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望纯
(解放军广州疗养院,510515)
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许望纯
(解放军广州疗养院,510515)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老龄人口已近2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纵观国内外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居家养老仍是最主要最普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充分有效利用国家、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养老资源,既可解决老年人问题,又能减缓机构养老的压力。
养老服务;现状;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达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达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我国于2000年就达到了这一标准,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期[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现将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国内外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4]: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达1.19亿,占总人口的8.87%。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了2千多万,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达3 000万,城乡空巢家庭约50%,部分大中城市高达70%,农村的留守老人超过4 000万。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5-8]:老年人口超过1亿、规模数量巨大,老年人口增速快,高龄人口多,农村老龄化高于城市,女性老龄化高于男性,“空巢老人”占比重越来越大——城市“空巢老人”49.7%、农村“空巢老人”38.3%,“国未富,民先老”——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未来的家庭养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养老问题,每年都是两会的热门话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一个世界性问题,选择适宜的养老方式,才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根本出路。
2.1 国内养老方式
2.1.1“公办民营”模式[9]政府出资兴办养老机构,然后由社会团体或个人经营,政府只起到监督作用。
2.1.2 互助养老模式[10]政府支持、多方参与、民间操作,在老人家中和社区两个层面建立互助养老点和互助养老中心,形成以老人为基础的家庭式互助养老和以社区养老设施为依托的社区式互助养老,由政府购买娱乐设施和补贴水电费,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这是政府大力倡导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主流养老方式。
2.1.3 老年社区[11]通过对老年生活社区的整体开发而较全面地解决养老问题,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完美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如上海的亲和源老年公寓。
2.1.4 异地养老[12]包括互动式异地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近,广西、海南、山东、福建、广东等全国9大养老机构在嘉兴签订了“全国异地养生、养老联盟”协议。根据联盟协议,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养老中心,像候鸟一样迁移式养老,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一般设计最短30 d、最长2个月的互动计划。这是一种南飞过冬、北漂避暑的“休闲养老、快乐养老、健康养老、精彩养老”的候鸟式多元化养老。
2.1.5 社区老年公寓[13]在社区医院附近建立老年公寓,将社区医院和老年公寓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还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老年护理模式的优势。
2.1.6 新型老年公寓[14]分为养老区、康复区、特护区、托老所、休闲养老区,满足不同状况的养老需要。公寓内娱乐、健身、阅读、配餐等设施一律对外开放,组建面向社会的老年休闲俱乐部,广泛吸纳会员。
2.1.7 护理学院经营老人公寓[15]以护理为主的医院管理服务,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了解老人的需要。
2.1.8 香港的老年照护体系[16]由医院老年专科、老年日间中心、老年人服务社区、安老院和宁养中心五部分组成。
2.2 国外养老方式
2.2.1 瑞典的福利养老模式[17]包括入户服务公寓、老年公寓、疗养院、类家庭以及私人老年服务为收入较高的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2.2 美国的产业化养老[18]分为日托型、照护型和疗养型,其中太阳城中心是世界著名的老年人专业社区,是标准的老年人乐园,也是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
2.2.3 日本的多元化养老[19]包括老年公寓、康复保健机构、特别养护之家、疗养院、痴呆老人生活小组、静养关怀和日间托管服务。
2.2.4 澳大利亚的分层机构养老[20]分为院所照料(包括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和社区照料。
西方发达国家在其人口老龄化初期曾大力发展机构养老,但机构养老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面对医疗成本日益上升、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劳动力队伍日渐萎缩以及有偿或无偿老年养护服务人员长期短缺等问题,导致欧盟老龄人口养护出现了从机构护理向家庭护理转移的趋势,居家养护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老龄人口养护仍是一个收入与社会地位均相对低下的行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为45岁以上女性[21]。目前发达国家以居家养老为主,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例如,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也只有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建议“社会福利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宣言》也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在家里居住”。1997年,美国政府推出旨在让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在其社区居家养老的《The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项目。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以“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的护理保险制度。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年龄友好城市指引》,指出长者友善的社区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继续独立居住和生活在社区中,减少机构化至关重要。
我国养老机构主要分为民办与公办两种,绝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通过租赁场地来举办,基础设施条件差,除了图书馆、健身房之外,其他文娱体育设施简陋,甚至没有。普遍存在规模小、成本高、收费低。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服务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提供吃、穿、住和简单服务的阶段。不少工作人员,是没文凭的下岗工人、农村妇女以及临时工,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培训,缺乏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工资低,工作脏累,地位低,员工易流失。一些养老院甚至不时出现老人被护工冷落、打骂的痛心现象。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养护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存在老年人摔倒跌破、磕碰受伤等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棘手。而公办养老机构无论环境设施条件、资金支持、管理水平,还是服务人员素质水平要明显比民办养老机构好,常常出现公办机构排长队等待入住,民办机构床位不少空置,不少民办养老机构长期亏损、负债经营。全国最大的民办养老院广州寿星大厦,从1999年600张床发展到现在2 300张床,一直处于薄利经营状态。
少数养老院开始摆脱陈旧服务意识,力图满足老人们全方位的需求,实行分档次服务:全护理、半护理及自理。有些民办养老院根据老人自理的能力,按照国际养老机构通用的名称和服务标准分院管理。
最近有些新型的养老机构加强了软硬件建设,引进了新的养老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即度假型养老院、贵族式养老院以及居家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院。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养老机构,尤其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对老人心灵的慰藉,更加悉心、体贴、关心老人。比如:广州市萝岗区的景宜颐养院是度假式养生养老院;广州市花都区的康寿颐养院是典型的贵族式养老院,其“四合院”式建筑在广州尚属首见,让老人有回家的感觉;白云山麓湖公园的颐福居尊长园,将居家养老的亲情感和机构养老的专业化两者结合,打造高端养老生活社区。
我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资源有限、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地区差异大。此外,独居、留守、空巢、高龄老人问题,子女成家立业不在身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追求生活质量意识不断增强,生活保障条件日渐改善,老龄工作特别是社区工作水平显著提高,在家门口就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广泛和充分的服务。在经历过社会化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自我养老乃至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的选择之后,国务院办公厅最早于2006年2月9日提出居家养老,2008年1月29日国务院下属10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我国政府目前大力倡导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综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习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形式,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社区或社会帮助家庭为在家里居住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充分有效利用了国家、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养老资源,既解决老年人问题,又能减缓机构养老的压力。
[1]张敏杰.新中国60年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S].国办发〔2011〕60号.
[4]刘思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1(12):298,300.
[5]黄毅,佟晓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53-4855.
[6]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7]郭晖艳,韩俊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2):34-36.
[8]徐学英,吴红敏.我国养老护理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展望[J].西北人口,2011,32(1):109-113.
[9]尚振坤.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J].人口与经济,2008(2):50-54.
[10]魏瑞雪.青岛市四方区创建互助养老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8(2):17-18.
[11]王波.论养老模式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6-20.
[12]刘爽,陈谊,黄慧.孰是孰非:聚焦“异地养老”[J].人口研究,2006,30(4):35-46.
[13]谭建蒙,张丽芳.社区老年公寓护理模式探讨[J].包头医学,2007,31(2):122.
[14]赵一贫,王哲.新型老年公寓及其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中的示范作用[J].中国民政,2006(2):33.
[15]刘丽萍,高滨洋.护理学院经营老人公寓优势的研究[J].市场论坛,2008(8):4-5.
[16]宋慧娟.香港老年照护体系概况[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1):59-60.
[17]王文.瑞典的养老福利机构[J].社会福利,2008(2):51-52.
[18]桑永旺.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可鉴[J].社会福利,2006(11):54.
[19]季晓鹏,王志红.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老年服务方式及评估模式的启示[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20(11):2908-2909.
[20]苏国,于保荣.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59-62.
[21]侯立平,孙颖.欧盟的老龄人口养护刍议[J].西北人口,2010,31(5):15-18.
1005-619X(2014)01-0012-03
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