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子虎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辨证遣药经验

2014-01-22 05:21双晓萍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肌无力阳明气血

双晓萍

1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武汉 430061

2襄阳市中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由细胞依赖、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导致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i junction,NMJ)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自身致敏和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MG系神经系统较为棘手的疾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效果难尽如人意。目前临床上治疗MG主要应用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实验及临床证明,这种对抗疗法的疗效,特别是近期疗效较为确切。但是,其在治疗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表现为:①初期大剂量冲击治疗导致的肌无力一过性加重现象;②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如反复感染、类柯兴综合征、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较大,易产生耐药,停药困难;③这种非特异性的治疗常不能完全控制免疫反应,停药后常常复发[2]。而中医药治疗MG的优势在于促进肌体防御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

中医历代文献中关于“痿病”、“睑废”、“足痿”之论述与MG症状类似,并将“痿病”定义为: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3]。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四肢近端肌无力,或咀嚼、吞咽无力等临床症状。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类似于中医“睑废”症,全身性则一般归属于“痿病”范畴。“痿病”渊源于《内经》中,早已被提出主要责之于脾,也可为胃及肾。“其阳明者,则五脏六腑,其主润宗筋,则宗筋主束骨以利机关也。其阳明虚,而宗筋纵,其带脉不利,所以足痿不用”。古代医家在论述“痿病”中,最经典治法为“治痿者则独取阳明”。此外再以“精不足,则补之以味,而形不足,则温之以气”做为治法,将药物配伍把握好。其中益气健脾,以及温补肾阳,再佐以通络活血。在张锡纯所著《衷中参西录》中有云:“有黄芪之性,兼治肢体的痿废,同时细审患者脉之强弱。由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阳明多气多血”(《灵枢·九针论》),故《太平圣惠方》说:“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流通,滋养身形,荣以肌肉也”。历代医家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论述为后世医家对该病的诊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谭子虎教授30年来一直致力于多种治疗手段与方法治疗MG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临床中不断精研细琢、求取深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独具心得。笔者有幸师从,现将谭子虎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之经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谭师认为,“痿病”的病因当责之于脾胃亏虚,亦可因肝肾亏损所致,也可因实证湿邪浸淫,致气血不运所成。病位在脾胃二经,多属虚证,但脾胃虚弱,往往夹杂湿热内滞,或痰湿不化。病位在肝肾二脏,亦可因脾虚、湿盛久羁而致,属内伤成痿,渐至于百节缓纵不收,脏气损伤已可概见。若感外邪伤筋成痿,或可骤发,常见于湿邪浸淫。本病病势缠绵,及至后期常病累多脏,尤以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为主,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亏虚则神气不旺,四肢百骸不得温煦而屡软无力。阳气亏虚,正气不足,则阴邪乘之,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瘀阻之势,至病程后期患者多表现有阳虚络瘀之证。

1.1 脾胃亏虚,精微不输

脾胃为后天之本,“痿病”渊源于《内经》中,早已被提出主要责之于脾,也可为胃及肾。“其阳明者,则五脏六腑,其主润宗筋,则宗筋主束骨以利机关也。其阳明虚,而宗筋纵,其带脉不利,所以足痿不用”。而脾胃故共居中焦,系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四肢肌肉,功在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津液以营养五脏六腑。中医古籍《灵枢·本神篇》描述:“脾气虚则四肢不用”,所以可见眼睑下垂,体倦困,不耐作劳。其胃气不降以及脾气不升,致气机逆乱,可出现饮食的呛咳,以及吞咽困难等。

1.2 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肾藏精为主骨生髓,而肝藏血则主筋,故元气不足,久病伤与肝肾,髓虚精亏,则精不生血,最终引起肝肾阴亏,则筋骨失养,其气血不能够正常的渗灌,则全身气血逆乱运行,以致渐成“痿病”。《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云:“痿之为状,由肾水不能胜心火,肾主两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内太过而致然。”阴精亏损,导致肾中水亏火旺,筋脉失其营养,而成“痿病”。

1.3 湿邪浸淫,气血不运

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成为“痿病”。即《素问·痿论》云:“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也有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内生湿热,阻碍运化,导致脾不输运,筋脉肌肉失养,而发生“痿病”。

2 治疗特色

2.1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

李东垣《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明确指出:“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指出:“清阳不升,九窍为之不利”。《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诸脉者皆属于目”。《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论及脾的虚实时说:“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五轮学说指出:“眼通五脏,气贯五轮”,眼胞为五轮之肉轮,内应于脾,司眼睑开合。

由此说明眼肌型MG与五脏功能息息相关,而发病过程中当以脾气亏虚,痰湿瘀血阻络,精不上承为主,谭子虎教授自拟益气升提汤治疗眼肌型MG效果显著。本方选用生黄芪30 g,生白术15 g,益母草15 g,当归15 g,升麻6 g,柴胡10 g,茯苓15 g,砂仁6 g,川芎10 g,甘草10 g共奏益气升精、化湿祛痰、活血通络之功。

2.2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的范畴,《素问·痿论篇》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论点,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由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阳明多气多血”(《灵枢·九针论》),故《太平圣惠方》说:“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流通,滋养身形,荣以肌肉也”。《内经》曰:”阳明为脏腑之海,阳明虚,则五脏无所察,不能行气血,濡筋骨,利关节,故肢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而成痿”,从生理病理两方面反应了脾胃虚损、湿邪为痿证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特点。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重浊易留滞四肢,其性黏滞而致病情缠绵难愈或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湿性趋下兼夹湿热而午后甚重。谭子虎教授自拟益气除湿汤进行加减治疗MG。全方由生黄芪30 g,生白术15 g,益母草15 g,薏苡仁30 g,苍术15 g,怀牛膝10 g,槟榔10 g,木瓜15 g,当归15 g,丹参15 g,茯苓15 g,柴胡10 g,甘草10 g组成。

由此可见,脾气亏虚为MG发病的特点,气虚则活动后加重,容易疲劳,因此“治痿独取阳明”即补气健脾贯穿于各种重症肌无力治疗之始终,且重用黄芪、白术、益母草。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黄芪、白术、益母草均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上述中药组方可能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达到治疗MG的作用。

3 病案举例

患者,刘某,女,49岁。于2013年1月9日初诊。主诉:双上眼睑无力下垂半年,四肢乏力3个月。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下垂,视物模糊,时有复视,朝轻暮重,3个月前出现四肢乏力,周身疲倦,尤在活动后加重。半年来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服用溴吡斯的明、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终未痊愈。经人介绍来本院就诊。诊见:患者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目光呆滞,时有气短,感身体困重,行走困难,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偶有便溏,舌淡红略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实验室检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N神经频率电刺激(左腋神经),低频衰减明显,高频无递增。X线胸片示:胸腺无异常。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ⅡA型。中医诊断:痿证,辨证为气虚湿盛型,治法为补脾益气、利水渗湿,辅以和血调营。方药:生黄芪30 g,生白术15 g,益母草15 g,薏苡仁30 g,苍术15 g,怀牛膝10 g,槟榔10 g,木瓜15 g,当归15 g,丹参15 g,茯苓15 g,柴胡10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服28剂后复诊,患者述四肢较前有力,行走困难较前改善,食量增加,无复视,但仍眼睑下垂,视物模糊,便溏,舌质淡,边有齿迹,苔薄白,脉细弱。守前方加白蔻仁6 g,砂仁6 g,再服14剂后复诊,患者述晨起可以上下楼,眼睑可上提,视物清晰,但傍晚症状略加重,食量正常,舌质淡,边有齿迹,苔薄白,脉细弱。守上方去当归,加升麻6 g,服用3个月后随访,患者诉上述症状未再加重,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1]GILHUS NE,OWE JF,HOFF JM,et al.Myasthenia gravis:a revie wofavaila bletreatmen tapproaches[J].Autommune Dis,2011;2011:847393.

[2]许贤豪.神经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5-146.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81.

猜你喜欢
肌无力阳明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