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思考

2014-01-24 06:40张延忠翁建财李志鹏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救援医学应急

张延忠,翁建财,李志鹏

近年来,各种灾害事故频发,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行动日益频繁。但目前,由于地方和军队、武警部队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军地联合组织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亟待建立完善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为军地联合遂行应急医学救援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制度保证。

1 建立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指挥体系

1.1 编设应急指挥机构,理顺组织指挥关系 一是编组指挥机构。按照军警民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精干、高效的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州、盟)、县(市、区、旗)四级军民融合的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机构。由国家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和武警部队后勤部建立国家级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国家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和武警总部后勤部主要领导负责指挥决策,有关司(局、部)领导和骨干参加。省级、地区级和县级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参照国家级建立。二是理清指挥关系。四级指挥机构按照自上而下垂直指挥,各级指挥机构负责对本级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指挥决策,对当地、军警以及外援卫勤力量进行统一编成、统一区分任务、统一部署工作,在一体化指挥下形成整体合力,并与其他专业指挥部门进行协同。指挥机构平时预编于地方或军警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共同决策”的组织指挥机制,明确各单位职责及联系人与联系方式,依托地方和部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疾病控制部门,组织经常性的联席会议,建立协调关系,减少指挥环节[1]。

1.2 改进应急指挥手段,夯实指挥协同基础 充分利用地方通讯网络、海事卫星电话等各种通讯工具和军队、武警现有指挥通信及信息系统,突出军地一体化指挥保障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地区、县四级军警民相互联通的指挥网络平台,形成军警民信息共享、一体联动的格局,实现卫勤力量部署信息、医疗救治信息、卫生防疫信息、药材保障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决策、传输、反馈军地一体化,为科学指挥决策、精确实施保障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即使灾区所有通讯、电力等设施中断,也能发挥现场医学救援应急指挥调度功能[1]。

1.3 建立联合应急医学救援的指挥预警系统 建立指挥预警系统旨在掌握灾区重点地域卫生及流行病学基本情况;监测灾区重要地区环境与微生物危害因素,并进行健康状况和危险评估及预警预报;采用适当的监测方法,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问题。应急医学救援指挥预警系统要进一步明确军地分工,强化抢险救灾监测预警能力,形成能够快速应对大量灾民救治需求的应急处置方案,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合应急医学救援预警管理机制。

1.4 注重联合编组演练,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军队、武警部队各级卫勤机构平时要加强与驻地卫生部门的联系,深化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多样化任务中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研究,适时抽组军地专业力量采取定期演练、战前演练和结合军事演习演练等方式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编组联训,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定期演练,要按预定行动预案每年组织数次编组联训,共同修订方案,并强化弱项训练;战前演练,特别是在遂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任务准备阶段,要进行临战训练,熟悉任务、地形和协同事项等;结合军事演习演练,可把抢险救灾、处置事故灾难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灾难救援行动纳入军事演习整体筹划安排,军警民联合实施[1]。

2 建立联合应急医学救援力量体系

2.1 建设应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 依托军队、武警、地方现有医学救援组织,按照“分门别类、突出重点、一体建设”的原则,培养与训练各类平时能承担日常急救医疗工作,灾难发生时能“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的应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建立军地一体应急救援医学专家库,设立与灾害医学相关专业的专家顾问库(如灾害救援专家、地震专家、消防专家、化学品专家、核辐射专家等),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建立长效的公众自救、自防机制与培训体系,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能力,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灾害医学“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建立由政府出资,军地卫生力量定期联合训练机制,制定统一的救援专业训练和考核标准,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应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1]。

2.2 建设应急医学救援配套装备 要重点建设创伤急救、手术、医技检查、伤员搬运、预防医学以及后勤保障等六大模块救援装备。创伤急救模块主要配备无菌急救治疗包、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器、吸引器、氧气袋等,以现场急救装备为主,用于现场伤员的包扎、止血、止痛、固定和通气等紧急救治、呼吸障碍急救、穿刺排气、防治休克和抗感染等紧急救治;手术模块主要配置功能手术床、手术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高频电刀、多功能监护仪、制氧机等医疗设备,对重伤员实施紧急救命外科手术;医技检查模块主要配备便携式X线机、便携式超声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常规分析仪等;伤员搬运模块主要配备铲式担架、固定器材、监护仪、呼吸机等;防疫医学模块主要配备手动消毒器、喷雾器、检水检毒箱、食品检验箱、卫生防疫车等,用于灾区内外环境细菌和蚊蝇的消杀处理;后勤保障模块主要配备发电机组、通讯设备、饮食餐车,以及保障电力、信息和饮食安全等装备器材。除此以外,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卫勤指挥车、野战手术车、野战急救车、野战保障车、远程会诊车等系列移动野战医院系统单元,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治能力[2]。

3 建立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法规体系

3.1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应急医学救援政策法规体系 针对军地应急救援法规体系不接轨、不配套的问题,加强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理论研究,形成涵盖指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力量建设、应急准备、救援处置、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理论体系,为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实践及其法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尤其是要针对各种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制定军警民联合遂行救援行动的相应政策法规,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依法迅速展开医学救援行动。

3.2 借鉴国外经验做法,细化应急医学救援法规体系 从外军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来看,基本上都有详细的规定,并且明确赋予军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时的义务、权利和责任,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结合我国国情,为确保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应首先对国家层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从不同侧面进行细化。其次,省级、地区级、县级要依据上级有关政策法规制定适应本级本区域特点的详细规定,明确军地双方在灾难救援中的地位与任务、权限与义务,以及必须遵守的程序,并建立请示报告、情况通报、对策研究、应急值班、应急预警等制度,为军警民联合遂行医学救援任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将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的正当性和高效性[3]。

4 开展常态化联合应急医学救援训练

4.1 设置年度联训课目 每年军警民三方要定期共同研究预判近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围绕不同类型的灾情,设置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演习课目,为开展军警民联合应急医学救援训练提供基本依据与科学指导。

4.2 强化实战化联训 要根据年度联训课目,从难从严从灾情实际出发,练联合指挥与通信、练力量整合与部署、练联合救援与保障,着力提高抢险救灾联合医学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高效处置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5 完善联合应急医学救援保障机制

5.1 完善军地融合的物资储备机制 军地双方应根据区域救援任务特点和卫勤保障需求,对各种卫生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共同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特别是救灾专用且不易筹措的物资应当多储备。地方政府应在“热点”、“敏感”地区划片建立筹措供应点,由当地驻军业务部门或地方医疗机构代管,减少战时筹措环节,疏通应急供应渠道,建立稳定高效的物资筹措供应体系,以利于异地联合遂行应急医学救援任务所需。代管机构可结合本单位临床需求,及时消耗、补充和更新库存药械,避免长期储存导致物资失效或报废造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联合应急医学救援的保障效益[1]。

5.2 完善高效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要完善区域性联合应急医学救援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定期会商、归口协调等措施,保持联络畅通,实现应急和常态一体化;完善经费划拨与补偿协调机制,保证应急医学救援军地一体化保障模式的有效运转,使投入与效益比达到最佳程度;建立完善民间动员协调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吸纳民间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灾后保障工作总结与评估反馈机制,及时改进应急医学救援保障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

[1]张宏涛,王 毅,王 华.区域性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建立的构想[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367-1368.

[2]彭卫平,刘庆春,宋丽霞.紧急灾害医学救援装备科学编配探讨[J].武警医学,2009,20(12):1135.

[3]刘 江,王 戎,葛 毅.军民融合式应急医学救援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52-453.

猜你喜欢
救援医学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紧急救援
医学的进步
3D打印大救援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