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教育方式探讨

2014-01-24 03:31王子秀杨晓明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灾害救援

王子秀,杨晓明

灾害护理教育方式探讨

王子秀,杨晓明

灾害护理;护理教育;护士

近年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等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灾害,公民的自救能力有限,需要大批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援。2008年我国《护士条例》规定: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参加医疗救护工作。可见基本的灾害护理技能对所有护士都是必要的[1]。在灾害救援中,护士承担着预防、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物资管理等各种角色[2]。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护士缺乏灾害护理意识和知识技能储备,不利于灾害护理的发展。所以培养一支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灾害救援护理队伍,是当前所必需的,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1 发展灾害护理教育

灾害护理与一般护理工作相比具有其不同特点,亟待加强灾害护理队伍的建设,亟待培养具有专业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从灾害频发或严重的国家、地区的救援来看,护理人员在备灾救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曾接受过应灾备灾训练的护士可参与支援灾区的医疗护理活动,包括心理社会支持,这对于防止受灾者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具有积极作用[3-5]。但与灾区救援护理人员访谈后却发现,缺乏灾前课程培训影响了护理人员救护能力的发挥。灾害医学如果离开了护理理论和实践,将难以承担其使命,也无法开展工作[6]。而参与过救灾的护理人员一致反映,亟需开展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7-8]。近年来,随着灾害研究的深入,相继出现了应对灾害事件的医学与护理教育。但目前仍然缺乏高水准的灾害教育模式,它必须建立在实践及优良教育理论之上,且结果指标可量化的评价体系。

Jennings-Sanders[9]明确指出实现灾害护理教育正规化与灾害定义规范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护士在灾害护理管理4阶段教育模型。(1)灾前期:资源、风险及防灾教育评估、备灾防灾规划与实施。(2)灾害期:社区护士要发挥照顾者(即分流、整体化护理)、病例管理者(包括联络、转介、卫生服务统筹、追踪)及教育者(即二级预防)角色功能。(3)灾后期:工作重点是重新进行人群需求评估、灾害规划修订及宣传。(4)服务对象/人群期:重点是降低伤死率、减少卫生花费及灾害相关性花费、改善健康状况、增长知识、提高灾害规划方案的效力及促进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突发事件预备与应对(EPR)4阶段课程内容框架。(1)预备期:内容包括EPR中护士角色、符合法律、伦理及社会文化的护理实践框架、突发事件及灾害类型,EPR规划、相关领导力与管理能力。(2)紧急干预期:内容包括形势与需求分析、个体护理照顾、公共卫生干预、安全与保卫、统筹与沟通、资源物流管理。(3)恢复与康复期:内容包括长期照顾支持、精神心理社会支持、结构性及经济性恢复。(4)突发事件/灾害后期:内容包括与EPR有关的培训、倡议、社会动员及政策发展。

我国在灾害护理方面也有积极的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灾害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10],而侯晓红等[11]提出的灾害护理课程框架,对于实施灾害护理教育也具有指导作用,内容涉及灾害概况、灾害特殊处理(如尸体)、救灾计划、疏散与避难、复苏技术、创伤处理、社会心理救护、公共卫生干预、脆弱群体护理、灾害统计基础及未来灾害与应对等。

2 灾害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护理能力一词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并无统一认可的规范定义[12],一般是指实施一项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采用概念分析方法指出了护理能力的5个定义性特征。知识(信息、传授、训练)、行动(才能、模式、过程、技巧)、专业标准(基本要求、必备条件、资质)、内部调整(问责、态度、自制、动机、自我调整)及动态变化(不断变化、不断改进、不断进行)。日本兵库大学护理学院在多年地震灾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包括知识、技巧与判断3个方面,涉及4个能力领域:灾害护理基本态度、灾害护理系统化评估与提供、脆弱人群及其家庭的护理、灾中护理管理及专业发展。

我国在四川地震灾害后的研究则发现,灾害护理能力包括如下几项:人力物力准备、现场急救技术、多病种护理知识、野外生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心理救护及自护知识与能力,并强调了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力的要求[10]。

3 灾害护理教育的方式

我国灾害护理学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灾害护理教育体系,以护理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以继续护理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灾害护理教育。灾害护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高水平护理人才。

3.1 加强灾害护理知识的学习 提高我国灾害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对学生实施规范化培训。一是在高等医学院校和护理院校开设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课程,通过必修或选修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1]。二是课程设置应根据各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要求,并结合该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灾害护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教学方法。三是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建立灾害救援护理的培训基地,如以急救、ICU模拟实验室和心理学实验室为基础,开展救援专科技术培训以及灾害发生后的心理救援、心理疏导等。

3.2 加强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和专科培训 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灾害护理学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再学习过程。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后才通过在不同科室的轮转进行专科学习培训。管晓萍等[13]通过总结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会议的体会,认为全科护理作用在灾害救援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灾害,更好地完成灾害救援护理任务,一是应在学生毕业后进行不同科室的岗位轮转,使护士全面掌握各学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为灾害救援输送全科护理人才。二是应定期组织针对各种灾害救援的专科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灾害特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灾害救援队伍。三是应从实践和研究的高度出发,阶段性地培养优秀的灾害护理实用型人才,提高护士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和技术掌握,每年还要举办2~3次模拟灾害救护训练,如模拟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以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这对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灾害救援护理队伍,提高灾害现场的急救效率和救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或护理学会还应制定灾害发生时护士行为的应急预案,并详细制定大规模灾害的应对指南,并按照指南有计划地进行灾害救护训练。

3.3 强化灾害护理的网络协作 汶川地震后,国内护理管理者已经认识到护理人员之间互相支援的重要性,护理组织可以推行日本护理人员志愿者登记制度[14]。同时,护理协会作为专业职能团体,有必要与相关的组织与学会进行合作。建立国际性的灾害护理网络协作,特别是在灾害发生率高、受灾程度严重的亚洲地区,加强和深化相互协作是非常必要的。世界各地的护理同仁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同时为构筑灾害护理学这一新的知识体系,共同探讨灾后及灾后中远期的救援活动,以及在灾害的应对中护理人员的职责及所面临的问题。灾害护理学作为新的知识体系,在全世界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会逐渐发展和完善。

当今世界,不可能完全避免灾害,尤其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护士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所受灾害护理教育及工作地点的特殊性,在灾害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担负着灾害救援、教育、培训、科研等任务,对我国医学救援事业必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1] Susan O,Bernard ML,mathews P.Neonatal nursing care issues fol lowing a natural disaster:Lessons learned form the Kat rina experience.The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Neonatal Nursing,2008,22(2):147-153.

[2] 王溪婷,孟庆云.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实践探讨灾害救援护士的培养.吉林医学,2010,31(11):458.

[3] 南裕子,渡边智惠,张晓春,等.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4] Laditka SB,Laditka JN,Xirasagar S,et al.Providing shel ter to nursing home evacuees in disasters:lessons f rom Hur ricane Kat rina[J]. Am J Public Heal th,2008,98(7):1288-1293.

[5] Of rin R,Salunke SR.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the South East Asia region[J].Int Rev Psychiat ry,2006,18(6):495-500.

[6] 张利岩,韩淑贞.论灾害护理学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123-125.

[7] Slepski LA.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mong heal th care providers during hur ricanes Katrina and Rita:pilot study resul ts[J].Disaster Manag Response,2007,5(4):99-110.

[8] 钱耀荣,李 莘,晏晓颖,等.地震灾区现场护理人员救护素质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73-3074.

[9] Jennings-Sanders A.Teaching disaster nursing by utilizing the Jennings Disaster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J].Nurse Educ Pract,2004,4(1):69-76.

[10]杨小平,赵 芳.地震灾难中护理救援人员能力要求的探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8,24(3):181-182.

[11]石红丽.构建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思考[J].全科护理,2009,7(15):3276.

[12]Axley L.Competency:a concept analysis[J].Nurs Forum,2008,43(4):214-222.

[13]管晓萍,张利岩,高 歌,等.国际救援实践对护理培训方向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6,41(3):112-113.

[14]张 清,陈美芳,杨国红.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37-139.

(收稿:2014-04-16 修回:2014-06-04 编校:齐 彤)

R 47

A

2095-3496(2014)03-0197-03

030001 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王子秀,杨晓明)

猜你喜欢
护理学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