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伟
微创开放式修补腹股沟疝90例
郭建伟
目的 探讨微创开放式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微创开放式修补手术治疗,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 90例患者均痊愈;平均手术时间(40.35±4.30)min, 平均恢复时间(6.24±1.56)d, 平均住院时间(4.17±0.46)d;术后共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术后随访1年, 均无复发;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开放式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疼痛,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微创开放式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较高, 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成人腹股沟疝无法自愈,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微创开放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轻患者的疼痛。为了探讨微创开放式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 男82例, 女8例, 年龄29~77岁, 平均年龄(56.35±6.24)岁, 病程1~19年, 平均病程(8.22±1.27)年;术中证实斜疝63例, 直疝19例, 复合疝8例, 单侧疝74例, 双侧疝16例;腹股沟包块直径在2~14 cm, 平均直径(6.77±2.10)cm。
1.2治疗方法 采取联合硬膜外麻醉, 取患侧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上方约2 cm作为基点, 斜疝在以基点为中心平行于腹股沟韧带2~3 cm处进行切口;直疝切口向下移动约1 cm。切开皮肤,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 斜疝打开睾提肌,游离疝囊至内环口;直疝直接提起疝囊, 游离到颈部后打开腹横筋膜, 拉起腹壁下血管, 再创建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直径在11~13 cm之间, 放置补片, 上缘至弓状上缘, 下缘至耻骨结节内, 关闭腹横筋膜, 最后固定补片, 止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并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治愈率、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发生率;③疼痛评分:治疗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进行评定, 分值在0~10分,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 90例患者均痊愈, 痊愈率为100.00%;平均手术时间(40.35±4.30)min, 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6.24±1.56)d, 平均住院时间(4.17±0.46)d;术后共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4.44%, 其中未发生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等, 发生尿潴留1例, 术后血清肿1例, 术后腹股沟区痛2例;术后随访1年, 均无复发。
2.2治疗前后患者在疼痛评分上的比较 治疗前疼痛评分(6.27±1.20)分, 治疗后(3.26±1.02)分, 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病, 传统的疝修补术大都属于有张力修补, 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高。而随着人工合成补片技术的发展, 通过微创开放式修补术能够减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复发率约在1.0%左右[2]。
本研究中的微创开放式修补术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补, 它能够修补趾骨肌孔, 理论上能够达到零复发率。此种方式属于无张力修补术, 既符合生物学原理, 又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在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不需要对精索进行游离, 对组织的损伤率比较低, 而且整个解剖平面不含有神经, 因而患者疼痛轻[3]。相关研究表明, 微创开放式修补术切口较小, 因而患者术后恢复较快[4]。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 90例患者均痊愈, 痊愈率为100.00%;术后共4例(4.44%)患者出现并发症, 随访1年, 未出现复发病例, 说明微创开放式修补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此外, 微创开放式修补术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微创开放式修补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综上所述,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微创开放式修补术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疾病复发, 减轻患者的疼痛, 促进患者的恢复, 操作简单,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家胜, 胡铁弋, 陈勇, 等.应用轻型与重型网片开放式修补腹股沟疝的Meta分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47):8294-8300.
[2] 严命熔, 林琛, 熊克辉.开放式TEP修补腹股沟疝(附80例报告).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3):34-35.
[3] 余俊英, 冯泽荣 , 黄顺荣, 等.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251例对比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6):587-590.
[4] 周军, 张育超 , 赖东明, 等.开放TEP与传统前入路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比较.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2): 115-120.
2014-05-05]
452370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