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红
(遂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 遂平 463100)
豫南地区无公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梁文红
(遂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 遂平 463100)
从生产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与贮藏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豫南地区无公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无公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1.1 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大气、灌溉水、土壤等条件必须符合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9137-19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要求。
生产基地远离工业”三废”、农业废气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污水等污染源。周边3km内无“三废”的工厂、医院和城镇生活区。不得用曾堆填过垃圾、工业或医疗废弃物、废渣等受污染的以及被确定为“三废”污染地块作基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地方病高发的地区,不能作为无公害优质红薯安全生产基地。不准使用工业、医院、生活废水等污染的水源作灌溉水。
1.2 合理使用农药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的农药及其混配剂。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及其混配剂,农药应交替使用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应按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各种药剂的规定剂量在安全间隔期内只能使用一次。使用的农药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三证”(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产品质量合格证)的要求。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农业部2002年7月1日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
1.3 肥料使用原则
应用优化配方经济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所用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不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等)产生不良后果。提倡使用生物肥料,补施微量元素、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也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时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严格操作规程。所用微生物肥料,必须符合国家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NY227-1994《微生物肥料》的规定。
推广秸秆还田,将秸秆直接翻入土中,并加入含氮丰富的人粪尿或少量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以利秸秆分解。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包括人畜粪尿、秸秆、杂草等)制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符合高温堆肥无害化卫生标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使用无害化的沼气肥水及腐熟的人粪尿作追肥,卫生标准要达到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不得使用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作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2.1 育苗方式
包括火炕育苗、温床育苗、阳畦或露天育苗。
2.1.1 品种选择选用优质、抗病、高产专用品种。“三粉”加工可选用豫薯7号、豫薯12号淀粉型品种。食用可选用豫薯13号、豫薯14号、冀薯4号、北京553、郑红11号、苏薯8号等鲜食型品种。种薯质量符合GB4406-84《种薯》的要求。春薯本田单位面积(亩)用种量60~80kg,夏薯和出苗多的品种可视育苗方式降到50~60kg。
2.1.2 种薯处理温水浸种,种薯先用56~57℃温水预浸1~2min,置在51~54℃温水中保持10min,上下翻动,受热均匀一致。露地育苗和种薯轻微冻害不宜浸种。防治黑斑病用4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代森铵400倍液浸种10min,可起到灭菌防病的效果。
2.1.3 苗床建造火炕育苗,炕的大小可根据种薯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长度应是宽的两倍。农场、联户育商品苗,炕长4.5~6.5m,宽2.3~3.3m,炕墙高40~45cm,墙厚30cm左右。炕内顺炕长方向挖3条火道沟,中间为主火道沟,两边为回火道沟。火炕育苗升温快、保温好,不受自然低温限制,可以根据需要早出苗、快出苗、多出苗,及时供苗。
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苗床东西向、长度为6~7m,宽2~2.5m。苗床北墙高43cm,南墙高7cm,东西两头筑成北高南低的斜墙。床内通气沟上密放30cm长的秸秆,即可填放酿热物。填放酿热物,将备好的骡、马、驴粪(或优质土杂肥)和秸秆或杂草制好的酿热物(秸秆∶粪比为3∶1或5∶1)加入人粪尿和水拌匀至湿润不见水状态,平铺入床内后覆盖塑料薄膜2~3d升温至35℃时,踏实酿热物约20~25cm厚,在酿热物层上填放10cm厚的床土。即可排薯盖严薄膜。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苗床大小、长短、宽窄可根据种薯量、薄膜宽度而定。床土经过深翻、施足底肥、整细整平。四周挖好水沟,以便排灌。排放种薯后,插好拱架,盖严塑料薄膜。
地膜覆盖育苗,与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方法基本相同,其不同点是不用拱架,种薯排放后,直接覆盖地膜育苗。
露地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地方,做成130~170cm宽的床畦,春季地温稳定在10℃以上施肥、整地、浇足水,排种薯后覆盖3cm厚的肥土。
2.1.4 育苗时间及排种薯春季以气温稳定在7~8℃,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进行育苗,一般年份在3月10~20日为宜。排种薯方法为斜排、平排和直排三种。火炕、温床采用斜排法,薯头斜朝上,压薯尾1/3~1/4。露地育苗采取平放法。直排法一般不采用。排薯时按大小分类选择,分别排薯,大薯块排密,小薯块排稀,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排放,排后覆细沙土4~5cm浇水压实。
2.1.5 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原则是高温催芽、适温长苗、低温炼苗,采苗后追肥浇水。而控温、通风、炼苗、追肥、浇水是苗床管理的重点。控温主要是火炕育苗,装种薯前烧火加温至20℃以上时排薯,同时要烧大火,使种薯排完后一昼夜内温度达到35~37℃,注意通过停火、通风,保持床内温度稳定在35~37℃,保持三昼夜后降至32℃左右,不低于30℃。出苗后保持在25~28℃适温长苗。塑料薄膜和地膜育苗注意晴天中午床内温度出苗前不超过38℃,出苗后不超过32~35℃。采苗前炕、床内温度降至25~20℃接近室外温度,进行低温炼苗。采苗后视其情况适量追肥浇水。
2.1.6 采苗圃无育苗或育苗不足,增加商品苗,选择背风向阳、肥沃、有灌溉条件、2~3年未栽过甘薯的地,建成不同形式(小垄密植、朝阳沟密栽、平畦密植、薄膜覆盖)的采苗圃,施足底肥,栽插火炕、温床育出薯苗,加强肥水管理,促苗早发、快长,培育壮苗,加快繁育,供足本田苗。
2.2 大田栽培
2.2.1 整地作垄春薯垄距70~80cm,夏薯垄距60~70cm,垄高17~30cm,南北垄向为佳。要求垄形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细、垄中均匀、无大垄无硬心。
2.2.2 施足肥料施肥量及其比例,红薯产量不同,所需肥料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单位面积(亩)产量越高,需肥量越大,平均每生产1000kg鲜薯所需肥料越少。产鲜薯2500kg左右的地块,每生产1000kg鲜薯施入N约4~5kg、P2O5约3~4kg、K2O约7~8kg,产鲜薯3500kg左右的地块,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施入N为5kg、P2O5为5kg、K2O为10kg,产鲜薯4500~5500kg的高产地块,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施入N约4.9kg、P2O5约4.6kg、K2O约7.6kg。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施入N约3.93kg、P2O5约1.07kg、K2O约6.2kg。
施肥时期,红薯施肥应施足底肥,重施团棵肥。亦可结合整地底肥一次性施入。铁茬扦栽的团棵前一次性深施肥。
根外追肥,薯块膨大期可分别喷施0.5%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浸出液,1%硫酸钾液,5%的草木灰水,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d喷施一次,连续喷三次,每次单位面积(亩)喷肥液75~100kg,于收获前20d结束。
2.2.3 适时早栽春薯4月20~30日插栽,夏薯前茬作物收获后力争早日插栽。
2.2.4 薯苗插栽方法直插,采用20cm长薯苗,将薯苗垂直插入土中2~3个节,深约10~13cm。
斜插,采用23cm左右薯苗,与地面保持一斜角扦入土中3~4个节,苗子露出地面2~3节。
平栽,薯苗长度大于25cm以上,插时先在垄面开浅沟5cm左右,将薯苗水平放入沟中3~5节,盖封土后外露2~3个节,叶片露在土外。
2.3 合理密植
春薯4.5万~5.2 5万株/h m2,夏薯5.25万~6万/hm2,丘陵旱薄地6万~7.5万株/hm2,中等肥地在5.25万~6万株/hm2,高水肥地4.5万~5.25万株/hm2。
2.4 大田管理
2.4.1 查苗补栽插栽后4~5d查苗,发现缺苗处及早补栽。
2.4.2 化学除草薯苗成活后,每公顷用拉索1.5kg,对水750kg均匀喷洒,也可用红薯专用除草剂,按照产品说明,严格操作规程。
2.4.3 巧施追肥栽后15~30d长势差的地块,每公顷追施硫酸铵75~120kg。
2.4.4 浇水中耕培土与排涝栽后遇旱,可视旱情浇水,浇水不宜过大,浇后及时中耕。遇涝及时排涝除渍害,并及时清沟培土,促根快发与薯块膨大。
3.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防治原则。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3.2 病害防治
3.2.1 红薯黑斑病一是严格植物病害检疫,杜绝病原传播。做好“查病薯不上苗床、查病苗不下地、查病薯不入窖”的三查工作和防引进病薯、病苗,防调出病薯、病苗、防病薯、病苗本地流动的“三防”工作。在各项农事活动中,都要严格把关,彻底消除病残体,杜绝病源蔓延。
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在三年以上没扦插过红薯的地块,扦插春薯地、或采苗圃及露地苗床高剪苗获得的无病薯苗,使用不带病的基肥或饼肥、化肥,搞好大田虫害防治,减少病菌侵染途径。
三是培育无菌壮苗,包括温烫浸种:选用无病、无虫害、无伤、无冻害、温水洗去泥的薯块,先浸入57~58℃的水中2min后,移入51~54℃水中浸种10min。浸种浸苗: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种10min,500倍液浸蘸薯苗基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蘸薯苗;50%代森铵200~3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1500~2000倍液浸种10min;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浸种2~5min,1000~2000倍液浸蘸薯苗基部10min。高温育苗:种薯上炕后前3d将床温提升到30~38℃,以后降至30~32℃,出苗后降至25~28℃,采苗前降至室外温度炼苗。
四是实行轮作、高剪苗、适时收获防冻害、窖体消毒、控制窖温等方法,对防治红薯黑斑病有良好效果。
3.2.2 红薯根腐病主要通过轮作倒茬,选用高产高抗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清洁田园,改进栽培技术,早育壮苗适时早栽,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农艺措施进行防治。
3.2.3 红薯茎线虫病严格种薯种苗检疫、轮作倒茬、清除病残、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薯苗、选用抗病品种外,高剪苗或薯苗去根后用50%辛硫磷300倍液浸苗10min,或单位面积(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1~1.5kg等药剂穴施,或用80%二溴氯丙烷1.5kg对水100~150kg,在栽薯前20d开沟均匀施入,立即埋严,20d后起垄栽植。
3.3 虫害防治
3.3.1 红薯小鼻虫用80%敌百虫晶体或40%乐果乳油700~800倍液浸泡红薯秧或薯块24h后捞出,稍晾干做饵料,将饵料置入浅穴中(每公顷750~900个),上面盖草掩盖,诱杀成虫,5~7d更换一次毒饵,连续诱杀2~3次。
3.3.2 红薯斜纹夜蛾诱杀成虫,黑光灯诱杀:每3.33~6.66 hm2一盏黑光灯。糖醋液诱杀:红糖2份、酒1份、醋2份、触杀剂1份,水1~2份混成毒饵,每公顷30~45盆诱杀。摘除卵块,蛾盛发期,在薯田内顺垄寻找带黑斑病的叶片,摘除叶片上的卵块,连续数次。扑杀幼虫,在薯田检查麻纱状危害叶的背面,扑杀初孵化尚未分散的幼虫,利用高龄幼虫的伪死性,早晨或傍晚用棍轻轻振动,使幼虫落入地面后集中扑杀。药剂防治1~2龄幼虫,每公顷用2.5%敌百虫粉喷22.5~30kg,或使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3.3.3 旋花天蛾除蛹,春薯地冬、春多耕多耙,破坏生存环境,至蛹死亡。并随犁扑拾越冬虫蛹。扑杀幼虫,结合中耕除草等农事活动,人工扑杀幼虫。扑杀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糖浆毒饵诱杀成虫。药剂防治,幼虫三龄前喷洒2.5%敌百虫粉剂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每公顷用1.13~1.5t药液,也可喷雾300倍青虫菌、杀螟杆菌药液。
3.3.4 红薯麦蛾清洁田园,铲除田间地边旋花科杂草,烧毁残枝落叶,处理薯蔓,消除越冬蛹;幼虫盛发期摘除虫害卷叶杀死幼虫,或下午4~5时,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每公顷喷药液1.1~1.5t。
4.1 红薯的收获
春薯10月10~20日收获,腾茬种麦可在9月底10月上旬收获,留种薯和鲜食贮藏薯在10月下旬霜降前收获,晒干制粉薯在10月上中旬收获,加工任务大,或边加工边收获,11月上旬收获结束。
4.2 红薯的贮藏
4.2.1 建立贮藏窖红薯贮藏窖的种类很多,一般有深井窖、浅窖,也有在住宅房舍内垒砌或玉米等秸秆围成的小窖,每1m2可贮藏薯块500kg。窖建成后或利用旧窖在贮薯前用1%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
4.2.2 入窖薯块与消毒入窖贮藏的薯块要严格选择,严禁带病、虫咬、破伤、受淹、受冻的薯块进窖。入窖前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浸薯块10~15min之后淋去药水入窖。
4.2.3 贮藏窖的管理红薯贮藏窖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温度、湿度、防止冻害。薯窖的温度应控制在9~15℃,适宜温度为10~13℃。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5%~90%。要根据窖的大小分类管理,一般农户小窖初期入窖后20~30d,敞口、开门、敞窗、降温散湿,待窖内温度稳定在14~15℃时,封口封门封窗保温。中期入窖后30d至翌年立春以前,以保温防寒为主,保持窖温12~14℃不要低于9℃,不超过15℃。后期立春以后,适当通风换气,窖温保持在11~14℃,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若是规模生产大窖贮藏,薯块入窖后要经过高温处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烧火加温,猛加温、快加温至 35~36℃停火,使温度达到36~37℃。第二阶段保温,保持35~37℃,4昼夜后,开窗降温1~2d,窖内温度降至15℃左右后,进入10~13℃适宜温度管理。
[1] 苏国修,法丹丹.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种业导刊,2013(8):10-12.
[2] 乔旭.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12):22-23.
S531
B
1003-4749(2014)08-0011-04
2014-06-19
梁文红(1968-),女,河南遂平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以及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