA和Binswange病与老龄、高血压、多发性缺血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LA和Binswange病在临床症状中都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肢体运动障碍,高血压占据一定的比例。CT征象均可表现为脑室周围或(和)半卵圆中心区域的密度减低改变和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作为影像学描述的一组病因不统一的临床综合征 ,也包括了一部分早期或亚临床期Binswange病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白质异常改变患者。如随着病情发展,达到临床符合诊断Binswange病标准就明确诊断为Binswange病, 不符合者即为脑白质疏松症。因此,结合临床特征和应用CT扫描可以明确诊断。

[1] 胡水勋,林桂廷,方润龙,等.老年脑白质疏松症60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12(8):27-28.

[2] Hachinski VC, Potter P, Merskey H. Leuko-araiosis[J]. Arch Neurol, 1987, 44(1): 21-23.

[3]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0.

[4] Salvi F, Michelucci R, Plasmati R, et a1. Slowly progressive familial dementia with recurrent stroke and white matter hyposensities on CT scan[J]. Ital J Neurol Sci, 1992, 13(1): 135.

1672-7185(2014)20-005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0.029

2014-05-03)

R741

A

猜你喜欢
脑萎缩侧脑室脑室
如何预防脑萎缩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脑萎缩会变老年痴呆吗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脑萎缩预示老年性痴呆吗?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