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辉 刘玉芳
孕妇在怀孕时出现头晕、倦怠、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称之为“早孕反应”,这种反应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对孕妇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部分孕妇早孕反应比较强烈,恶心呕吐频繁,甚至影响到正常的饮食,影响孕妇的正常健康,严重时甚至威胁其生命,这时一般称其为“妊娠剧吐”[1]。妊娠剧吐属祖国医学“恶阻”范畴,中医治疗妊娠剧吐有显著优势,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作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66例妊娠剧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66例患者,其中首次妊娠51例,两次妊娠15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6~28 d。均确诊为妊娠剧吐,临床症状多为择食、口苦恶心、晨吐、头晕目眩、寒热往来、脉滑利等。
1.2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治疗,中药基本方:柴胡9 g,黄芩12 g,法半夏9 g,太子参15 g,大枣3枚,藿香12 g,砂仁(后下)9 g,竹茹9 g,甘草9 g,3剂为一疗程。加减法:脾虚者加炒白术20 g、茯苓15 g;口渴甚者去砂仁、太子参,加西洋参9 g、石斛15 g、麦冬15 g;便秘、腹胀者加炒枳壳9 g;气虚、四肢无力、面色萎黄者加炙黄芪15 g;腰膝酸软、带下耳鸣者加杜仲12 g、续断15 g、菟丝子12 g。服用方法:服药前用温水浸泡,时间约为1个小时,再煮沸15分钟,待冷热适宜时服用,服用时应注意多次少量。若患者难以服用,恶闻食气者,可先服生姜榨汁,再行服用。
2.1疗效判定标准 择食、口苦、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寒热往来等症状消失,纳食、精神佳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仍较轻症状为有效。用药3剂后以上症状均无缓解为无效。
2.2临床疗效 本组共66例患者,60例治愈,占91.0%,3例有效,占4.5%,3例无效,占4.5%,63例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因剧烈呕吐在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妊娠剧吐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一定的相关性。妊娠剧吐属祖国医学 “恶阻”范畴,《医学入门》说:“恶阻是由于子宫经络络于胃口,故逢食气引动精气冲上,必食吐净后精气乃安。”故妊娠剧吐,良由母气不充,水谷之气不能运化,蕴积而为痰涎,致呕逆困殆;亦因平素胃气虚弱,孕后阴血聚以养胎,肝血不足,肝失所养,或肝气偏旺,或怒气伤肝,肝失疏泄,致肝气挟冲气上逆犯胃而呕恶[2]。但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针对患者妊娠剧吐的不同临床表现,其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虚胃弱型、肝胃不和型、寒热错杂型、肝气上逆犯胃型。方中柴胡、黄芩、竹茹清热除烦,止渴安胎;法半夏降逆止呕作用显著,生姜中所含的姜油酮和萎烯酮的混合物也有显著的止呕作用,两药一起使用,具有协同作用,镇吐效果更为显著;竹茹能除烦热呕吐;霍香醒脾快胃、振动清阳;砂仁安胎止呕;以上五药合用和胃醒脾、降逆止呕、除烦安胎;太子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益气生津[3]。以上组方,切合妊娠剧吐病机,所以临床疗效显著,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药物加减治疗,采取不同的服药方法,但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胃能受纳,这样相应的药物才能发挥其药效。因此服药宜少量多次,如果患者胃纳差,先服生姜榨汁,待胃气稍平,不欲呕吐之时,再行服药。另外,孕妇在治疗过程中,应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室内多通风,可适当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户外安静、空气好的地方走动,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少吃多餐,注意营养的充足,忌食油腻、辛辣、刺激、冷藏食物,注意合理的休息,这样再配合相应的中药治疗,治疗效果更佳。
[1] 陈贵廷.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02.
[2] 杨建平.多胎妊娠的早期管理及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3):184.
[3] 杜敏.妊娠剧吐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