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忠 王元明 王飞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产值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投资效率提升及人才结构优化上。另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则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因此,应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等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增长;机理;对策
一、 引言
文化产业具有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就业拉动面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多方面的优势,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外溢、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越来越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及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明确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对于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2001年~2011年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区域差异性。
二、 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
文化产业主要通过改善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提高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和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三条路径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 文化产业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经济增长的环境。文化产业对精神的强化作用首先体现为对地区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变革作用。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下,主流价值观随之改变,并直接影响地区消费水平,如享乐观的出现影响家庭边际消费率,促进了地区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次,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够带来新鲜的文化元素,主流价值观随之改变,进而促进当地消费热点转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推动力。文化产业发展对价值观产生影响作用最终体现为社会资本结构及资源配置机制变革,这将促使区域文化市场结构、文化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选择发生变化,改善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最终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总产出的增值态势。
2. 文化产业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文化产业是集艺术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先天具有创新驱动的本能。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依赖于创意的产生,同时又为新创意的产生和大规模复制、产业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文化产业是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天然温室。首先,文化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创意,并在社会专利制度、创新扶持制度、新兴产业培育制度的保护下,延长了产品或商业模式获利周期,独享专业化壁垒带来的高附加值优势。此外,文化产业在具有极好的可融性,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却很少与其他产业形成资源冲突,有利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培养区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长期动力来源。
3. 文化产业能够优化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与传统工业不同,文化产业大多是无烟产业,环境污染小,引发环境问题和产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很低。在当今世界经济低碳化压力下,文化产业是具有安全、节能、高效、环保良好特性的“绿色产业”。这对面临资源、环境双重发展压力的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在全球经济经历衰退时,文化产业表现出惊人的成长性和良好的盈利性。因此,文化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助推器,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实现由粗放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能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及机理实证分析
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假设经济系统的增长模型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G=F(X1,X2,…,Xn,A),其中G为国内生产总值;Xi(i=1,2,…,n)为各要素的投入;A为经济制度和技术水平。对函数求全微分得:
即GDP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各个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之和。
为了便于弹性的估计可以将(3)式转化成常见的对数形式。根据这一思想,本文将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本文用人均实际GDP的对数值反映各省市的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各模型中的自变量也均做对数处理,以使其估计系数具有弹性的经济涵义。其中CUL为地区文化产业总产值,用以度量各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I为各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以衡量资本增长规模;H为各市具有普通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代表各地人力资本发展水平;F为各省市年利用外资数量,用来衡量利用外资规模;CUL*I为文化产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乘项,用来反映文化产业对资产投资的整合和利用效率的作用;CUL*H表示文化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衡量文化产业发展对改善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的影响;CUL*F表示文化产业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互作用,用以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对外资利用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本文所用数据为2001年~2011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其中各年度文化产业产值来自2002年~2012年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各省市GDP、固定资产投资、各市高校人数、各省市年末总人口和外资利用规模等数据均来自2002年~2012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2. 模型估计结果及其分析。本文通过豪斯曼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1)~(7)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如下:
(1)变量作用分析。根据表1可知,I及H在各个模型中是高度显著的,表明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仍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则起着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经济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知识储备和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人力资本存量便在其中起着主导效应,而传统的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则日渐趋于次要地位。同时,文化产业发展(ln(CUL))、文化产业与人力资本交叉项(ln(CUL*H))对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显著。而外资利用规模(ln(F))、文化产业与固定资产投资交叉项(ln(CUL*H))、文化产业与外资利用规模交叉项(ln(CUL*F))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比较小。
(2)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分析。首先,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指标的估计系数说明我国经济每增长1%,其中就有接近0.1%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产业增加值贡献率接近10%,远超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直接拉动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文化资本积累、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企业成长等方面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源。
其次,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根据表1可知,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变量随着其他变量的添加,其显著性逐渐下降。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来间接体现的。这种间接作用表现在CUL*H,说明文化产业对于影响我国人力资本,间接刺激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印证了Kibbe(1982)的结论:文化产业在提高人力资本能力方面具有外部性,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扩散等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相关产业,区域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高于与GDP的比值。另一方面,CUL*I、CUI*F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文化产业发展对投资的分配和整合作用并没有得到凸显。另外,外商投资在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中比重还比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微弱。这与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对外资限制较多,外商投资难以进入文化产业关键领域具有较大关系。
3.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性比较。为了更具体地分析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机理,我们分别考察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考虑到模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变量全面性,在此采用模型4和模型7分别对东中西部区域进行参数估计,估计的结果如表2所示。
(1)东部地区:由表2可知,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固定资产投资与文化产业发展交叉项(CUL*I)和人力资本与文化产业发展交叉相(CUL*H)的系数分别为0.109和0.142,表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较小,但通过对于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则较大。这可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力资本较为丰富,文化产业对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作用显著有关。
(2)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由估计系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值提高方面,而人力资本质量进而对经济增长发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东部地区显著。同时,由CUL*I、CUL*H的估计系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目前中部地区整合生产要素、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等方面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另外,中部地区外资利用规模及其交叉项的的估计系数说明外资利用对于中部地区的崛起起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外资利用的效率和规模没有显著影响。
(3)西部地区:由估计系数看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产值的增加、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效应体现的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固定资产存量较小,对资金和人才的需求程度较大,因而这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相对较高。另外,CUL*I、CUL*H的估计系数说明文化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自身产值增加上,其间接促进作用相对微弱。
四、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仍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且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于东部地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上;对于中西部地区,则主要体现在文化产值的增加来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对整合生产要素,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融合等的作用还较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比较弱。
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应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改善文化产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加民营资本投资,适当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拓展外资投放领域。
(2)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动漫游戏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的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放大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3)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信息服务、会展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促进新兴业态发展。
(4)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在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其资本、科技和人才优势,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数字文化等产业。在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其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品和节庆会展等文化产业。(下转第40页)
参考文献:
1. 马萱,郑世琳.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10,(3).
2. 李卫强.北京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3).
3. 段升森,张玉明.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状态和成长潜力.东岳论丛,2011,(9).
4. 王家庭,张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31省市文化产业效率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9).
5. 张仁寿,黄小军,王朋.基于DEA 的文化产业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广东等13 个省市2007 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例.中国软科学,2011,(2).
6.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06,(2).
7. 李增福,刘万琪.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产经评论,2011,(5).
8.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1).
9. Power, D..Cultural Industries in Sweden: An Assessment of theirPlace in the Swedish Economy.Economic Geography.
10. Stam, E., J.deJong and G.Marlet.Cre- ative Industries in the Netherlands: Structure, Development, Innovativeness and Effects on Urban Growth.Journal Compilation.
作者简介:杜传忠,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明,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生;王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