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
杨洪雁
总结128例电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完善术前准备, 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术中护理, 加强术后护理, 使这种微创技术更好服务广大患者。
腹腔镜;胆囊;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以腹腔镜技术代替手术已经十分普遍。电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就是利用电子腹腔镜外科技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它以其对患者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迅速被广大患者接受。本院2008年5月~2013年10月共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8例,患者术后恢复快、感觉好, 均痊愈出院, 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 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据统计1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6岁。选择条件:经B超或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
1.2方法 麻醉成功后, 脐下切10 mm左右切口, 置入穿刺器, 放入腹腔镜探查, 分别于右锁骨中线, 腋前线, 肋缘下2 cm处, 做5 mm左右的切口, 分别放入光源、抓钩、电极钳、分离钳等腹腔镜器械进行胆囊剥离切除。
1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30~60 min, 出血量30~50 ml, 未发生因器械、设备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耽误手术或改变术式,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均治愈出院。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无论大小手术, 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特别是对腹腔镜技术不了解, 患者难免会有紧张、焦虑等情绪, 护士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健康宣教, 对其处于最佳状态, 积极配合完成手术。
3.1.2完善术前准备 注意让患者做好术前全身皮肤清洁工作, 同时注意发现患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月经来潮等情况, 如有异常要随时报告医生。术前予以清淡、易消化饮食、并禁食易产气食物, 如牛奶、豆浆等, 术前6~12 h禁食水,并做清洁灌肠做好胃肠道准备, 手术当日留置胃管和尿管,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而导致窒息或误吸, 防止胃肠胀气而影响手术。
3.1.3腹腔镜微创手术设备、仪器准备 术前准备好全套电子腹腔镜电视摄像系统、气体、光源、活检钳、冲洗吸引装置、高频电刀, 并检查所有仪器性能, 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准备一个常用剖腹包, 以防术中术式改变。
3.2术中护理
3.2.1巡回护士 ①患者入手术间后进行认真查对, 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评估工作;②建立静脉通道;③将腹腔镜设备放在合适位置, 并调试好各种仪器的使用参数, 并使仪器处于应用状态, 同时要掌握简单的故障排除;④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配合麻醉师管理好液体入量, 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 使其安全度过手术期。
3.2.2器械护士 ①提前15 min洗手、检查并安装腹腔镜器械, 将腹腔镜器械按使用顺序摆放好;②配合医生消毒、铺巾, 与巡回护士一起连接好腹腔镜的导线和导管;③配合医生做好术中用物的准备;④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缝针、钛夹、纱布等, 核对无误后配合医生关腹、伤口用创可贴贴上。
3.3术后护理
3.3.1生命体征的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室后、麻醉未完全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旦患者呕吐, 应及时清除呕吐物, 防止误吸入呼吸道, 并给予床边心电监护, 术后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 h后给予间断吸氧, 术后6 h改半卧位。观察患者面色及精神状况, 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等症状, 及早发现有无内出血的表现。
3.3.2一般术后当天禁食, 次日可进流食, 应清淡、宜消化、少量多餐, 3 d后可进普食。
3.3.3手术切口的护理 术后腹壁仅留几个0.5 cm×1 cm大小的切口, 采用创可贴粘合,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切口情况, 以防切口感染发生。
3.3.4术后不适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 术后疼痛较轻, 一般可耐受, 对个别疼痛明显者, 应及时判断有无内出血等并发症, 并及时通知医生查看。置管引流者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 如发现引流液增多、色鲜红、引流液中胆汁样物等异常情况出现, 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术后体温升高不明显, 一般在1℃以内属正常吸收热, 3 d内逐渐恢复正常。若3 d内体温超过正常2~3℃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3.3.5活动指导 一般术后4~6 h取半卧位, 可在床上翻身, 24 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术后3~5 d精神食欲好, 生命体征平稳, 即可出院。
3.3.6出院指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住院时间3~5 d可以痊愈出院, 出院时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 进食低脂易消化, 含丰富维生素饮食, 2周后普食, 禁忌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切口受损, 出现不适及时和主管医生联系。
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 它以其独有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成本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已被患者广泛接受,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 节约医疗资源, 减轻社会负担, 具有重要意义。
2014-05-04]
474450 河南省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