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史中华,周建新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手机、电脑上随时分享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多种资源,并实时互动。医学教育便是基于各种临床相关数据的分析、讨论进一步展开的,因此网络互动的实时、快捷、多样性极大地迎合了临床医学教学的需要[1-3]。
脑血管危重症患者病情具有复杂多变,相关监测数据庞杂、形式多样的特点,要完善掌握患者病情特点,做出确切判断并迅速做出临床决策,需要不间断的床边观察,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重症监护病房采取轮班制,且低年住院医师、实习和进修医师同时承受科研、科室轮转和学校理论学习的压力,每日床边仔细评估患者,学习临床技能面临极大挑战。
脑血管危重症医学具有病情复杂、涉及多种学科疾病,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期间所涉及的化验检查项目、影像资料和监测数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脑血管危重症医学教学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贴近患者,观察病情进展治疗反应。
社交网络是帮助人们获取网络资源或建立社会性网络的各项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信息载体[4]。它具有如下的这些特点:①社交网络具有综合性,在融合了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应用工具,并支持多种媒体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和即时信息);②社交网络模拟人际交往,具有真实性,通过社交网络建立的社交平台基本上虚拟了全部的实际人际交往;③社交网络基于互联网平台,使用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实时搜索,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设想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模拟临床实习,更好地将脑血管危重症医学临床教育推向实时化、互动化。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5-6]。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融合,建立完整的有机体系。CBL模式选择病例具有代表性,内容紧扣学习目标及知识点,并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供学生讨论,病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之后安排病例讨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辨、组织协调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实事,我们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介,依据CBL模式为指导建立基于网络社交媒体“微信”和“腾讯QQ博客”的脑血管危重症医学教学的虚拟平台,微信平台进行病例的实时更新、分析和讨论互动,博客平台展示静态信息。充分结合三方优势,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探讨现代化的脑血管危重症医学教学水平的模式,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新的教学方法的参与人员包括临床带教医生、值班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临床带教医生主持网络社交媒体的策划和推动互动交流,值班医师负责将符合条件的患者病例资料实时上传至博客和交流平台。而研究生、进修医师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查找相关资料,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就该病例进行总结。
教学平台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所有参与人员在电脑、手机等终端下载、安装相关软件。临床带教医生建立“微信”朋友圈和“腾讯QQ博客”,并设置仅对参与人员开放。“微信”朋友圈主要为实时互动,参与人员围绕病例展开讨论。“腾讯QQ博客”建立病例静态信息展示,便于学生回顾患者信息和相关查阅资料。第一步准备工作就绪后,由临床带教医生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之前的病情摘要、相关化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发至博客。由值班医师将患者当日主要病情变化实时在“微信”内进行更新。临床带教医生基于CBL的原则主持讨论。最后,患者出院或转科作为治疗终点,由临床带教老师围绕该病例拟定考试题目,研究生、进修医师答题,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我们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脑出血(含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新教学方法的示范病例。经过6个月的教学观察,我们发现,基于社交平台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由于网络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规定时间段所有学生均参与带教老师主持的讨论,同时在非规定时间段,仍有不少同学继续在互动平台提问、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②理论学习能力提高:在问题的回答、提出过程,学生已经能够结合最新的文献支持、甚至反证临床情况的处理,每位学生都掌握了专业文献的查阅方法;③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不同,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更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和带教老师展开辩论,将临床带教老师的问题延伸,循证化,其中迸发的问题是极具创造性的。
总之,结合临床医学教学和临床工作特点,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教学平台,具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整合优势,很好地弥补了脑血管危重症临床教学的不足,增进了师生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医学教学的质量。
1 吴汉耿.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教学模式探微[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136-138.
2 柴啸龙, 陈蔼祥. 浅谈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190-191.
3 黄烽坚, 曾凡, 黄昊. 网络教学平台在医院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 2010, 5:93-94.
4 唐颖. 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会展课程教学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7:104-108.
5 陈菊祥, 卢亦成, 陈超, 等. 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207-209.
6 陆菁菁, 赵性泉.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卒中杂志, 2009, 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