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0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但纵观目前课外阅读的状况,实际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表象一:被动听命而非主观意愿。许多学生都能认真读课外书,但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时,他们的回答却令我们惊讶:“是老师(家长)要求我们读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透露出孩童的率真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原来学生的阅读是迫于师长的威严而并非发自内心。
表象二:内容单一而非书目多样。有的学生一有空就捧书在读,看着挺让人感动的。然而,只要你能细细观察便可发现:有的学生今天读这本书,明天读这本书,后天他还在读这本书,一本书看了一遍又看一遍,但一问收获却无言;有的学生是专爱看一类书或一个系列的书,换一类书就不读了。
表象三:大致了解而非内在生成。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教师让学生来谈谈读书的收获或体会,然而70%的学生只会把书的内容或详或略地讲述一遍,至于体会则是片言只语。学生并没有真正把书读进去,他们看到的只是书中的某些精彩的片段、情节,却忽略了文章所要领略或生成的许多东西。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透过以上表象,不难看出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努力做到让课外阅读真正有实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
(一)教师示范,引发兴趣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应该好读书,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读书楷模。一有空闲,教师就应围绕读书,与学生畅谈感受和对人生社会的体悟。或围绕着书中精彩情节,引导学生猜想故事的发展与结局;或将一段有趣的资料读给学生听,并告诉学生,这则资料是从某本书中看到的,同时告诉学生那是一本怎样的书,学生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哪里找到这本书读一读。总之,从教师的言行中应让学生嗅到“书香”。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在教师长期的示范引领下,学生的读书兴趣会愈来愈浓。
(二)推荐指导,培养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好精心推荐书目的工作。推荐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生活实际的书,尽量推荐多种读物让学生阅读。例如,推荐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推荐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富含科学知识的儿童经典读物。其次,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之后的阅读,才是轻松而愉快的,才会形成爱读书的良性循环。1.多问和多读。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识的字、不懂的词、不解的句。这时需告诉学生应该主动通过查字典或请教父母和教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扫清阅读障碍。2.精读和略读。要让学生分清楚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可以略读。3.背诵和笔记。这是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方法。背诵是为了把一些需要牢记的内容记住,笔记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记录下来,也可用符号记录要点。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背诵的方法和笔记的方法。
(三)提供展示,拓展兴趣
每个学生都会有表现的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个特性,为学生提供读书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利用晨会课时间进行感情朗读展示,利用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利用阅读课、班队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多平台的展示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读书兴趣和快乐。
二、从情感体验着力
(一)多种阅读,丰富情感
1.由点到面的研读式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之后,其实有好多文章中所提到的人物或事件并未被他们深刻熟知或解读。这时,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学完之后对樟树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宋庆龄的印象也加深了。然而,毕竟宋庆龄所处的时代跟学生距离较远,因而,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研读式的课外阅读,围绕着宋庆龄,推荐介绍她的美文让学生阅读;还可以举行“宋庆龄故事演讲会”;介绍宋氏三姐妹的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2.由读到写的反思式阅读。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在课外。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后,教师一定要及时让学生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来反映阅读成果。让学生用他们手中的笔,把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如学生在读过《格林童话》后,让他们选择其中某一篇写读后感。学生经过自己咀嚼、反思,真情实感得以抒发,读书后带来的快感由然而生。
3.由己及人的亲子式阅读。亲子式阅读近年来得到了重视和欢迎。这是一种由学生和家长共同来读书的阅读方式。当教师向家长和学生提供亲子阅读的书目后,家长带领孩子共同读书。学校随时关注课外亲子阅读的进展情况,建立“读书卡”,并适时地提出阅读建议,表彰先进。家庭式读书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幸福。
(二)立体评价,激发情感
恰当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1.重过程与重结果相结合。教师应重视对阅读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各阶段读书状态的评价,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
2.重自评与重他评相结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作出实际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还应尊重他人的评价。包括学生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应简单和简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中肯、切实,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评价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应及时,要对孩子的读书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家校共同督促学生读好课外书。
三、用环境气氛熏陶
外部读书环境的营造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校园的环境布置方面,应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的文化氛围。如张贴“读书名言警句”“伟人介绍”,学校图书馆、小花园等场所应发挥供学生读书的功能;在教室内,可以开辟“藏书角”“走进经典”等栏目;在家庭中,小书房应是读书的好地方,环境布置上和读书氛围紧紧结合起来。书架上可摆放喜爱的书籍;墙上张贴名人励志字画,可以随时查找资料的电脑在书桌上摆放得非常整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可收到较好的读书效果,读书带来的奇思妙想也会喷涌而出。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学生心智成长和成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径。深入研究并推动课外阅读应是一个常话常新的课题。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更应是广大教师的执著追求。
【责编 田彩霞】