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桂杰
基于临床实践的螺旋CT对肘关节骨折诊断治疗应用价值分析
翟桂杰
40例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取螺旋CT检查、X线检查、CT平扫, 经比对分析, 发现采取螺旋CT检查可清晰直观显示当前肘关节周围复杂性骨折的细节情况, 有利于临床医生对骨折分型, 成为医生术前选择合理手术入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固定方案的关键性参考, 并可有效提高复杂性骨折治疗效果。
肘关节;复杂性骨折;诊断治疗;螺旋CT;临床总结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取螺旋CT检查、X线检查、CT平扫检查。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19~47例, 平均年龄(31.6±3.8)岁。受损部位:桡骨小头骨骨折7例, 肱骨远端骨折6例, 肘关节复合型骨折合并肘关节脱落20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3例, 肘关节脱位并桡骨头骨骨折与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
1.2检查方法 40例患者在治疗前均采取CT平扫、X线检查、螺旋CT检查, 螺旋CT采取轮廓重建、容积重建技术,可使用32排螺旋CT扫描, 选择兴趣区做薄层扫描。120 kV, 96 mA, 厚层4~6 mm, 螺距1.1~1.6, 重组间隔2.5~3.0 mm。扫描时间33~60 s, 使用三维成像做重建。
1.3手术方法 使用螺旋CT检查, 并对肘关节损伤情况做分型, 做针对性治疗。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4例患者AO分型为21-B2.2骨折, 采取保守治疗方式。手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内固定方式, 分别可选择交叉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单纯螺钉内固定。AO分型为12-B1.2型骨折, 21-B2.2骨折、13-B3.2型骨折患者采取C型臂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做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采取X线检查、螺旋CT检查、CT平扫检查方式, 对40例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检查, X线可确诊为骨折患者19例,经CT平扫可确诊为骨折及分型患者34例, 经螺旋CT检查能明确分型和诊断患者40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螺旋CT检查后, 针对患者分型诊断结果, 采取个性化针对性手术治疗。经治疗后, 所有患者未发生骨化性肌炎, 术后未发生关节不稳定、切开感染、明显疼痛等症状。采取Mayo做肘关节功能评定, 治疗效果为优患者28例, 良9例,差3例, 其优良率为92.5%。
3.1临床总结 经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 可以发现采取CT平扫、X线检查等方式, 只能将骨骼二维图形呈现出来,缺乏直观感, 导致诊断不确切。在螺旋CT扫描中, 采取计算机做损伤部位信息收集。能呈现出高质量、直观、立体的图像。骨关节诊断中, 螺旋CT图像有极佳的成像效果, 其具有清晰显示骨骼解剖形态、立体呈现, 将以往的平面成像技术所存在的局限性突破, 可避免因骨像重叠, 导致其形态显示受到影响。X线检查不易将骨折检查出来, 甚至无法从一个角度中, 将骨折形态展现, 螺旋CT检查可从任意角度呈现骨折形态, 也可充分展现出骨折的类型、位置、骨折脱位、移位等情况。CT平扫的图像缺乏立体感、且图像不直观, 在桡骨小头骨的细小骨折线中, CT平扫无法将骨折部位显示, 从而对其损伤程度无法判断, 不能进行准确分型。采取螺旋CT检查, 能对CT平扫、X线检查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 隐去与软组织无关的影像, 只对骨折脱节部位进行观察, 且可以对所得成像可随意旋转, 从每个角度对肘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观察, 可得到全部的认识[1]。
3.2临床心得体会 螺旋CT的检查结果是选择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关键, 减少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创伤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损伤。明确手术方案, 可从三维重建图像中, 将骨折线清晰展现, 从而对骨折形状、骨折大小、骨折位移等基本情况有相应的了解。医生可以从骨折粉碎性情况对手术方法进行判断。经螺旋CT检查后, 针对患者分型诊断结果, 采取个性化针对性手术治疗。可见, 螺旋CT检查在肘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可以起到积极意义, 能有效提升肘部复杂性骨折治疗水平。以上经验, 是作者从医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仅供广大CT医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研究。
[1] 何强.MSCT重建技术在肘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3):65-66.
2014-05-04]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医院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