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敏,赵丹彤,冯 霞,孙丽梅,张海萍,赵 艳,闫惠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6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病理学表现为肝内小叶间胆管非化脓性慢性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疾病,约90%的PBC患者为女性,多在中年诊断出该病。PBC疾病进展的最终结果为不可逆转的胆汁性肝硬化,肝移植为肝功能衰竭的最终有效治疗手段。尽管在PBC患者中肝衰竭意味着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但也有报道在PBC患者中有0.76%-5.9%的发展为肝细胞癌[1-4]。近年来随着PBC患者治疗状况好转及生存率的提高,PBC合并发生HCC值得加以重视及研究。对于PBC伴肝癌病例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团队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收治的350例PBC患者,并对其中确诊肝癌的9例患者的自身抗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2007年-2012年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收治的PBC患者,共350例,其中9例患者合并肝癌。PBC诊断标准符合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制定的PBC诊断标准,包括:1)ALP等反映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指标升高;2)AMA或AMA-M2阳性;3)如血清AMA或AMA-M2阴性,病理诊断有非化脓性胆管炎和中小胆管破坏。同时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害。上述标准满足2条即可[5]。
1.2方法
1.2.1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德国EUROIMMUN公司试剂)检测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细胞骨架抗体(CS)、抗肝肾微粒体(LKM)等自身抗体。患者血清自1∶100起稀释,操作步骤严格按欧蒙公司生物玻片马赛克TM技术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封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组织或细胞内出现特征性绿色荧光,血清稀释度≧1∶100为阳性。
1.2.2 免疫印迹法(德国EUROIMMUN公司试剂)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膜条包被抗原有: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史密斯抗体(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抗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抗硬皮病70抗体(Scl-70)、抗Jo-1抗体(Jo-1)、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CENP B)、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膜条出现蓝紫色条带为阳性。
1.2.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MA-M2亚型抗体,>25RU/L为阳性。
1.2.4 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美国雅培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AFP(正常值为0-7 ng/m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
2.1PBC患者中HCC发生率
本研究共收集PBC患者350例,女性293例(83.7%),男性57例(16.3%),平均年龄56岁(24-90岁)。PBC合并肝癌患者9例,发生率为2.57%(9/350),其中女性2.38%(7/293),男性3.5%(2/57),9例HCC患者平均年龄67岁(52-87岁)。
2.2 9例PBC合并HCC患者自身抗体检出情况
2.2.1 自身抗体检出率:在HCC的诊断时间点检验结果提示:9例PBC患者8例AMA检测阳性(另1例病史中AMA曾经阳性,肝穿诊断为PBC); 8例AMA-M2阳性;9例患者ANA检测均阳性;9例患者均未检出抗-LKM及SMA阳性。8例患者(88.9%)至少同时检出两种自身抗体阳性(ANA/AMA)。
2.2.2 自身抗体滴度分布: 9例HCC患者中8例AMA检测阳性,其中4例(50%)滴度≧1∶1000,3例(37.5%)滴度1∶320,1例滴度1∶100,(另1例患者在诊断PBC时AMA 1∶320,诊断HCC时AMA阴性)。9例患者ANA检测阳性者中8例滴度≧1∶1000,1例1∶100; 1例ACA阳性患者,滴度≧1∶1000。
2.2.3 ANA荧光核型:9例ANA阳性患者荧光核型多为混合型:单独核膜型、着丝点型各1例,颗粒型2例;核膜/核点型2例,颗粒/核点型3例。
2.2.4 抗核抗体谱检测:9例患者中1例CENPB阳性(65岁女性),1例SSA阳性(61岁女性),1例Scl-70阳性(52岁女性患者)。2例gp210阳性(分别为62岁男性1例及52岁女性患者1例)。其余种类抗体为阴性。
2.3 9例HCC患者AFP检测结果及与自身抗体关系
9例中7例AFP升高(其中2例患者血清AFP值≧200 U/L,其余5例患者血清AFP值均小于100 U/L)、2例AFP正常。8例AMA阳性的患者M2均阳性,其滴度与血清AFP含量并无直接相关性。9例患者ANA均阳性,AFP值升高的7例患者其滴度在整个病程中变化不大。AFP正常的1例患者ANA滴度随病程发展逐渐上升(诊断PBC时1∶100,诊断HCC时≧1∶3200)。就ANA荧光核型来讲,9例患者均以混合核型为主。
PBC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因不明,发生肝癌的病因也有待研究。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8.8%,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生存期通常少于1年,肿瘤转移和复发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因[6]。在我国,导致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的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HBV感染者后肝硬化中HCC年发生率3%-6%[7],HCV感染后肝硬化中HCC年发生率为1%-7%[8]。而PB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肝病,其发生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还未见报道。本文以较大样本报告2007-2012年5年间在佑安医院收治的350例PBC患者,其中肝癌的发生率为2.57%。
9例PBC合并HCC的患者中主要检出了ANA、AMA及ACA等几种自身抗体,AMA及ANA抗体滴度以高滴度为主,其中88.9%(8/9)患者AMA及AMA-M2检测阳性,与既往研究报道[9]90%的PBC患者血清学检测可见AMA及AMA-M2阳性类似。9例患者ANA检测阳性率为100%,比闫惠平等[10]研究报道78%阳性率偏高,可能与合并HCC有关。有研究得出,ANA具有抗肿瘤活性,可能机制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ANA免疫复合物诱导机体产生增强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以及ANA与肿瘤凋亡释放到细胞外的核染色质结合,消除或降低了细胞外染色质对NK细胞杀伤瘤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11]。本研究中ANA靶抗原可见CENP-B、Scl-70、SS-A及gp210等为阳性,可能提示这些患者重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这似乎提示PBC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与患者发展为HCC并无关联性。9例患者ANA核型以混合荧光核型出现较常见,主要为核膜/核点型、颗粒/核点型。闫惠平等[10]对52例PBC患者ANA分析发现,细胞核膜型、着丝点型和细胞核点型为PBC患者的主要荧光模式,周仁芳等[12]分析所得PBC患者ANA荧光核型以核膜型及着丝点型为主要核型。本研究中所得荧光模型基本符合既往PBC核型研究,以混合核型多见,可能与患者合并HCC相关,对比以往研究着丝点型比例较低,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证实。
AFP为诊断HCC较为可靠的指标之一,本研究的9例患者均进行了AFP的检测。结果显示AFP升高的7例患者ANA滴度以1∶1000高滴度为主且病程发展过程中变化不大。检测结果提示肝癌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强弱似乎可体现在AFP含量上,就个案来讲,其中1例女性患者AFP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其ANA滴度从1∶1000降至1∶320,AMA滴度从1∶1000降至1∶100。AFP含量始终正常的1例女性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ANA滴度从1∶100逐渐升至≧1∶3200,这可能提示我们在AFP水平在升高过程中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减弱。这似乎也可解释本研究中ANA的高检出率。PBC患者血清AFP含量高低与ANA滴度及核型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
作者简介:李卓敏(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参考文献:
[1]Shibuya A,Tanaka K,Miyakawa H,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2,35(5):1172.
[2]Deutsch M,Papatheodoridis GV,Tzakou A,et al.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extrahepatic malignancie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20(1):5.
[3]Miyake Y,Iwasaki Y,Terada R,et al.Persistent elevation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leads to poor survival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in type 1 autoimmune hepatiti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4(8):1197.
[4]Nakano T,Inoue K,Hirohara J,et al.Long-term prognosis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in Japan and analysis of the factor of stage progression in asymptomatic PBC(a-PBC)[J].Hepatol Res,2002,22(4):250.
[5]Lindor KD,Gershwin ME,Poupon R,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9,50:291.
[6]Nguyen GC,Thuluvath PJ.Racial disparity in liver disease:Biological,cultural,or socioeconomic factors[J].Hepatology,2008,47(3):1058.
[7]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杂志,2011,27(1):1.
[8]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9):775.
[9]Leung PS,Coppel RL,Gershwin ME.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Semin Liver Dis,1997,17(1):61.
[10]闫惠平,庄 辉,刘燕敏,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学特点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12.
[11]Torchilin VP,Iakoubov LZ,Estrov Z,et al.Antinuclear autoantibodies as potential antineoplastic agents[J].Trends Immunol,2001,22(8):424.
[12]周仁芳,胡朝军,张蜀澜等.临床标本抗核抗体102651例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12):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